再談王維的《辛夷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未竟之意

談完王維的《辛夷塢》後,好像還有未竟之意。首先,詩題為《辛夷塢》,意思是該<塢>四周種滿了辛夷樹,所以「紛紛開且落」中的「紛紛」,沒錯是多的意思,但這兒的多指的是這一大片辛夷樹,每棵樹上都是滿滿的辛夷花,這些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開開落落,落落開開,站在旁邊靜觀,繁榮與衰敗是同時進行的…而且是自顧自的,是無暇他顧的…
又第二句「山中發紅萼」的「發」指的是迸發,是不顧一切的,用盡全力的,卻又是自然而然的,理所當然的…
「澗戶寂無人」,「澗」是山澗;「戶」是兩山中間凹下去的山口,〈辛夷塢〉的「塢」是邊緣高中間低的谷地。換句話說,辛夷花綻放的地方是在山凹處,不在山脊、山背,或山頂等較為顯眼的地方。它與整座山似乎是合在一起的,山凹因為這些花而與整座山的其他的樹木圓融的混合在一起了。它不會顯得突出,你甚至不會注意到它。詩人獨自一人來到這兒,注意到這個種滿辛夷的《辛夷塢》。他獨自一人靜靜的觀賞著山凹處那整片的辛夷樹,以及正在高高的樹上開開落落的辛夷花。
二十個字,描述了一幅畫,你從他的描述上,心中浮現了一幅畫景,但這幅畫不是靜態的,因為那個「發」字,因為「紛紛開且落」,所以它是動態的。你很難描述這二十個字所促發的情感,但你的心是平和的,是怡然的…

聯想

你想起了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在這喧囂的世界,一個人到西伯利亞森林住半年》,作者説在這片無人之地,我替自己打造了一段清明又美麗的生活,我度過一段深居簡出的儉樸日子。我依山傍水,得以凝視日子一天天流轉。我砍柴、釣了自己的晚餐、讀很多書、到山裡健行,並在窗邊喝伏特加。這座小木屋是個絕佳的觀察站,能一窺大自然的各種動靜。
你想起了《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作者說:「在東莒,你可以遠眺無邊大洋,遍數羅列島嶼;可以獨坐涼亭,坐擁萬里海彊。或者闖入小小的神祕海灣,看涓涓細流匯入海角;看朝陽一點一點把景物染黃,為陳舊古老的房舍賦予新生命。夜裡燈塔的光柱在上空沉穩移動,海面上點點漁火忽明忽滅,滿天星辰由起而落……
沒錯,在喧囂繁忙的世界,每個人都需要讓自己能夠獨處靜思的<貝加爾湖>,或者<離離離島>,只是透過了王維的《辛夷塢》,你發現自己的心是平和的,是怡然的,於是你會發現:根本就不必蓄意的,大聲嚷嚷的去什麼<貝加爾湖>,或者<離離離島>…因為你嚷完了,去過了之後,還是得回到喧囂繁忙的塵世…,使得你的行程顯得特意且不自然…;而王維的《辛夷塢》則是在喧囂繁忙的塵世中,只需抽出那麼一點的時間,就能夠讓自己獨處靜思了,而且帶來了平和且怡然的心境…

結語

讓我們重溫一下那個讓我們平和、怡然的畫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李白和王維的不同 李白一生飄泊,顛沛流離,在人世間活了六十二年,從二十歲開始就寫自薦信推薦自己(因為身世不明,連應考科舉的資格都沒有)一直到五十九歲還在寫自薦信推薦自己…然而從未得到重用,從未獲得賞識… 王維則出生自太原望族,二十歲就中進士,是盛唐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前言 看完【意公子講李白】後,感觸良深,立即浮現心頭的是當年背誦過的《將進酒》 原詩及解讀 [說明:只解讀最前面的兩組句子,其餘將解讀和想法附於原句之後,用( )標示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
到同學家桌遊,順便帶了借書證。同學家附近的鄉立圖書館有些意思,因為除館員外,鮮少看到人。此次進入借書,與上次偶然進入時的狀況相同,櫃枱上坐了兩個人,抬頭看了我一眼後,各安其事。查找看書時突又出現一名工作人員,詢問是否需要開燈…並介紹新書也可借閱,而且借期與舊書相同;問及舊雜誌,也可以借閱。後兩點與我
委屈是一道隔夜菜 晨起聽黃大米訪問《委屈是一道隔夜菜》的作者高愛倫。兩人似乎非常熟悉。黃大米提及曾聽過高愛倫說過一句她印象深刻的話「我從不申辯。」老實說,我不知道說這句話的人背景是什麼?為何此語會讓黃大米印象深刻?後來才知:原來高愛倫曾是資深的影劇記者,曾擔任過《民生報》總監、《大成報》總編輯、《星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前言 只要是中國人大概沒有人沒聽過李白吧?沒蓄意背過李白,最少也會背李白的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評價 杜甫形容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高中時,她暗戀一個男生,不敢表白。畢業時她鼓勇請男生提字,男生在她紀念簿上寫了一個「您」字,什麼表示也沒有。 十年後,她教五歲的孩子認字,剛剛教完「忍」字是心上有把刀;在教「您」時,孩子喊出「心上有你」,她突的想起那個「您」字… =========== 父親帶二十歲的兒子重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李白和王維的不同 李白一生飄泊,顛沛流離,在人世間活了六十二年,從二十歲開始就寫自薦信推薦自己(因為身世不明,連應考科舉的資格都沒有)一直到五十九歲還在寫自薦信推薦自己…然而從未得到重用,從未獲得賞識… 王維則出生自太原望族,二十歲就中進士,是盛唐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前言 看完【意公子講李白】後,感觸良深,立即浮現心頭的是當年背誦過的《將進酒》 原詩及解讀 [說明:只解讀最前面的兩組句子,其餘將解讀和想法附於原句之後,用( )標示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
到同學家桌遊,順便帶了借書證。同學家附近的鄉立圖書館有些意思,因為除館員外,鮮少看到人。此次進入借書,與上次偶然進入時的狀況相同,櫃枱上坐了兩個人,抬頭看了我一眼後,各安其事。查找看書時突又出現一名工作人員,詢問是否需要開燈…並介紹新書也可借閱,而且借期與舊書相同;問及舊雜誌,也可以借閱。後兩點與我
委屈是一道隔夜菜 晨起聽黃大米訪問《委屈是一道隔夜菜》的作者高愛倫。兩人似乎非常熟悉。黃大米提及曾聽過高愛倫說過一句她印象深刻的話「我從不申辯。」老實說,我不知道說這句話的人背景是什麼?為何此語會讓黃大米印象深刻?後來才知:原來高愛倫曾是資深的影劇記者,曾擔任過《民生報》總監、《大成報》總編輯、《星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前言 只要是中國人大概沒有人沒聽過李白吧?沒蓄意背過李白,最少也會背李白的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評價 杜甫形容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高中時,她暗戀一個男生,不敢表白。畢業時她鼓勇請男生提字,男生在她紀念簿上寫了一個「您」字,什麼表示也沒有。 十年後,她教五歲的孩子認字,剛剛教完「忍」字是心上有把刀;在教「您」時,孩子喊出「心上有你」,她突的想起那個「您」字… =========== 父親帶二十歲的兒子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新詩隨筆 <我以為梔子花盛開> 在多年之後 我以為梔子花終於盛開 然而嚴冬的霜雪依舊 藏於花苞最深處 那裡終日寒冷、 幽暗、而沒有任何夢境 藍色的湖泊倒映墨綠山群 瓣瓣白色雲朵 破碎散佈於山頂背後的幽藍畫布裡 那裡有陽光 有如詩如夢的山水 那裡沒有魚、
提起這句「臨老入花叢」,大家都知道其背後是什麼意思。所謂「花叢」,象徵「女人堆」。嘩!臨老入花叢,玩命咩?! 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他的詩句就有「花叢」之辭: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句中一個情字、一個愛字也沒有,就已經表達出對所愛慕的女
Thumbnail
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中描繪了一幅幽靜而又動人的景象,讓人不由得陶醉其中。詩人以「獨憐」兩字表達了對幽草的憐愛之情,幽草生長在澗邊,顯得清幽靜謐。在這片幽靜之地,高高的樹上,黃鸝鳥在樹林中啼鳴。描繪了春天來臨時的氣息。野渡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中描繪了一個空寂幽深的山林,詩人隱居於此,只聽到遠處傳來的說話聲,夕陽餘暉映照在青苔上,營造出一種空靈寂靜的氛圍。 格物台 現代普普 格物台上坐,風光無限好。車水馬龍聲,心靜
#新詩隨筆 <我以為梔子花盛開> 在多年之後 我以為梔子花終於盛開 然而嚴冬的霜雪依舊 藏於花苞最深處 那裡終日寒冷、 幽暗、而沒有任何夢境 藍色的湖泊倒映墨綠山群 瓣瓣白色雲朵 破碎散佈於山頂背後的幽藍畫布裡 那裡有陽光 有如詩如夢的山水 那裡沒有魚、
提起這句「臨老入花叢」,大家都知道其背後是什麼意思。所謂「花叢」,象徵「女人堆」。嘩!臨老入花叢,玩命咩?! 中唐時期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他的詩句就有「花叢」之辭: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句中一個情字、一個愛字也沒有,就已經表達出對所愛慕的女
Thumbnail
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中描繪了一幅幽靜而又動人的景象,讓人不由得陶醉其中。詩人以「獨憐」兩字表達了對幽草的憐愛之情,幽草生長在澗邊,顯得清幽靜謐。在這片幽靜之地,高高的樹上,黃鸝鳥在樹林中啼鳴。描繪了春天來臨時的氣息。野渡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中描繪了一個空寂幽深的山林,詩人隱居於此,只聽到遠處傳來的說話聲,夕陽餘暉映照在青苔上,營造出一種空靈寂靜的氛圍。 格物台 現代普普 格物台上坐,風光無限好。車水馬龍聲,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