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草,我是神農式】文/黃莉莉園長孩子的發展有時是透過團體發展而來,但有時卻是由自身的舊經驗的發展而來。這個事件很有趣,也很令人興奮孩子能有如此的發展。其實我認為,有時孩子的〝好〞或者〝能〞,不見得是因為你去教,或者是因為你他才能如何。所以有時當一個補習班常常貼著榜單,秀著分數或者名次,人往往就會因此而產生某種遐想或追逐,依我看,這仍存在著盲點。有一天下午,一個媽媽跟我分享孩子告訴他的,孩子說我們大廳門口的那一顆華盛頓椰子下方的草(圍在樹幹周圍底下的那一圈),他覺得是可以吃的,因為他曾經在草的百科上看過,所以他也告訴身旁圍觀的孩子們,大人都提醒他要小心,萬一不能吃就不好了。但孩子曾經看過也帶著確定的意志說著,這植物是能吃的還可以做成藥草,沒有煮過時是甘甜的,他還現場嚼一嚼,大人可緊張了。下午媽媽來接,她告訴了媽媽(其實真實順序的軼事場景我稍稍忘了)。媽媽是了不起的媽媽,他不直接嚇阻孩子的作為,也用開放的心態相信孩子,要跟孩子一起探索一下這草。隔天,孩子端了證據來到我面前,他拿了一本百科找到了這植物的說明,並確實的告訴我它的確是用來做藥草的一種植物。我說如果在還沒有確定之前,而你起吃了會不會可能有危險?他點頭,但他告訴我,如果是這樣他不會吃,是因為他就是有看過百科上的草跟我們華盛頓椰子下的草是一樣的,所以他才試吃看看.....我微笑的欣賞著他。維高斯基曾說明過高層次思考的產生,是藉著教育使文化進入社會的結果。而這教育指的不只是學校教育,它包含了多元學習的接觸與連結。學習者並不只是內化成人教給他們的概念而已。相反的他們會與現存的知識連結,考慮新的想法,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基礎。這個孩子家裡為中醫診所,平常耳儒目染都在吸收著他所自己建構且內化的一切,時而展現他的所知所能,也適時的能夠在他的開放學習環境中安全的繼續探索他想要連結的新知識,這是一種很棒的學習中的良性循環。很多人會問我怎麼樣的孩子適合開放教育的環境?我認為只要是孩子,不管他是害羞內向不敢表達,還是積極探索新知的孩子,其實在開放教育中都能夠得到適性的發展。而重點不在於要怎麼教才是對的,開放教育的老師的關鍵在於一個〝看待孩子的眼光〞,〝一顆開放的心〞...那麼要歡迎的各種狀態可就多了。因為當孩子本身具備的能力蠢蠢欲動呼之欲出時,他們能夠內化這些文化的習俗和知識之前,他們也需要將這些建構對別人的反應做清楚的呈現。當其他人回應這個想法時,參與者就會考慮和他們的思考比較有何不同,而決定他們該如何回應下一步。在學習者發展較高層次的思考時,這個過程中的思考將會持續,如此就會形成一種學習的模式。所以其實維高斯基所主張的思考是通過社會互動而發展的。因此大人的反應真的重要,大人的角度要先開放,接納各種可能,且拋棄各種限制性的思考...如此開放教育的精神就掌握住了,一旦掌握住,怎麼教就成為第二順位了。所以...還是把心態開放吧!先欣賞與接納孩子為先。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