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這場演講早在楊斯棓醫師臉書一發文出來時就趕緊手刀報名,也會是我第四次與楊醫師見面與親臨現場聆聽台語七字仔,即便從去年龍顏講堂、利他跨年、唯賀講堂、愛瑞克在益品書屋的新書分享會,不同時間來聽聞台語詩也是有不一樣的韻味。
至於台灣史也是我很感興趣的主題
對於我來說,真正啟蒙我認識台灣的歷史,
並不是國中讀到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認識台灣(歷史篇)》,
而是我畢業後回到台南工作時,
才深深地覺得我活了20幾年對自己生活成長的這塊土地有多麼地不熟悉,
於是開始去參加各類文史活動或導覽,
從台南去認識歷史的軌跡、文化的演進、社會的變遷。
另一個面向跟大家息息相關的是政治、民主運動、轉型正義相關議題,
則是因為318太陽花學運與2016總統大選,
去到現場、參與講座、擔任志工、閱讀書籍,
趁著連假一個人旅行去景美園區、鄭南榕紀念館、228紀念館等
了解這些民主前輩如何用他一生去奮鬥,
讓身處現今的我們能夠享受自由民主的空氣。
二、活動過程
開場仍是熟悉的七言詩
菩提一念證三千,
省識時潮最上禪,
體解如來無畏法,
願同弱少鬥強權!
帶出台灣革命僧證峰法師林秋梧,同時也是另一位講者李筱峰教授的親舅公。
即便演講前收到醫師很精心準備,有7千多字的行前通知,至少有些先備知識,現場透過不同時期的事件內容,也能看到每個行動對於歷史演進的影響,最後帶出傳承的精神,未來需要有更多年輕人來認識台灣史、改寫台灣史、創造台灣史
李筱峰教授的著作,我第一本看的是台灣之國,也是一本思辨歷史的好書。這次來到現場提到回顧自己出生到現在的這段歷史,包含個人成長史、家族史,進而到身處大環境的社會史、政治史
那我出生在什麼樣的時代?
1986年,
台灣剛解嚴與民進黨成立的年代,
社會正往工商業社會演進的年代,
家家戶戶即工廠,我家自己也是個小小模具廠,
國小學生時期還在奶茶一杯15塊、茶葉蛋一顆5塊錢的年代,
每每選舉就覺得路上很吵雜、路上插滿很多旗幟很不美觀,不知道在選什麼,
不過學生時期都還算是很單純且乖乖讀書,
每次回家就只會追動畫卡通,也使用過錄影帶、錄音帶的年代。
另一個很特別的亮點是,
李筱峰教授的歌聲還蠻好聽的,
即便他年輕學生時期像是被洗腦般唱過這些愛國歌曲,
直到現在旋律與歌詞都能朗朗上口,
也帶動現場有過同樣年代的聽眾一起唱
經過覺醒啟蒙,重新正視歷史過後的李教授
來回顧這段帶動唱就會是一段有趣的互動。
就像是我一聽到8~90年代的動畫歌曲,前奏一下來我自然就會跟著唱。
三、心得感想
兩個小時演講加上QA其實都不一定能說完台灣歷史的全貌,因為它還活在每個人的生活,並隨著時間持續往前與改變
其中自己有三點心得是特別有感觸的
1. 歷史要拉長時間看
就如同檢驗覆盤過去幾年前的一個決策對於現在的影響,看一段歷史或一個政治人物也不能從一個時間點切斷面去看,而是要拉長時間去看,看這個人是否有言行的一致性,歷史以10、50、100年等不同的維度去觀看,就能以長遠的觀點去思考,進而做出讓這社會更好的行動。
2. 即使具有不同的史觀也能對話
你在什麼樣的家族中出生,有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參與什麼樣的團體活動,進而形塑出自己對於歷史的價值觀,而每個史觀都有可能是正確的,只是切入角度不同,解讀方向不同,但也可能是錯誤的,可能偏離事實,或是隱匿資訊。
然而,我們已處在民主多元開放的社會,任何的觀點都能拿出來討論,只要是基於事實,經過開放且不設限的對話,能找出彼此的共同點、相異點、盲點,這對於認識不同立場史觀的人很重要,也才能凝聚社群。
3. 網路媒體是兩面刃
傳播媒體或現在的網路社群具有放大局部的效果,然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情緒性的話語或負面消息是更容易達到曝光,甚至去帶風向、扭曲事實,也是現在我們所面臨的「資訊戰、超限戰、認知戰」,並不是不能去因應突發狀況,而是要認清一個議題會產生的媒體效應,線下的實體活動可以互動認識彼此,網路則是不同的戰場與遊戲規則,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理念去發聲,除了注意那些激進的言論外,還會有沉默的大多數,必須找到有共同價值的話題去引發更多人的共鳴。
四、幸運的插曲
知道有報名到這場就算蠻幸運的,卻又收到楊醫師私訊,找幾位朋友同好一起在演講後共進晚餐,真的是幸運之神眷顧,認識了來自不同領域專長的朋友,甚至物以類聚,知道隔天同樣有三位要再去善化參加吳家德經理的演講,真的是很巧。
也最後一起幫楊斯棓醫師提早慶生。
#台灣史與我
#人人都是活歷史
#一起來改寫創造台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