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真的有真正的好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是一部在2019年所推出的社會寫實電視劇,裡面所探討的議題非常廣泛,不論是在自己家庭的生活,新聞媒體報導的取向,抑或是網路世界的種種問題,都與我們現實生活習習相關,真的可以說是誰對、誰錯嗎?我想大家看完這一部電視劇之後,真的很難可以斷定是誰的問題吧!

看完了十集的故事劇情之後,我想要探討四個問題,也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難題,該如何去面對和解決呢?我想要以自己的觀點和認知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一點的幫助。

1️.標籤化
「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你們可以隨便貼別人標籤,你們有沒有想過,在無形之中也殺了人?」兩句台詞給了我很大的反思。新聞媒體常常以聳動的標題報導事件,網路世界用鍵盤主觀判斷事情的發生原因,都會很大的影響我們對事件的看法,而造成偏見和刻板印象,就像美國以前的種族歧視,認為黑人跟犯罪劃上等號。

✔️我們有辦法去除標籤化的問題嗎?
大腦運作其實很複雜的,因此我們為了要簡單化,所以我們會喜歡將看到的事情分門別類,用第一印象去做判別。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在遇到事情發生時,練習有意識的思考同樣的問題只會發生在同一個事件上面嗎,還是只是特例而已?

我們看待事情總是習慣主觀意識去定義一件事情,所以我們更應該告訴自己這件事情真的就是我這樣想的嗎?還是其實有什麼地方是我沒有思考到,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原因才會導致他會有這樣的行為。運用客觀、包容、同理心和保持開發的心態去看待任何事情的發生,相信對大家是有幫助的!

我覺得這個方法不論是在職場工作上,還是在社交人際關係上都會有一定的改善。

2️.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

人的行為是多維度的,也很複雜,所以我們很難去以一個簡單的方式去定義一個人的好與壞,其實大部份的我們同時都擁有著這兩點!
可能我們認為的「好人」,也有可能有著自私貪婪的一面;「壞人」,難道就真的完全是壞人嗎?或許在家庭朋友上面被認定為一個勇於無悔付出的一個人,在他們眼中,他是個好人!

假設一名商人,在公司經營上面相當成功,也非常願意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甚至將一部分的收益捐贈給慈善機構,善良和慷慨的一面被大家認定為好人。不過,相反的,在公司營運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同業的競爭,因此採取詐騙和有失道德的行為來獲取更多的收益,這些行為卻說明了他壞人的一面。

所以,不同情境下我們都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應對方式,這也凸顯我們不能只用同一個角度去評價一個人,或許這樣就太過於簡單了!

3️.正視原因,我們才會得到答案
「一個案件的結束,並不是判判刑就沒了。」「如果這件事情不去試著找出答案,試著去預防,這類的事情在全世界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兩段話都是劇情中王赦律師講個的話。在劇情之中,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他不敢去面對和正視的課題,似乎認為不去搭理他,抑或是用工作填滿生活好像就可以面對一切,但始終總是會在某一刻讓你想起,然後又重新的失望難過。

✔️那我們該如何去解決呢?
1. 接受現實:首先,要勇敢接受問題的存在和現實的情況。無論問題有多困難或令人不開心,都要面對他們而不是逃避或否認。

2. 冷靜思考:不要被問題的情緒所左右,保持冷靜的頭腦,以便能夠清晰的思考和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

3. 分析問題:仔細分析問題的本質和原因。確定問題的根源,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法,並評估每個解決方案的優劣勢。

4. 制定目標: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期望結果,這有助於為解決問題制定執行計劃,並提供明確的方向。

5. 尋求幫助:不要害怕向他人尋求幫助和支持。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可能會提供有價值的意見、觀點或資源,讓你減少走向不適合自己的道路。

6. 行動和執行:採取積極的行動來解決問題。將思考轉化為具體的步驟和行動計劃,並逐步實施。

7. 保持樂觀:保持積極的態度和樂觀的心態,即使在面對困難時也要相信自己能夠找到解決方案。積極的思維方式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8. 學習經驗:挫折和失敗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一次的嘗試,從中學習經驗與教訓,以便更好的應對未來的挑戰。

面對和正視問題需要勇氣、冷靜思考和行動。透過積極的態度和適當的策略,我們可以更好的應對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看到的事情可能只是片面,不一定是整體
媒體常常報導任何事情有可能會以本身的主觀認知和想法去闡述一件事情,觀眾可能就會以新聞報導的內容去看待整體事情,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導致就會有可能出現標籤化的發生!

像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是如何成功的?新聞媒體可能只會報導他是如何成功,卻沒有仔細探討背後是失敗了幾次才會有今天的結果。

所以我們在看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警惕自己這件事情可能不是檯面上所講得一樣,背後可能有更多你沒有想過和遇到問題存在,我們看到的東西或許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因為你比較勇敢」,是這一部電視劇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句台詞,也讓我整個爆哭😭或許我們在生活之中總是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和不解,有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或許換個想法,老天爺可能覺得我們是很勇敢和堅強的人,所以才要出功課考驗我們吧!就讓我們一起勇敢的面對接下來的每一件事情,一起加油!
表現勇敢則勇氣來;往後退縮則恐懼來。---康拉德
非常感謝大家耐心的閱讀完我的文章
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讚、收藏和分享呦❤️
記得追蹤 @tsaibolt_life 菜脯~
一起加油,邁向自己夢想的未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菜脯TsaiBol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追逐金錢上的數字,你快樂嗎?」 ⁡ 無論是剛出社會的社畜,抑或是已經工作一段時間,可能準備步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可能是買房、買車,還是結婚,會慢慢了解到雖然老是說「金錢不是萬能」,不過沒有錢真的「萬萬不能」!但是每天被金錢追逐的日子真的快樂嗎? ⁡
「現金增資」 ⁡ 上一篇文章基本認識了什麼是「股票申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現金增資」吧! ⁡ 1️.現金增資是什麼? 現金增資(簡稱FPO)是上市、櫃常見籌措資金的方式,目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公司未來發展 二、公司有中短期資金缺口,改善財務結構 三、公司營運不良,需償還銀行借款
「股票申購」又稱作為「股票抽籤」,依法規定必須提供一定比率的股數,所以採用公開的方式提供給民眾抽籤申購。一般來說申購價格通常會低於市場上流通股票價格,可以把他當作在抽獎一樣,不一定人人都會有! ⁡
「模仿犯」 ⁡ 最近看了一部最近推出的一部電視劇「模仿犯」,改編來自於日本作家的推理小說,劇情設定在1990年代的連續殺人命案。整部劇情我覺得整體來說帶有刺激、感情和難過,以及在演員精湛的演技上栩栩如生,讓人很投入在劇情之中;雖然覺得在劇情的推演和節奏上還有進步的空間,不過值得大家觀賞👏 ⁡ 不過
「該如何提升專注力呢?」 ⁡ 大家曾經有經歷過嗎,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時,頭腦卻想著其他東西,常常沒辦法專注在當下,也使得事情做得不夠完全。 ⁡ 大腦浮現出過去曾經發生的事情,不然就是思考著未來該如何行動,總是無法控制自己先做好一件事情。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呢?
有沒有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執行力比較差呢?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情況發生。我自己的經驗以及整理資料後我覺得有三個本質。 以及我們該如何增加「執行力」呢?這裡也整理出了六大項給大家參考和學習,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
「追逐金錢上的數字,你快樂嗎?」 ⁡ 無論是剛出社會的社畜,抑或是已經工作一段時間,可能準備步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可能是買房、買車,還是結婚,會慢慢了解到雖然老是說「金錢不是萬能」,不過沒有錢真的「萬萬不能」!但是每天被金錢追逐的日子真的快樂嗎? ⁡
「現金增資」 ⁡ 上一篇文章基本認識了什麼是「股票申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現金增資」吧! ⁡ 1️.現金增資是什麼? 現金增資(簡稱FPO)是上市、櫃常見籌措資金的方式,目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公司未來發展 二、公司有中短期資金缺口,改善財務結構 三、公司營運不良,需償還銀行借款
「股票申購」又稱作為「股票抽籤」,依法規定必須提供一定比率的股數,所以採用公開的方式提供給民眾抽籤申購。一般來說申購價格通常會低於市場上流通股票價格,可以把他當作在抽獎一樣,不一定人人都會有! ⁡
「模仿犯」 ⁡ 最近看了一部最近推出的一部電視劇「模仿犯」,改編來自於日本作家的推理小說,劇情設定在1990年代的連續殺人命案。整部劇情我覺得整體來說帶有刺激、感情和難過,以及在演員精湛的演技上栩栩如生,讓人很投入在劇情之中;雖然覺得在劇情的推演和節奏上還有進步的空間,不過值得大家觀賞👏 ⁡ 不過
「該如何提升專注力呢?」 ⁡ 大家曾經有經歷過嗎,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時,頭腦卻想著其他東西,常常沒辦法專注在當下,也使得事情做得不夠完全。 ⁡ 大腦浮現出過去曾經發生的事情,不然就是思考著未來該如何行動,總是無法控制自己先做好一件事情。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呢?
有沒有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執行力比較差呢?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情況發生。我自己的經驗以及整理資料後我覺得有三個本質。 以及我們該如何增加「執行力」呢?這裡也整理出了六大項給大家參考和學習,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因著某些目的而來。從彼此之間獲得一段珍貴的友誼。 成為彼此人生的伴侶,又或者是事業上的合作伙伴。若以利益的觀點看待,心裡便產生了計較。在我們眼裡十惡不赦的人,在家人的心裡可能是個善良美好的人。 如果一個人可以帶給自己的是良性的成長及快樂,應該就能歸類為「好」的人。 很多時候
Thumbnail
在慾望驅使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箇中好手,招數都是傾囊盡出,也不惜魚死網破。 最後發現一個真相:我與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難堪與落魄。 卻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珍惜殘存的一縷氣息,對對方手下留情感到欣慰。 必要的距離,是善的舉措。 沒有分離,愛不會成熟。 愛,不是直指,是能指。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參加《書店老闆》第三季講座時,筆者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回想參與第一季史詩任務時,有一集「狼人殺」讓我思考什麼是「好人」?是溫順、聽話、沒有獨立思考、或不做壞事的人嗎?對許多人來說,「好人」可能是一個中性詞,意指不會傷害別人的人。然而,這也是人從學生轉變為成人的一個重要思維。在學校裡,好人或許是指乖乖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因著某些目的而來。從彼此之間獲得一段珍貴的友誼。 成為彼此人生的伴侶,又或者是事業上的合作伙伴。若以利益的觀點看待,心裡便產生了計較。在我們眼裡十惡不赦的人,在家人的心裡可能是個善良美好的人。 如果一個人可以帶給自己的是良性的成長及快樂,應該就能歸類為「好」的人。 很多時候
Thumbnail
在慾望驅使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箇中好手,招數都是傾囊盡出,也不惜魚死網破。 最後發現一個真相:我與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難堪與落魄。 卻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珍惜殘存的一縷氣息,對對方手下留情感到欣慰。 必要的距離,是善的舉措。 沒有分離,愛不會成熟。 愛,不是直指,是能指。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