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7-28 吐露與綻放 [畫風欣賞]

2023/06/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輾轉來到六月,這是重新水彩練習滿一年,而這一個月是每年的熱鬧五月,家人慶生旅行與聚餐,吃喝開心之餘,要定下心來繪畫,對原本就很難提筆的我而言,還是一件需要克服的困難。
圖 YHCC@水彩練習, FEB2023, W27 夏荷 26x18 cm
感謝 水彩繪圖參考攝影照片來源 W27

再拾起畫冊夾裡,翻閱這一年來的習作,從最初的生疏到近幾個月筆觸,忘了是怎麼畫過來的,原本抱持藉口偷懶一個月的心態的我,終究還是提筆了 -- 容我整理相關數位自學影片連結,慢慢逐週依序攤開與分享。
.
.
桌機播放阿潘歌曲,準備上一篇週五主題音樂的貼文,是調動次序之後,兩週前就開始書寫草稿的文章,延緩一週,遲遲沒能確定該如何結束文章。這個專題,寫著寫著來到第六篇,原先真不知如何開始,看這些卡帶躺在一個紅酒木櫃中安靜,對我而言卻充滿力量,這些經典中的詩詞與樂聲,提供我年歲中許多養料,但人們慢慢遺忘了,連我自己幾乎都已不再聆聽閱讀。
想起已搬離舊家街區一位賣畫的鄰居大哥,從小經過大哥家門口,總會招呼閒聊幾句--那個還不需要家長接送的年代,整條街的人都沿路盯著小孩子步行上學。那時的我對畫一無所知,有一天問大哥忙什麼,他說剛找到一封正準備參加畫展畫作的重要信件,那一封信足以為他收藏的畫大幅提升價值。
我能感受大哥抬高音量的語調興奮萬分,但什麼信這麼重要?他說只要是任何能與這份收藏畫相關的物件,都能抽絲剝繭與其他線索連結,讓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更清楚的輪廓而為畫加值。當時似懂非懂...,愛寫信的我記得了鄰居大哥的話。

多年後,不寫信了,寫文章,謝謝你的翻讀與愛心。

聽著聽,寫完文章,開始提筆畫。
圖 YHCC@水彩練習, FEB2023, W28 夏荷 38x26cm

🎨 水彩自學參考影片( 📝 觀看筆記|notes

分享與摘要畫風欣賞,鼓勵「人人都是藝術家」,其中素人畫家與具藝術培訓的畫家,
不同藝術品味的趣味區別,以及如何欣賞畫家畫風與理解觀點區別的看法。
  • 沙甸鹹水埠 楊小彦+龍邃洋
    i. 藝術品味不同能聊到一起?
    📝 從趣味區隔中討論素人藝術家,趣味在區隔人群,研究每個年代的不同趣味(美國畫家理查德Richart Schmit vs 美國畫家薩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
    📝在專業界希望能創造更具個人魅力風格或根據某種創新追求,使得推素人畫家這風氣,在一般沒接受過藝術訓練的大眾較無法理解。

    ii. 一起聊藝術品味的差别 2 : 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嗎?
    📝 藝術市場是一個炒作的市場,而被炒作的藝術家,必須在藝術史上佔有一個重要位置(ex. 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鼓勵任何人都可以畫畫(杜象Marcel Duchamp, 博伊斯Joseph Beuys),主要是去滿足喜歡畫畫的慾望,而不去期望被承認 -- 什麼樣的藝術家、藝術行為、藝術趣味能被承認非取決於藝術家本身。
  • 水彩咖啡廳一起來看約瑟夫的水彩人生
    📝 欣賞傳奇水彩畫家的畫冊水彩作品,克羅埃西亞/原籍南斯拉夫水彩畫家 Joseph Zbukvic(1952-),1974年取得工業設計師文憑,夢想成為一名汽車設計師。
    📝 「每當我過於自信,以為自己可以大意的時候,它總是毫不留情的懲罰我,給我一片狼籍。」去尊重與聆聽水彩(像對待朋友一樣),別試著控制水彩。
  • 有点艺思哦大衛霍克尼對於繪畫的理解原來是這樣
    📝 都有相機了為何還要畫畫?從與畢加索同一時代的繪畫大師 David Hockney (1937-) 的觀點來理解繪畫。
    📝 觀察中國橫向捲軸山水畫,不是一次看到全部,是對一段時間的紀錄;相機觀看世界是瞬間生成,它記錄靜止與孤立的當下(較像中國掛軸式繪畫)。
    📝 畢加索的價值在區分真實與現實,寫實繪畫中的「像」是一種現實,而古典主義的寫實並不夠真實,真實的觀察應該是持續的生成。照片其實是終極意義上的文藝復興式繪畫。
    📝「從元朝開始,中國文人擅長把不同畫面結果,拼接在同一個畫面中,製造一種運動的觀察視覺」- 摘自《我的觀看之道》大衛霍克尼, 2017。
🎞️ 台灣水彩畫家-謝明錩@森島之際藝術節-水彩的奧秘

🎞️ 簡忠威@Calella de Palafrugell, Costa Brava.布拉瓦海岸-加泰隆尼亞東北部

🎞️ 寫意瀟灑 - Rose of Sharon Watercolor Demo by Only Three Colors

🎞️ 繪畫與舞蹈 - Linn Fernström 展覽「嘆息、哭泣、呼吸或輕觸」

123會員
316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目前每週更新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提供您參考。我是CC/希浠 -- CC是帶著缺的兩個圓圈,是記錄跨域生活使用的符號,靈感取自〈圈兒詞〉宋代女詞人朱淑真一封作弄夫婿的信;希浠是一條載著希望的小溪,盼與您一起/持續交流學習,謝謝您的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