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小編、編輯、記者」根本不一樣!揭密「新聞背後的操盤手」 都是平凡人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出社會大約7年,換過大約5個職場,大多都在媒體圈,社群年齡7年、編輯年齡8年,走過與FB、Google、IG、Twitter、LINE對抗的時間,你問我新聞媒體是什麼?至今我仍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我所待過的網路媒體,可以用顏色分、網路&電視台、純網路、新創媒體去區分,但是在每一間公司,不管說的自己多清高,面對流量與觸及,每個人都只是一條狗,一條「被凌虐的體無完膚的狗」。但是,當所有的文章、貼文上線時,我們還得繼續扛下觀眾粉絲,對我們自以為是的見解與點評。

說真的,很煩。而且只是我的「工作」而已。

raw-image

現在就先來解答幾個,砲轟小編、編輯的問題,而在此之前,需要先釐清一件事,小編、編輯、記者,都是不一樣的角色,你各位知道嗎?

  • 小編-大部分就是出現在網路世界,負責各大平台上面的貼文,或是貼文上面的那一段字的註解者,「這道菜未免也太好吃了吧」、「酒駕還是要繼續被容忍嗎?QQ」
  • 編輯-文字撰稿者,他們新聞內容的來源,來自於大家靠杯半天的「改(抄)寫(襲)」、爆料、外勤記者資料、各大論壇,閱讀之後,咬文嚼字,然後吐出來一篇看起來像是換句話說的文章,或是把外勤丟回來的照片、資料,整理成文;亦或是接收表達有障礙的讀者的爆料,把破碎的文字對話整理成文。
  • 記者-外勤、編譯,這些我都算一起,有著強大的體力與腦力,尤其多年來,持續欽佩跑政治、社會線的記者前輩,他們的文字大多不太長,畢竟風吹日曬之際,能好好坐下來且文章的,真的相當值得欽佩;最後有一種叫做資深,他能寫出分析、寫出整理,思緒清晰、獨到見解,至今還是我的目標。

在自己操作與管理時,最討厭網友根本不知道誰負責幹嘛,然後全部罵成一團。


raw-image


為什麼總是要發腥羶色文?

其實沒有一家新聞媒體願意,而是因為受困與FB之中,我們深知人都喜歡辣眼睛的文章,獵奇、腥羶色、荒謬家庭劇。所以當流量出現低迷之際,也意味著很少人看到我們的新聞了,所以才會不得已發出辣妹文、ㄋㄟㄋㄟ文、斷頭分屍文等,不得不說,總是奏效,就算每次被罵,還是會發,因為大家點進去的瞬間,我們都知道,而這樣的新聞,總是飛最高。(就是流量好啦~)

流量、點閱真的就這麼重要嗎?

對啊,很重要,非常重要。每一次的點擊、滑動閱讀文章,對於我們就是廣告的收益,也包括每一次大家「不小心」誤觸廣告,都是滿滿的收益,而流量就是點閱的廣義解釋,流量大、點閱可能就大,那錢錢也就多了起來。那麼大家也才有薪水可以領。


raw-image


所以演算法到底是什麼?

在過去帶人的經驗中,我一直不喜歡把流量不好歸咎於「演算法改變」,因為這真的解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直到8年後的今天,終於可以略說點什麼來解釋:演算法就像是一個AI機制,除了電腦自己統計之外,就是人為控制,而誰控制,電腦端當然就是FB、YT、Google這些老大…的工程師,人為則是我們每一個人,也就是說「當大多數的人都喜歡這貼文的時候,這貼文與相關貼文,就會不斷曝光在大家面前」,這一切都是因為AI偵測到,「大家正關注這件事」,所以給好給滿你想看的。

還記得祖克柏被開庭嗎?之所以被開庭就是因為他可以控制演算法,而這些,就足以讓他擁有全世界、操控全世界,試想如果祖克伯特別喜歡周杰倫,那給周杰倫一堆相關曝光,其他藝人估計也沒局了。

也就是說,讀者越想看的東西,就越會呈現在面前,而這些話題被呈現的越多,媒體就會越報,所以不是媒體有完沒完,而是你各位「好奇心有玩沒完」。

為什麼要標題騙人、又聳動?

在2016年的時候,打打殺殺、燒殺擄掠、分屍斷頭,這樣的字眼,其實很少出現在標題內,因為基於沒人喜歡血腥,所以時任編輯們,幾乎是不這樣下的,但當時有一批編輯(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發現當我們不小心下出「畫面」的時候,流量相當高(也就是大家很好奇而點),也因此,各媒體開始出現這樣的編輯。當然也有守規矩、保守的媒體們,但其實他們都是用放棄流量、收益再換來好的名聲。

但最後,當發現各家的流量遠遠高於自己時,還有多少媒體可以持續乖巧?


raw-image

台灣媒體,沒救了嗎?

還記得自己入行菜菜的時候,都聽過「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在自己踏上編輯之旅、走上管理職的時候,才發現,編輯、記者、小編的求知程度與好奇心,遠超於大家想像,而這一切都是來自於「到底誰想被網友嗆啊!」

因此想要不斷求知、求真,動力真的是因為不想被罵啦!只是,誰能做到圓滿呢?所以並不是沒救,而是因為後台滿滿的數據,都顯示,台灣人大多都愛看「這一款」八卦、腥羶色的新聞,導致我們必須好吃的菜一直往上端,否則,華爾街金融、全球國際局勢,多有智慧、多棒,但多少人想看?

媒體難為,心酸誰懂?

在有專業的前提下,很多時候,編輯記者所扛的是一間公司的榮辱,從新聞掌握、出稿速度、挑稿判稿大家想看的,到最後數字結果,每一天都像是打仗,而每一個月底,數據準備歸零前,都是一陣空虛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咪.C的沙龍
6會員
15內容數
愛咪.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09
隨著社群平台多樣化升高,也意味著早期的社群平台,逐漸老化面臨轉型或甚至退場,例如Meta面臨勁敵Google的崛起,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多的是「關鍵字」、「精準投放」的重要與關注。不少媒體在面臨「推播」轉型,時常在社群平台跟經營關鍵字上失衡。市面上大多都在針對行銷做分析說明,那麽新聞媒體呢?
Thumbnail
2024/01/09
隨著社群平台多樣化升高,也意味著早期的社群平台,逐漸老化面臨轉型或甚至退場,例如Meta面臨勁敵Google的崛起,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多的是「關鍵字」、「精準投放」的重要與關注。不少媒體在面臨「推播」轉型,時常在社群平台跟經營關鍵字上失衡。市面上大多都在針對行銷做分析說明,那麽新聞媒體呢?
Thumbnail
2023/11/06
許多人對於我的工作感到相當好奇,什麼叫做「數據社群分析」?其實這件事,在我的職涯摸索中,也讓我多次感到矛盾,在正統的工作中,數據分析是數據分析、社群是社群,什麼叫做「數據社群分析」。
Thumbnail
2023/11/06
許多人對於我的工作感到相當好奇,什麼叫做「數據社群分析」?其實這件事,在我的職涯摸索中,也讓我多次感到矛盾,在正統的工作中,數據分析是數據分析、社群是社群,什麼叫做「數據社群分析」。
Thumbnail
2023/10/29
這幾年在媒體社群上,著實下了不少功夫,說真的很多人都問說「臉書(Facebook)是不是真的要沒戲唱了?」其實我大多還是抱著比較樂觀的態度,如果你問身邊的年輕人,還用不用FB?那答案恐怕會讓你很心碎,一方面是自己的年紀已經不小,再者可能還會動搖你原本構思好的行銷計畫。 因此很多人在問我FB等等
Thumbnail
2023/10/29
這幾年在媒體社群上,著實下了不少功夫,說真的很多人都問說「臉書(Facebook)是不是真的要沒戲唱了?」其實我大多還是抱著比較樂觀的態度,如果你問身邊的年輕人,還用不用FB?那答案恐怕會讓你很心碎,一方面是自己的年紀已經不小,再者可能還會動搖你原本構思好的行銷計畫。 因此很多人在問我FB等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出社會大約7年,換過大約5個職場,大多都在媒體圈,社群年齡7年、編輯年齡8年,走過與FB、Google、IG、Twitter、LINE對抗的時間,你問我新聞媒體是什麼?至今我仍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Thumbnail
出社會大約7年,換過大約5個職場,大多都在媒體圈,社群年齡7年、編輯年齡8年,走過與FB、Google、IG、Twitter、LINE對抗的時間,你問我新聞媒體是什麼?至今我仍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處處可發表、無人不能寫,但,這產生了一個超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內容確有珠玉之處,可是因為並沒有一位專業編輯給予建議,於是它就這麼粗糙地發表出來了,結果可想而知,點擊若有似無、迴響稀稀落落。其實很多新手作家的作品,是擁有部份「黃金質地」的,但可惜就在沒有打磨,於是整鍋粥拍了了。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處處可發表、無人不能寫,但,這產生了一個超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內容確有珠玉之處,可是因為並沒有一位專業編輯給予建議,於是它就這麼粗糙地發表出來了,結果可想而知,點擊若有似無、迴響稀稀落落。其實很多新手作家的作品,是擁有部份「黃金質地」的,但可惜就在沒有打磨,於是整鍋粥拍了了。
Thumbnail
什麼是「編輯」?如果把這兩字拿去問谷哥,你應該會看到維基的相關解釋,下面我只取重要的部分。就字面上的意思,以及我身處該行的感受來講,其實編輯是一個很廣泛的職業。比方說出版社負責出書的編輯、刊物的記者、社群上的小編,甚至是目前當道的 KOL 等等,就算載體不同,但都需要不斷的操作議題、輸出內容。
Thumbnail
什麼是「編輯」?如果把這兩字拿去問谷哥,你應該會看到維基的相關解釋,下面我只取重要的部分。就字面上的意思,以及我身處該行的感受來講,其實編輯是一個很廣泛的職業。比方說出版社負責出書的編輯、刊物的記者、社群上的小編,甚至是目前當道的 KOL 等等,就算載體不同,但都需要不斷的操作議題、輸出內容。
Thumbnail
一樣米養百樣人,如果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ooxx,聽聽就好別當真。記者這行也是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記者這種生物有什麼共通性,大概就是表達能力都不差,很會說故事吧。除了這點之外,要說記者有什麼其他的共通性,我看是很難找到的。
Thumbnail
一樣米養百樣人,如果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ooxx,聽聽就好別當真。記者這行也是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記者這種生物有什麼共通性,大概就是表達能力都不差,很會說故事吧。除了這點之外,要說記者有什麼其他的共通性,我看是很難找到的。
Thumbnail
建立一個品牌很辛苦,打出名聲更不容易,網路是一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世界,也是行銷人要改變思維才能因應市場變化。
Thumbnail
建立一個品牌很辛苦,打出名聲更不容易,網路是一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世界,也是行銷人要改變思維才能因應市場變化。
Thumbnail
以下我整理五點新聞編輯的必備特質,如果你都符合,恭喜你,可能天生就該吃這行飯!不符合的也沒關係,慢慢增加這部分的能力,或是讓用人主管看見你的潛力,也能走上編輯室之路。
Thumbnail
以下我整理五點新聞編輯的必備特質,如果你都符合,恭喜你,可能天生就該吃這行飯!不符合的也沒關係,慢慢增加這部分的能力,或是讓用人主管看見你的潛力,也能走上編輯室之路。
Thumbnail
書籍編輯、網站編輯、新聞編輯⋯⋯面對的職場樣態與工作節奏各不相同。配合著截稿期限不同,有人是每天背負著定時定量的結案壓力、而有人則是一週一週的結算(卻沒有週末可言)。在網路資訊爆炸已是既成事實的現在,如瀑布般傾注在線上的內容爭相搶奪著閱聽人的注意力,什麼樣的內容吸引人?什麼樣的內容「現在」有人看?
Thumbnail
書籍編輯、網站編輯、新聞編輯⋯⋯面對的職場樣態與工作節奏各不相同。配合著截稿期限不同,有人是每天背負著定時定量的結案壓力、而有人則是一週一週的結算(卻沒有週末可言)。在網路資訊爆炸已是既成事實的現在,如瀑布般傾注在線上的內容爭相搶奪著閱聽人的注意力,什麼樣的內容吸引人?什麼樣的內容「現在」有人看?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