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於我的工作感到相當好奇,什麼叫做「數據社群分析」?其實這件事,在我的職涯摸索中,也讓我多次感到矛盾,在正統的工作中,數據分析是數據分析、社群是社群,什麼叫做「數據社群分析」。嚴格來說,這是我給自己的一個定位跟說法,因為大多數的媒體企業,都是數據師、小編,但這往往出現一個結構上的矛盾,因為做數據的人,可能從來不知道「前台操作」,是怎麼回事?拿著數字大放厥詞,縱使數字確實證實了什麼,但因為不懂背後的操作、矛盾、怎樣的作法是最適合的,往往被操作端的人討厭。
於是乎,小編也就是成為討厭數據團隊的第一人,這樣的場景,就是數據團隊拿著數字出著一張嘴巴,小編做得半死,或是根本就導致工作效率大幅降低,最後成效沒達成,數據團隊只需要拍拍屁股,到底最終誰要扛下這一切?沒錯,就是主管或是老闆。
而我的工作,就是在數據端、社群操作端,建立起一個共識、操作模式,透過數據的證據,來「英才施教」這一個平台,搭配或是調整小編的工作方式,讓整個平台有明顯的改善或是不同、或突破。
只是一路走來,從在內容端就開始發現,有多少公司、老闆,有辦法接受自己的公司需要面臨大刀闊斧的改變,或是有多少數據團隊願意傾聽小編的需求跟想法?其實有時候,每一天都在使用的「操作端」,會比那些拿著數據說空話的人更了解這一個平台。
我一直提倡,不從基層做起就別空口說白話。
從內容端,編輯、寫作、採訪,到執行社群、操作社群、創建新平台,從0到有的顛簸,一路都體驗過,當然還有協助一個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箇中的痛苦與革命也都含淚吞過,於是建立起這樣的工作職務型式,不管是諮詢、或是朋友之前的請教、或是實際做的正職職務,讓我看過許多真的有心、也有出一張嘴最後落寞的企業。
正因為數據、內容、社群,都是專長,更希望可以勸一些媒體企業,停止沒有意義的會議,先思考你研發出來的產品,是要給什麼樣的人看?是人類真的需要,還是只是你個人需要,兩者差很多,主觀的態度也會決定你的產品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