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死亡,才能重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一生總共有三次面對死亡進而學習生命的機會,第一次是高中時期,面對奶奶的死亡內心有很多疑惑,但不懂如何處理,只能用哭泣平復憂傷。但一段時間後悲傷之情也逐漸在對外在世界的爭逐與追求中淡忘與消解。那時死亡對我而言,實在遙遠。

  第二次是面對爸爸的死亡,因為是主辦後事的角色,即使內在有很多情緒,但因忙於安排後事而無暇注意,又或者也因儀式宣洩了部分憂傷,使我誤以為自己已經處理好了對父親的情結。而且不論對於他人或是自己而言,我已做了身為女兒該做的事了,盡了該盡的責任~所以我以為父親的離世,對我來說只有遺憾與不捨,但深埋在潛意識下的悔恨與愧疚,卻讓兩年後的我面臨自己的死亡陰影,再次學習覺察,接納,釋放與寬恕。

  然而,事實上我內心有著對爸爸又恨又疚等負面情感,它被我深深掩藏起來。長達兩年來,我不敢面對心中的黑暗,總在日常的汲汲營營與恐懼匱乏中,透過追尋小確幸以粉飾太平。不斷忽視、壓抑、隱藏的結果,最後也成了我生了一場大病的原因之一,心懷內疚的我終於以懲罰自己為手段,讓對父親的悔恨和愧疚找到出口。

  

  對我來說,奶奶與父親的死,只是加深了我對死亡的恐懼,讓我更執著於蒐羅逃避死亡的防衛措施,又或者不讓此生有憾的自我追尋。在此信念下,以養生、食有機、尚環保等手段,企圖延壽;藉由工作、培育孩子、學習新事物,形塑自我,但完全走錯了方向。在恐懼此生有限的信念下的所有向外努力,只會更強化、提醒、確立這信念。所以我並沒有從兩位至親的身上,學習到死亡究竟對我此生的意義何在。

  如今面對婆婆的往生,已經是第三次直面死亡了。終於在悲傷不捨感激的情緒之外,明白了只有放下一切的意念,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並進行清理,讓身心不再顯現任何意念,婆婆能還原至原始的狀態輕安自在。

我很滿足目前的狀態,雖然婆婆在病危的時候我的心裡有種擺盪,這種擺盪是我期待婆婆能夠安好,能夠復原平安無事,然後讓我繼續因是清假的理由有更多的自由空間與時間,但我也擔憂婆婆應著我的期待無法圓滿他的靈魂意圖無法一早上天的安排,所以我的經理改變為放下我對婆婆去生的期待,換作成橋頭上主的安排圓滿他自己的靈魂意圖,非常新秘的婆婆在最後面臨插管的關鍵時刻他的心臟組件衰竭慢慢的如說著一般安詳的趣事,而不必受插管子切的肉身的庫存這張是老天的智慧安排

你是我明白自己清理的價值了,就是讓人各自臣服於天地的造化,自尋靈魂圓滿的出路,

感謝婆婆的人死讓子孫不必收到選擇的焦灼與壓力的侵擾,浪子酸鹽寮無遺憾地完成待母親出遊的心願完全信任之後就飄然而去這樣選擇的時機全是智慧有慈悲

變成傷心這樣的時間點對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差異以感謝婆婆的女生是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a Chien Chiang的沙龍
7會員
5內容數
2023/07/04
再次確認的行動與從零開始的心態 檢查重不重要呢?如果檢查考卷只為了考一百分,那不一定重要;但檢查自己的心態與看法,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吧!
Thumbnail
2023/07/04
再次確認的行動與從零開始的心態 檢查重不重要呢?如果檢查考卷只為了考一百分,那不一定重要;但檢查自己的心態與看法,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吧!
Thumbnail
2022/12/30
記得在治療的初期看了李璧如中醫【病從排寒解】一書,也去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學習靜坐時,都被告知讓人生病的主要因素有:環境、遺傳基因、生活習慣、飲食、壓力(引發的情緒)、其他(如意外)......,其中他們不約而同的強調,壓力引發的情緒問題,影響最大。
Thumbnail
2022/12/30
記得在治療的初期看了李璧如中醫【病從排寒解】一書,也去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學習靜坐時,都被告知讓人生病的主要因素有:環境、遺傳基因、生活習慣、飲食、壓力(引發的情緒)、其他(如意外)......,其中他們不約而同的強調,壓力引發的情緒問題,影響最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近日與久未聯繫的朋友交談,得知她的父親因病後拒絕復健與服藥,讓她憂心不已。聽著她的擔憂,我不禁想起七年前,母親突患重病、徘徊生死之間的經歷——那是繼自身癌前病變後,我第二次如此深刻地面對死亡,也是在那時,我學會了真正的「放下」。   當時,距離過年僅剩兩週,母親清晨來電,驚恐地說視力全失。原來前
Thumbnail
近日與久未聯繫的朋友交談,得知她的父親因病後拒絕復健與服藥,讓她憂心不已。聽著她的擔憂,我不禁想起七年前,母親突患重病、徘徊生死之間的經歷——那是繼自身癌前病變後,我第二次如此深刻地面對死亡,也是在那時,我學會了真正的「放下」。   當時,距離過年僅剩兩週,母親清晨來電,驚恐地說視力全失。原來前
Thumbnail
過了一個年,一切都變了。阿公得了咽喉癌,阿嬤中風了。是多事的2024。雖然曾經在醫院臨床工作多年,但我其實一直都不是很擅長面對「死亡」這個課題,如何面對親人離去,是我一直在學習的功課。年輕的時候讀不懂《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些日子走來後,再讀已經可以心領神會。
Thumbnail
過了一個年,一切都變了。阿公得了咽喉癌,阿嬤中風了。是多事的2024。雖然曾經在醫院臨床工作多年,但我其實一直都不是很擅長面對「死亡」這個課題,如何面對親人離去,是我一直在學習的功課。年輕的時候讀不懂《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些日子走來後,再讀已經可以心領神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如何在生命重大轉折時帶來啟發,特別是面對生死和情感的理解。透過個人的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在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從書中獲得啟示,進而學會接納情感與放下執著,讓生命更有意義。每一次的閱讀都讓他更加認識自我,並鼓勵讀者在面對情感挑戰時,勇敢地釋放情緒與追尋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如何在生命重大轉折時帶來啟發,特別是面對生死和情感的理解。透過個人的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在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從書中獲得啟示,進而學會接納情感與放下執著,讓生命更有意義。每一次的閱讀都讓他更加認識自我,並鼓勵讀者在面對情感挑戰時,勇敢地釋放情緒與追尋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我竟然一夜更兩篇,我太偉大了。。。(乾涸)
Thumbnail
我竟然一夜更兩篇,我太偉大了。。。(乾涸)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總有避免不掉的失落要面對 「接納,就是對自己溫柔」   小時候是繪本拯救我、給予我力量,也是一直陪伴著我長大的好朋友,所以一直到長大了,心裡的那份感動也很想要分享給每個人。    幾年前我寫了自己的第一本繪本故事,以自己的親身親歷寫給失親小孩的繪本,因為我曾有二次在人生的旅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總有避免不掉的失落要面對 「接納,就是對自己溫柔」   小時候是繪本拯救我、給予我力量,也是一直陪伴著我長大的好朋友,所以一直到長大了,心裡的那份感動也很想要分享給每個人。    幾年前我寫了自己的第一本繪本故事,以自己的親身親歷寫給失親小孩的繪本,因為我曾有二次在人生的旅
Thumbnail
重拾寫作的契機,在第三個剛認識的朋友告訴我 你應該把自己的故事記錄下來,很正向 聽到正向這個形容詞,我感到不可思議 事實上,沒有正向及樂觀,我成長的過程可能已經在某個挫敗的路上躺平了 爸爸永遠告別人間的那一年我八歲,幸福的小家庭變的支離破碎,我在體諒的過程中學習:想哭的時候深呼吸。
Thumbnail
重拾寫作的契機,在第三個剛認識的朋友告訴我 你應該把自己的故事記錄下來,很正向 聽到正向這個形容詞,我感到不可思議 事實上,沒有正向及樂觀,我成長的過程可能已經在某個挫敗的路上躺平了 爸爸永遠告別人間的那一年我八歲,幸福的小家庭變的支離破碎,我在體諒的過程中學習:想哭的時候深呼吸。
Thumbnail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Thumbnail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Thumbnail
提起勇氣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在老年化社會,我們都該好好學習並且好好珍惜還能與年邁父母相處的時光。
Thumbnail
提起勇氣閱讀「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在老年化社會,我們都該好好學習並且好好珍惜還能與年邁父母相處的時光。
Thumbnail
  前幾天想到離別這件事時,腦中自動浮現一句話:「每次離別都是小小的死亡。」前些日子,對我來說死亡是件很悲傷痛苦的事,因為那種被落下的心情實在太強烈,還有深刻的孤單感受。   小時候總覺得離別異常困難,想找個可以停泊的港灣,可自己總在大浪中載浮載沉。這種心態導致自己害怕失去,而害怕失去,所以經常失去
Thumbnail
  前幾天想到離別這件事時,腦中自動浮現一句話:「每次離別都是小小的死亡。」前些日子,對我來說死亡是件很悲傷痛苦的事,因為那種被落下的心情實在太強烈,還有深刻的孤單感受。   小時候總覺得離別異常困難,想找個可以停泊的港灣,可自己總在大浪中載浮載沉。這種心態導致自己害怕失去,而害怕失去,所以經常失去
Thumbnail
20200112 #3 生與死的故事 PART 1 那天被指定說一些生死關頭的故事,我深吸了一口氣,一來覺得生與死一直都離我很近,自幼就接觸到親人的別離,又自身逃過死難幾次,二來覺得有點沈重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故事說得完整,那就這樣吧,我分享一些我的故事,你如果想和我聊聊那些你曾經有過的傷痛,我都很
Thumbnail
20200112 #3 生與死的故事 PART 1 那天被指定說一些生死關頭的故事,我深吸了一口氣,一來覺得生與死一直都離我很近,自幼就接觸到親人的別離,又自身逃過死難幾次,二來覺得有點沈重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故事說得完整,那就這樣吧,我分享一些我的故事,你如果想和我聊聊那些你曾經有過的傷痛,我都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