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具身體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是一具身體嗎? 這個問題很奇怪,以前我覺得身體和我密不可分,所有的冷暖疼痛等都是透過身體產生的感知不是嗎?所以我怎麼可能不是一具身體?

但直到我發現了身上有癌細胞,這個問題,卻悄悄成了我叩問自己是誰的開端。

46歲發現乳癌,那時正準備帶著10歲的兒子好好享受暑假的出國之旅,也計畫著假期結束後要摩拳擦掌陪伴學生迎接火熱的高三備考階段。那時我認為自己是一具身體,行使老師、母親、妻子......等各種身分的活動。

但計畫趕不上變化,無常即是日常。

發現了乳癌細胞,屬三陽型。剛得知的時候,心感死亡的陰影十分巨大。因為身體病了,意謂我病了,若治療失敗,心臟停止的那一刻,就是我死亡的那一刻,還有什麼威脅能大過於死亡呢?

雖說,現今醫學十分進步,乳癌治癒率也逐年提高,但開刀、化療、放療等治療手段,必然讓身體承受前所未有的痛苦,更何況治療也未必成功。身體的煎熬痛苦是必然,但成效卻是未知,因此產生了對肉身受折磨與對未知無以掌握的恐懼。

為了救命,必須開刀拿掉腫瘤,身體就會經歷剜肉之痛;為了殺死癌細胞,必須化療,身體便會感到噁心、掉髮、暈眩、浮腫、氣喘等不適;為了提高存活率,也需放療,副作用就是胸前的皮膚焦紅發燙;再加上打針、抽血、服藥等各種折磨,真的是一場令人不忍的過程。

但我是幸運的,生命中有很多動人的機緣,安慰了病榻前的我。

其一,與我今天說的主題相關,那就是我聽聞了慧可禪師斷臂求法的故事。

慧可禪師為求達摩祖師收為弟子,不惜深夜立雪,斷臂求法,以表精誠之心,在痛苦之中,祖師說:「把心拿來,我為你安心」;慧可覓心不得,祖師又說:「我已為你安好心。」慧可就此有所領悟。

這則公案,所表明的道理非常虚玄,一般人聽了很難領會,甚至還會覺得慧可這樣太衝動了,達摩祖師也太狠了。但我卻得到了大大的安慰。

從故事中,我感受到了身體雖然痛苦,但還有一顆心在做主,只要心安住了,一切都平安無事了。

所以每次在治療的時候,我不再和自己的身體黏得這麼緊密,不再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身體的難受上,因為我感受到自己還有一顆願意臣服治療中所有不適的心。

當我不再抗拒所有的不舒服,與自己的疼痛同在時,我的恐懼不安、我的自憐自傷、我的心懷怨怒、疑惑不解,都變得輕悠悠的,然後有更大的動能去做運動、閱讀、靜心走路.......。

那段時間,我逐漸感知到我不是我的身體,而是一顆可以選擇如何詮釋自己境遇的心靈,當我決意平安時,不論我身體有多麼大的疼痛,我的心裡就不感受到苦。這和聖嚴法師說「就算生病,但仍可痛而不苦」的道理,大概是相符的吧。

所以我究竟是什麼呢? 我不是一具身體,而是一個正在學習自在安適的心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a Chien Chiang的沙龍
7會員
5內容數
2023/07/04
再次確認的行動與從零開始的心態 檢查重不重要呢?如果檢查考卷只為了考一百分,那不一定重要;但檢查自己的心態與看法,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吧!
Thumbnail
2023/07/04
再次確認的行動與從零開始的心態 檢查重不重要呢?如果檢查考卷只為了考一百分,那不一定重要;但檢查自己的心態與看法,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吧!
Thumbnail
2023/07/04
  這一生總共有三次面對死亡進而學習生命的機會,第一次是高中時期,面對奶奶的死亡內心有很多疑惑,但不懂如何處理,只能用哭泣平復憂傷。但一段時間後悲傷之情也逐漸在對外在世界的爭逐與追求中淡忘與消解。那時死亡對我而言,實在遙遠。   第二次是面對爸爸的死亡,因為是主辦後事的角色,即使內在有很多情緒,但因
2023/07/04
  這一生總共有三次面對死亡進而學習生命的機會,第一次是高中時期,面對奶奶的死亡內心有很多疑惑,但不懂如何處理,只能用哭泣平復憂傷。但一段時間後悲傷之情也逐漸在對外在世界的爭逐與追求中淡忘與消解。那時死亡對我而言,實在遙遠。   第二次是面對爸爸的死亡,因為是主辦後事的角色,即使內在有很多情緒,但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記得在治療的初期看了李璧如中醫【病從排寒解】一書,也去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學習靜坐時,都被告知讓人生病的主要因素有:環境、遺傳基因、生活習慣、飲食、壓力(引發的情緒)、其他(如意外)......,其中他們不約而同的強調,壓力引發的情緒問題,影響最大。
Thumbnail
記得在治療的初期看了李璧如中醫【病從排寒解】一書,也去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學習靜坐時,都被告知讓人生病的主要因素有:環境、遺傳基因、生活習慣、飲食、壓力(引發的情緒)、其他(如意外)......,其中他們不約而同的強調,壓力引發的情緒問題,影響最大。
Thumbnail
我是一具身體嗎? 這個問題很奇怪,以前我覺得身體和我密不可分,所有的冷暖疼痛等都是透過身體產生的感知不是嗎?所以我怎麼可能不是一具身體? 但直到我發現了身上有癌細胞,這個問題,卻悄悄成了我叩問自己是誰的開端。
Thumbnail
我是一具身體嗎? 這個問題很奇怪,以前我覺得身體和我密不可分,所有的冷暖疼痛等都是透過身體產生的感知不是嗎?所以我怎麼可能不是一具身體? 但直到我發現了身上有癌細胞,這個問題,卻悄悄成了我叩問自己是誰的開端。
Thumbnail
冬,台北在傍晚時分提早拉上黑幕,燈火陸續一一燃起,閃爍的光在雨裡化為七彩的光斑片片,在氤氳迷離中,台北夜場正式開始。此時的你,還好嗎? 上月聽你說因為胸部有腫塊,去醫院檢查,本來還大剌剌的認為就是個簡單檢查,如果要罹癌也應該是肺癌,身為長期老菸槍的你,平時為了健康飲食總是很注意,唯一一個無法戒掉的壞
Thumbnail
冬,台北在傍晚時分提早拉上黑幕,燈火陸續一一燃起,閃爍的光在雨裡化為七彩的光斑片片,在氤氳迷離中,台北夜場正式開始。此時的你,還好嗎? 上月聽你說因為胸部有腫塊,去醫院檢查,本來還大剌剌的認為就是個簡單檢查,如果要罹癌也應該是肺癌,身為長期老菸槍的你,平時為了健康飲食總是很注意,唯一一個無法戒掉的壞
Thumbnail
在圖書館的新書架上展示這本書“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讓我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生病這件事。
Thumbnail
在圖書館的新書架上展示這本書“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讓我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生病這件事。
Thumbnail
2022/04/23 講題:為何身體常生病? 講師:湛敏伶醫師 「覺察」是為了要回來溫柔的接納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特質,而不是批判...
Thumbnail
2022/04/23 講題:為何身體常生病? 講師:湛敏伶醫師 「覺察」是為了要回來溫柔的接納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特質,而不是批判...
Thumbnail
生命是如此單純的存在,只是我們缺失了讓自己保持單純的能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Thumbnail
生命是如此單純的存在,只是我們缺失了讓自己保持單純的能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廣欽老和尚法語》─〈放下臭皮囊〉:「身體就像房子一樣,會壞的,即使再怎麼修補,還是有破綻,我們要將這假體放下,不要太保護它,畢竟它是幻化的,但我們要好好利用它修行。」換腎以來,一直執著於每個月的指數報告,只要指數好一些心情就好,指數下降心情也跟著沮喪。每個月的心情都像在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廣欽老和尚法語》─〈放下臭皮囊〉:「身體就像房子一樣,會壞的,即使再怎麼修補,還是有破綻,我們要將這假體放下,不要太保護它,畢竟它是幻化的,但我們要好好利用它修行。」換腎以來,一直執著於每個月的指數報告,只要指數好一些心情就好,指數下降心情也跟著沮喪。每個月的心情都像在
Thumbnail
生命回頭時 你會滿意自己所成為的嗎? 這是我時常提醒自己提醒學員的 也因此在每種關係上 我容易過度用力 因為對於探索各種關係自我與他者的邊界樂此不疲 因為我的本質能量有許多完美主義的課題根源 所以容易無意識的盡力去承擔 也往往容易肩背緊繃 每次 專注聆聽、與身體細胞對話 他們都會給予我最真誠
Thumbnail
生命回頭時 你會滿意自己所成為的嗎? 這是我時常提醒自己提醒學員的 也因此在每種關係上 我容易過度用力 因為對於探索各種關係自我與他者的邊界樂此不疲 因為我的本質能量有許多完美主義的課題根源 所以容易無意識的盡力去承擔 也往往容易肩背緊繃 每次 專注聆聽、與身體細胞對話 他們都會給予我最真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