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原因?

2022/12/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一個月內,分別聽到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家人,確診乳癌。是不是覺得好可怕,罹患癌症怎麼像跟得了感冒一樣容易, 但這不是開玩笑的,現代人罹患癌症的機率確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高。
記得看過資料,現代人3.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癌症患者。以前聞癌色變,癌幾乎與死亡同義,但現在醫療系統則把癌症列為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追蹤。而乳癌在台灣已成為女性癌病類型的第一名,尤其有越來越年輕化的傾向,實在是令人擔憂的趨勢,越年輕罹癌,表示癌細胞活力越強,所用的治療手段就會越猛烈,才有可能殺滅癌細胞,因此就算年輕軀體承受力較強,但往後的復健、調理之路亦是漫長。(50歲以前都算年輕罹癌,我當年46歲,醫生說要用藥得強一點,所以我歷經了八次化療)
那為什麼現代人在科技、醫療、飲食營養.......等條件都更加發達且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的現在,竟無法避免重大、慢性疾病的陰影與糾纏,且讓各地幾乎都要面對醫療成本越來越高的問題?
記得在治療的初期看了李璧如中醫【病從排寒解】一書,也去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學習靜坐時,都被告知讓人生病的主要因素有:環境、遺傳基因、生活習慣、飲食、壓力(引發的情緒)、其他(如意外)......,其中他們不約而同的強調,壓力引發的情緒問題,影響最大。這讓我不禁反省起自己生病前的狀態。
我是一位職業婦女,身兼工作與家庭責任,喜好(!)是1.被肯定、被認同;2.分析論斷事物;3.在世俗價值與內在需求間擺盪......但這些心念行為卻也是我身心壓力的來源。
因為追求他人肯定,所以求好心切,總是花好多時間上網找資料(看別人成功的案例藉此模仿),只為了在工作上別出心裁,然後一雙眼睛直盯著績效、分數與排名,競爭的意識深埋在骨髓肌理卻不自知,以為只有贏過他人,頭角崢嶸才是自我存在的意義,也才符合社會上所謂【積極進取,努力向上】的為人價值。
其次,越長大,就越喜歡論斷事理、砭針人事物,以為自己能謹守客觀批評、理性判斷的那條線,卻未曾明白所有的觀看只是冰山一角,所有的判斷也只是透過經驗記憶的濾鏡推導出來的結論,離事實卻十萬八千里,而科學也已證明了在很多情況下人們會產生各種感官上的錯覺。例如我不太會拒絕別人,因為我認為這樣會讓對方失望,所以當家人拒絕我時,就算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我也會失望,然後因此判定我不被認同接受!但其實對方並無此意。
所以只認定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碰觸到的才是客觀事實,進而認定自己的想法才有道理的思維模式,其實是非常危險。因為這樣很容易和別人起衝突,就算表面和氣,內心也不斷的在判別人的不是,對親人則更直接的要辯到贏,往往產生人際上的疏離與問題,然後產生孤獨感、不被接納感、自我犧牲感,並且將這些痛苦歸咎在外界與他人身上。但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太相信自己的判定。
有一陣子流行「正義魔人」這句話,雖然我並不會強出頭要去指正所有人事物,但我的內在其實不斷地在判斷哪個是對、哪個是錯;哪個好、哪個不好;我喜歡這、討厭那......其實也不斷地用自己的標準在丈量這個世界。但說穿了你的正義,不是我的正義;你的標準,不是我的標準,若一味與人較真較量,只會傷人傷己。
然而人之所以會有論斷評判,無關乎內在信念,而內在信念又跟一個人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但我們曾自問過哪些信念是經過自己有意識的省察揀擇?還是在無意識下接受了社會大眾的價值?例如「與人為善」的道德教條和自己內在需求衝突時該怎麼辦?我們不敢做自己,會不會是因為怕被別人說自私?於是隱忍忽略自己的內在聲音。
不只如此,再加上現代社會的節奏太快,快到我們不得不立刻反應,因此讓我們更容易帶著慣性習氣去面對,例如看到小孩拿手機在滑,就認定他在玩在浪費時間,然後立馬出言制止,雖然事後才發現孩子只是在問功課,但情緒還在的我們一定會說「誰叫你之前紀錄不良」,親子衝突的迴圈於焉成立。做家長的帶著很鐵不成鋼的憤怒、勞碌卻得不到(孩子課業用功)回饋的犧牲感,留下了心的傷痕;而孩子的內心則充滿著被斥責誤解的委屈與恐懼。但當下的事實卻非如此
而這樣的生活壓力,到處都在,但根源在哪呢?在我們的內心啊~我們的信念建構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所以當我們總是無意識地用舊信念來對應人事物,壓力與負面情緒就此無解。
若非疾病強迫我停下腳步,靜思反省,我又哪能看到自己內在竟如此匱乏錯亂,一味的服膺社會價值,沒看清自己的信念框架,然後內心受傷忙亂,那才是我真正生病的原因吧!
所以靜下心來,我看到過去的我從不自我肯定,所以急著向他人渴求;靜下心來,發現我太過相信自己的認知,所以永遠是外面的(人事物)有問題;靜下心來,我才明白自己是心先生病了,身體才跟著病了,而這才是疾病的真相。
於是療癒的真相便是從心開始用功:慢下步調、放下判斷、時刻回到自己的身心(覺察)、找到寧靜圓滿的力量,如此身心靈三者才能重新調頻,回歸健康自在的人生。
    Chia Chien Chiang
    Chia Chien Chian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