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冥誕,重拾的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起彼落的啜泣聲和嗚咽聲讓我感覺不太好。

「他們為什麼在哭?」我抬頭問媽媽。忘了她當時怎麼回答,大概是讓我先不要問之類的,只記得,儘管不明所以,後來的我在那氛圍中也跟著哭了。

也許是那時埋下的種子,死亡和悲傷、痛苦在我心裡是畫上等號的,一般家裡也很牴觸這類的話題,會覺得這樣的話題不吉利,或因為不知道怎麼解釋。或許避而不談的原因,是因為連他們也不是很了解死亡這件事。總之,後來的我對於面對關於死亡的一切都異常的恐懼且排斥,連查字典,一旦看見厶和ㄕ,就會先拿東西擋住印象中死和屍大概的位置。玩遊戲時的妖魔鬼怪也不在我的承受範圍內,於是小時候和姊姊一起玩單機遊戲《仙劍奇俠傳》和哈利波特pc版,我幾乎都是全程都是陪玩的狀態,再讀取姊姊的紀錄存到我那當成自己的紀錄。我姊問過很多次,為什麼不自己玩,要存她的遊戲紀錄?因為怕。憑著這點趨近於零的膽量,在自己阿嬤告別式前的守夜,當我睡了一覺,半夜起來看見阿嬤的大體不知道為什麼從冰櫃移到外面晾在那時,我嚇崩了,在那僵持了十幾分鐘也沒勇氣從她旁邊過。最後還是從廚房旁的小門出去,親戚們疑惑我是不是睡到起不來,也納悶我怎麼從奇怪的門出去?

在我們那,要跪在大體旁邊,從祂手上拿手尾錢,這儀式也是把我嚇得不輕。我姊知道我怕,在讓家屬一人抓一角布把阿嬤的大體移到棺木裡時,她把我擋在身後,小聲地說:「我來就好。」

後來阿公的告別式,記得剛回到南部老家時,我爸讓我先去看看在冰櫃的阿公,我拒絕了。他說:「不用怕啦!很安詳,妳看弟弟他們都敢看。」

儘管已經是第三次,也沒能克服我的恐懼。曾以為我會這樣沒完沒了的慫下去,直到眼前的那個人,就是一直護著我的人。


我曾記下當時送她最後一程的所見所聞,現在才發現,那時的紀錄,都是一種"旁觀者"的視角。看到《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有個金句寫道:「『解離』是一種防禦本能,當一個人毫無防備的遭遇了衝擊性事件,心理的抵抗力也會驟然下降,為了保護脆弱的自己,引起痛苦的記憶會自動清除。『時間是良藥』這種情況確實會隨著時間過去,漸漸好轉的。」

喔原來,當下我不是沒什麼情緒,大概率是解離了。當時我只知道自己一直覺得沒有真實感,理智上我知道發生了什麼,實際上我難以接受這現實,也從未在告別式後嘗試去釐清當時的自己發生了什麼,想記下和姊姊的過往,只翻出一片空白的記憶。

時間一晃,我已經記不清這是她離開的第幾年。她的名字被我封印在記憶深處,一直以來我只以姊姊代稱,未曾再提起過她本名。直到去年十月新認識一個人,他身上有我姊的影子,才讓我真正的開始面對這件事。突然之前想不起來的,那些有姊姊的記憶片段,一幕幕浮現了。我們曾預想過成千上萬種有彼此的未來,都未曾想過,這篇章是我們從未想過的那種。

她不太擅長表達,善於隱藏情緒;我喜歡表達,善於發現情緒。有時我都很懷疑,是不是全世界只有我察覺她其實在生氣?姊姊和我有相同的底色,除此之外,大概都互補,她很固定,我很彈性;她冷,我熱;她靜,我動。她時不時地會問我一些問題詢問我的建議,而我的答覆十有八九都會讓她更加疑惑我的腦迴路是怎麼答出這些東西。現在想起來,我好像能理解為什麼她說自己起初很討厭我,問她為什麼她也不知道。應該是因為我老是不按牌理出牌,幾乎所有行動都跟她反著來,如同外星人空降到她身邊的感覺。時間長了她也習慣了,不理解的她多問幾次就好,順便幫我培養專長,幫她突盲點。


縱使看過《追逐繁星的孩子》,知道要找出如同詛咒般的死亡所帶來的禮物,看過《可可夜總會》,知道真正的死亡是世上無人記得他,看過《我的大叔》知道緣分很神奇,好好的活著就是對好緣份最好的報答......所有的心理建設,再多也抵不過點開那永遠不會回覆也不會已讀的聊天室提醒著我,祂化作人間風雨,祂是滿天繁星,我所見即是,滿眼皆能是祂,唯獨無法觸及。

最終釋懷,是憶起自己是她小心守護的妹妹。她見過我所有的狼狽不堪,無論軟弱與膽怯,她知道我真實的樣子,依然會下意識惦記。知道我難過和委屈,會想辦法排除萬難來陪伴。她給予的一切,包含最後的隱瞞,是她帶著愛和成全,愛我的一切,成全我的自由,讓我能肆無忌憚的笑得沒心沒肺。


關於如何道別,沒有標準答案,怎樣都好

只要記得最重要的一直都是"祂很愛你,你也要好好愛自己"。
請帶著回憶和希望,好好走下去。

avatar-img
67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漫游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來個背景音樂吧!最近最喜歡的版本【行走的魚】 不過是 夢寐以求 長大了 怎麼你 不快樂
從小我就莫名其妙地跟宗教有不解之緣,成長路上遇過很多所謂的靈媒,包含我爸也很奇葩,他覺得我注意力不集中是帶我去給人家收驚。後來參加身心靈團體,也在那遇過很多奇妙的事情。 第一次開始相信有神,約莫是十歲。
她想起過往,覺得好笑,也不管旁邊是不是有人會投來異樣的眼光,自顧自地笑出聲。 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大概算是白目少女吧。
她想起,祂生前偶爾會提醒,他們之間的緣分期限不長,之後他就會去很遠、讓別人都找不到的地方。當時的她聽不懂,很遠是多遠?真的不能再見了嗎?
她曾嚮往被偏愛,她希望自己在別人心裡是特別的,卻不相信如此平平無奇的自己會在誰心裡
先來個背景音樂吧!最近最喜歡的版本【行走的魚】 不過是 夢寐以求 長大了 怎麼你 不快樂
從小我就莫名其妙地跟宗教有不解之緣,成長路上遇過很多所謂的靈媒,包含我爸也很奇葩,他覺得我注意力不集中是帶我去給人家收驚。後來參加身心靈團體,也在那遇過很多奇妙的事情。 第一次開始相信有神,約莫是十歲。
她想起過往,覺得好笑,也不管旁邊是不是有人會投來異樣的眼光,自顧自地笑出聲。 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大概算是白目少女吧。
她想起,祂生前偶爾會提醒,他們之間的緣分期限不長,之後他就會去很遠、讓別人都找不到的地方。當時的她聽不懂,很遠是多遠?真的不能再見了嗎?
她曾嚮往被偏愛,她希望自己在別人心裡是特別的,卻不相信如此平平無奇的自己會在誰心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習慣弄清楚一些專有名詞是為什麼產生的,慢慢了解到,很多東西在華人社會已經存在很久了。 一開始是因為對護照這個東西有疑問,為什麼叫做護照?後來自已的結論,應該是從明朝的護書、照身而來的,護書是當時官方的出行許可,照身就是身份証了! 公司這個名詞,也是明朝就有了,最有名的應該是鄭成功他爸爸鄭芝龍成立
Thumbnail
在關注度相對較低的雕塑領域,黃土水像流星一般耀眼,卻也轉瞬即逝,但短短35年的人生,不只開啟台灣現代雕塑的歷史,也讓後人有了能夠瞻仰、前進的方向。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嗨囉大家好我叫韓俊碩,我主要分享寫作和小說故事和動漫欣賞心得,我都會分享在我的文章裡,大家不妨追蹤我訂閱我一下,訂閱價錢很公道的,不會太貴,訂閱我可以解鎖被限定的內容,請大家支持我的作品,我的作品有哪裡不好的地方,歡迎在作品區留言批評與指教,我很願意接受各方來的意見。
Thumbnail
《詩篇》124篇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論其內容,是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主題在表現猶太人於每年節期朝見神時,對神的救贖表達由衷的感恩。整個猶太民族經歷重重風浪和嚴苛考驗,神一再施展大能予以拯救。當猶太人束手無策之際,神成為唯一的幫助和盼望,使得他們終於穿越風暴且平安渡過。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習慣弄清楚一些專有名詞是為什麼產生的,慢慢了解到,很多東西在華人社會已經存在很久了。 一開始是因為對護照這個東西有疑問,為什麼叫做護照?後來自已的結論,應該是從明朝的護書、照身而來的,護書是當時官方的出行許可,照身就是身份証了! 公司這個名詞,也是明朝就有了,最有名的應該是鄭成功他爸爸鄭芝龍成立
Thumbnail
在關注度相對較低的雕塑領域,黃土水像流星一般耀眼,卻也轉瞬即逝,但短短35年的人生,不只開啟台灣現代雕塑的歷史,也讓後人有了能夠瞻仰、前進的方向。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作者勾來高雄,跟學長 聊聊 生死議題,作者以自身的故事引出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並以文學、宗教等元素作為例子來闡述。文字內容洋溢著對生死議題的深刻思索,帶有關懷和情感。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嗨囉大家好我叫韓俊碩,我主要分享寫作和小說故事和動漫欣賞心得,我都會分享在我的文章裡,大家不妨追蹤我訂閱我一下,訂閱價錢很公道的,不會太貴,訂閱我可以解鎖被限定的內容,請大家支持我的作品,我的作品有哪裡不好的地方,歡迎在作品區留言批評與指教,我很願意接受各方來的意見。
Thumbnail
《詩篇》124篇是一首大衛「上行之詩」。論其內容,是猶太人被擄歸回之後的作品。主題在表現猶太人於每年節期朝見神時,對神的救贖表達由衷的感恩。整個猶太民族經歷重重風浪和嚴苛考驗,神一再施展大能予以拯救。當猶太人束手無策之際,神成為唯一的幫助和盼望,使得他們終於穿越風暴且平安渡過。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