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吊橋」於2020年8月12日正式啟用並開放了!

為了嘗鮮拜訪「山月吊橋」,特地央請幾位美眉熬夜,集體在午夜12點過後登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線上預約系統,終能幸運地在雙十國慶這天嘗鮮!


「山月吊橋」是一座景觀人行吊橋,橫跨立霧溪太魯閣峽谷,高懸於布洛灣台地與巴達岡台地之間。
全長196公尺、寬度2.5公尺,橋面距溪谷約153公尺,為臺灣「跨深比」最大的吊橋。

這座新完工的吊橋其實為「第四代」吊橋:於2016年8月開始重建,2019年5月橋體完工,周邊道路、步道、安全設施陸續完成後,才在2020年8月12日正式開放!
第1代「山月吊橋」建於1914年日治時期,是臺灣總督府於太魯閣戰役期間所修建的警備道路。

第1代「山月吊橋」全長154公尺,越過吊橋後可往上游爬上巴達岡台地,再沿現在另一條熱門的「錐麓古道」到達塔比多(天祥)。


新的第4代「山月吊橋」採用單橋台單跨的不對稱設計,僅於南岸(布洛灣台地)設有橋塔以減少工程量。
橋體主結構是採用高強度混凝土澆置而成的兩座主錨碇座、一座橋台組成。


橋台基座為直徑5公尺、深8.5公尺的鋼筋水泥橋墩,上面設有高24公尺的皓月銀色「月」字形鋼構橋塔。 兩岸各有一座錨碇座,基座為直徑6公尺、深12公尺的鋼筋水泥墩。


主鋼纜由南岸錨碇座上拉穿過南岸橋塔頂端鞍座,再連接到北岸錨碇座。兩座主錨碇座及橋台皆以預力地錨打入山壁岩體固定。橋面結構採用鋼構模組化設計,步道上面鋪設木板,兩側有鋼製圍欄。

由於太魯閣峽谷風勢大,橋面地板中間、欄杆皆以格柵設計,以利峽谷風穿越,減少吊橋的震顫,並增加穩定性。



站在「山月吊橋」橋面上,正好可以俯瞰燕子口狹窄的大理石峽谷與布洛灣河階臺地。


從吊橋北側左邊觀景台回望「山月吊橋」,可將吊橋全景入境:矗立在南岸的高聳橋塔以優雅的弧形拉著鋼索橫跨立霧溪,剛強中不失柔和之美!



從布洛灣遊憩區內的「環流丘公園步道」觀景台,也可以遠眺「山月吊橋」優雅的造型,千萬不要錯過!



在管制站入口不遠處,中央氣象局也在此設有自動氣象站,進行即時天氣觀測。


更多的山月吊橋照片,請參閱"2020 山月吊橋相簿"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