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題目:菩提道次第廣論─以華嚴經九種心承事意樂談現代心靈講座之謬誤(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篇,我們去聽心靈導師的講座,法師的講座,同時也要有九種心來接受這些善知識的開導,如果無法達到這九種心獲取善知識的開導,不管是心靈導師,還是法師,仍然無法對你在生活上做任何煩惱的改變。現在就來談談煩惱由何起?如何捨煩惱?提升自己生活上的快樂之源。

華嚴經上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即彼九種心攝之為四。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如孝子心,誰亦不能離其親愛如堅固者如金剛心,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大地心,荷負擔已應如何行如輪圍山心、世間樸使心、除穢人心、如乘心者、如犬心者、如船心者,

現在就來舉例說說聽心靈講座,法師說法講座的好處及提升自己的快樂之源,消除煩惱,不受世間事人生三毒所煩憂。當我們無法擺脫煩惱最大的來源是自己的心,放不下過去所受的苦痛,只要稍微感覺到委屈或不喜歡的事物,就會心起波瀾的厭惡,當你討厭這些的同時,你也在討厭自己,為什麼會討厭自己?自信心不足,無法跨越自己設下的那一道鴻溝,事事都要要求完美,不能接受失敗與不完美。對於自己的缺點無法接受也就成為這一生當中煩惱的來源。即使有人願意幫助你,你卻以為他人是同情你,可憐你,儘管如此,你也不必要對自己沒信心,要勇敢向他人展示妳的不完美可以做的任何一件事,這才能提升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世界上努力的活著。我們去聽心靈導師講座,法師講座,不也是期待導師與法師這讓自己能夠有信心與信念的生活下去,因此這種信念否能持續下去,也是需要我們堅定的善法之心才能完成,若稍有不注意起了三毒之害,這樣的聆聽等於減損自己的功德,這個社會沒有人告訴我們,當有人起了三毒之害時,唯有發起善知識才能減損自己的過失。聆聽心靈講座也是一樣的,我們無法散播善業,但也不能製造惡業。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1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愛你久久放心闖天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50會員
423內容數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2024/06/06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2024/06/06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2024/05/02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2024/05/02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2024/04/29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2024/04/29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入闈時發生一連串的干擾事件〈闈場看不見的紛擾(一)〉,今年我在入闈前就先請示如何避免在闈場受到干擾,開示可以誦《楞嚴咒》6次。但是今年於入闈前時間緊迫,我未能完成6遍《楞嚴咒》便進了闈場。 此次進去,沒有太多不舒服,但是當晚即開始拉肚子,出闈後,我更是整個人像是被榨乾一樣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入闈時發生一連串的干擾事件〈闈場看不見的紛擾(一)〉,今年我在入闈前就先請示如何避免在闈場受到干擾,開示可以誦《楞嚴咒》6次。但是今年於入闈前時間緊迫,我未能完成6遍《楞嚴咒》便進了闈場。 此次進去,沒有太多不舒服,但是當晚即開始拉肚子,出闈後,我更是整個人像是被榨乾一樣
Thumbnail
接上篇,我們去聽心靈導師的講座,法師的講座,同時也要有九種心來接受這些善知識的開導,如果無法達到這九種心獲取善知識的開導,不管是心靈導師,還是法師,仍然無法對你在生活上做任何煩惱的改變。現在就來談談煩惱由何起?如何捨煩惱?提升自己生活上的快樂之源。 華嚴經上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
Thumbnail
接上篇,我們去聽心靈導師的講座,法師的講座,同時也要有九種心來接受這些善知識的開導,如果無法達到這九種心獲取善知識的開導,不管是心靈導師,還是法師,仍然無法對你在生活上做任何煩惱的改變。現在就來談談煩惱由何起?如何捨煩惱?提升自己生活上的快樂之源。 華嚴經上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煩惱與愚癡: 「眾生都不知道自己的愚癡是假的,不是永恆的。然而就是因為眾生不知道愚癡是愚癡,才把苦當成樂,一直在愚癡顛倒中。所以,只要知道愚癡為何,就不會以苦為樂,而佛法就是當眾生遇到煩惱時,讓我們提高警覺的良方。」 學佛之後,知道因果輪迴,有因必有果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煩惱與愚癡: 「眾生都不知道自己的愚癡是假的,不是永恆的。然而就是因為眾生不知道愚癡是愚癡,才把苦當成樂,一直在愚癡顛倒中。所以,只要知道愚癡為何,就不會以苦為樂,而佛法就是當眾生遇到煩惱時,讓我們提高警覺的良方。」 學佛之後,知道因果輪迴,有因必有果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六祖壇經》是我的每日定課,雖然每天都會唸經,卻都沒有做到,遇到挫折與磨難時,就會開始抱怨責怪,執著他人的是非對錯,厭惡看不慣的言行舉止,甚至產生嗔恨心,沒有做到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六祖壇經》是我的每日定課,雖然每天都會唸經,卻都沒有做到,遇到挫折與磨難時,就會開始抱怨責怪,執著他人的是非對錯,厭惡看不慣的言行舉止,甚至產生嗔恨心,沒有做到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天災人禍不斷,某日與主管閒談,主管無奈地感嘆:「世界大環境錯亂失序,磁場紊亂,公司和同事間的狀況也失序,真的不知道到底怎麼了?」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結錄》:「紀元轉換,魔強法弱,世間大亂,大亂就是貪嗔癡的蔓延和增長。」 「紀元轉換,就是道德重整時期,若不重整,人的道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天災人禍不斷,某日與主管閒談,主管無奈地感嘆:「世界大環境錯亂失序,磁場紊亂,公司和同事間的狀況也失序,真的不知道到底怎麼了?」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結錄》:「紀元轉換,魔強法弱,世間大亂,大亂就是貪嗔癡的蔓延和增長。」 「紀元轉換,就是道德重整時期,若不重整,人的道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Thumbnail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潔淨,並雖潔淨若底穿漏」此乃斷器三過。斷器三過六種想,病想,醫想,藥想,療病想,善士想,久住想。這六種想念過經典的人都知道,可是往往很難去修持住。現在就來簡略這六想概念如何修持慢慢菩提路。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以何意樂加行而說,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發起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前陣子看精舍部落格的文章,有著類似的說法,但談的是人心,內容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方寸之心,走不出自己被人傷害的心,到哪裡都是囚徒!」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要學佛菩薩,當一個思想光明之人,要學習感恩和看淡一切,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前陣子看精舍部落格的文章,有著類似的說法,但談的是人心,內容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方寸之心,走不出自己被人傷害的心,到哪裡都是囚徒!」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要學佛菩薩,當一個思想光明之人,要學習感恩和看淡一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