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東京科博之旅(上)

2023/08/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不小心就變成苛薄之旅了。雖然只是三日遊,來回機加酒只花台幣一萬左右,三天開銷也只花了大概三萬日圓,當中還包含一萬的 JR 3 day pass ,相當精巧的行程開支,不過也算是稍微紓解了疫情以來的封關之苦。而且這次行程是比較少有機會去的一些科學研究參觀設施,像日本地質調查所、國立天文台、JAXA 總部以及筑波宇宙中心。看到一些蠻有趣的事物,算是相當有收穫。
剛搭著紅眼航班抵達成田,我就直奔位於筑波的日本 AIST 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中心,AIST 是日本最大的官方研究機構之一,筑波中心是蠻大的一塊研究機構集中區域,結合很多領域的先進研究都在那。說起來有點慚愧,我本來是想去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簡稱 JAXA 的筑波宇宙中心參觀,在搜尋地圖時發現原來日本地質調查所也在旁邊,才想說順便去看看。
其實地質方面的博物館形式大同小異,不外乎介紹地球歷史、當地地質歷史、地質相關知識介紹、礦產與進階研究,然後是一定會有的-館藏標本火力展示。比較有趣的展出標本大概有現存最古老的岩石標本、以及當年阿波羅任務帶回來的月球岩石標本,不過我記得台中的科學博物館也有月岩標本,有沒有最古老岩石我倒是忘了,有機會也可以去看看。但是展區有個設施倒是激起我蠻大的興趣,那是一個日本全國的立體模型,然後有個面板可以操控各類主題投影圖,譬如可以直接投影地質圖、地形圖到模型上,還可以切換諸如各類礦物分布、全國溫泉分布等等資料,甚至還有更專業的像重力異常分布、大地電磁分布等等地質研究時會參考的細節分析資料都可以一目瞭然的從模型上看到。這多少讓我有一點感慨,也許資料精度沒有很細,但他們有全國性的這些細節資料;而台灣對於這種全國性的專業研究資料,就我所知有些部分是不足的。而且在資料的呈現上,這種呈現方式的確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這個概念不難想像,但真正見到實體展示還是有種震撼感。此外有個有趣的小小亮點,那是個「日本全國」的立體模型,而在北海道區域很明顯地放入了「北方四島」,那就像在台灣的立體模型裡明確的放入釣魚台,甚至是中...(大誤)。看到這樣的安排覺得很有趣。
此外這次去剛好遇到他們做了個地熱特展,雖然所謂的特展在有限的展示中心裡也只是幾塊屏風與海報而已,但還是可以了解日本在地熱應用上的進展。其實地熱不僅僅只是一般常見的溫泉而已,它運用的是地球從形成之初就累積在地底下的熱能,而且全球各地無論何處,只要往下鑽個數公里就可以輕易獲取攝氏上百度的地熱資源(不過如何往下鑽個數公里倒是現在的技術瓶頸),而且雖然目前比較熱門的議題是地熱發電,但實際上它也可以應用在溫室、氣溫調節等功用,再加上它相較於風力、太陽能的優勢就是可以24小時不間斷的運行,所以是相當值得發展的再生能源。台灣目前也想嘗試開發地熱資源,只是相較於日本已經是相當廣泛的在運用這項大自然的禮物,以及現在全球能源供應的波動,或許還是需要多一點推力加速進行。
另外比較有印象的展出品是斷層剖面與液化土壤剖面,平常還算是有機會直接接觸這個領域的我,要看到斷層多半還是要到野外實際勘查,更不用提液化土壤這個敏感議題了,那是個大家都知道實際上有卻不能明說的事物,感覺就像《哈利波特》裡的佛地魔一樣。而日本地調所將剖面直接搬進室內讓一般大眾可以更輕易地看到這些很常見的地質型態,同時那種臨場感也能讓人更加警惕,我覺得是個不錯的做法。
其實會有這樣的感觸多少也來自於那是官方單位附屬的展示場所,但在台灣這類科普的教育場館多半都是民間或是另外的專責機構,也許是有資源分配的考量,只是台灣的官方單位缺少這樣與民眾的直接連結,導致相關單位顯得影薄,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話說回來,整個展示館逛了快兩個小時,雖說是中午時間,但館內的參觀者也只有兩三個穿西裝的大叔和我一個觀光客而已,這參觀 的熱度還是讓人不勝唏噓。
第二天下午結束參觀 JAXA 位於調布市的總部,我接著前往附近的國立天文台,天文台佔地頗廣,比起前面的建築群,我對後半部有一大片草原和竹林感到比較有趣,而且中午休息時間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天文台員工出來散步,有點羨慕有這樣的空間放鬆心情。
天文台不意外的就是有各式各樣的觀測室,雖然存放的多半是已經退役的大型天文望遠鏡,但還是可以了解到日本天文研究的發展歷程,只是因為年代久遠,所以這些被列為各種文化財的古老儀器都有明顯的歲月痕跡,再加上也有相當歷史的建築,所以天文台的參觀區域整體看起來有種古色古香的氣氛,在這次的旅程中算是比較特別的一點。
不過也莫名地感受到不知天文台是否經費資源比較不足,因為幾個存放重要儀器的展示館,進去參觀卻有一種擁擠與雜亂感,這和以往所看到類似展館中每個物件都會有自己的展示空間,或者至少同類物品會有個比較大的共同空間不同。參觀走道很窄,某個應該很有紀念價值的最初望遠鏡還甚麼的物品卻放在一個不起眼小角落,國立天文台前身「東京天文台」的匾額更是放在一個落地展示櫃裡,要低頭才看得見。這塊匾額的命運不知為何讓我聯想到台灣近期即將行政院組織改造,而有些舊組織具歷史意義與紀念性的匾額,大概屆時也可能像這樣隨意放置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吧。
雖然天文台的參觀區域設計不盡完善,不過還是可以感受日本在望遠鏡技術發展上的先進,尤其他們參與了美國的三十公尺望遠鏡建造計畫,附帶一提這個名稱還真是簡單直接。其實我看到這個望遠鏡是有點驚訝的,因為我原先以為隨著單一鏡面大小的限制,再加上陣列望遠鏡技術的進步,這種超大尺寸望遠鏡可能已經沒有發展性了,沒想到是我低估了科學家的執著。三十公尺望遠鏡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用近五百片小的鏡面拼接成一塊大的主鏡,光想像就能感受到這是多麼困難的任務,而且還是數個國家聯手打造,這種技術的聯合再加上跨國合作的正向感真是難以言喻。
JAXA 的宇宙中心和總部就留待下一篇介紹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6會員
305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