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和臺灣,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簡直方便到不行,此外,即食商品也通常CP值很不錯。完全沒去過韓國,不知道泡菜國的國情,便利商店如何運作,但想像上應該和日本很像之類的。
以前對便利商店的印象,就是開設在車水馬龍處,方便經過的人隨時進去買點什麼這樣。也因為很方便,雖然價格沒折扣的時候偏高,但也還在能接受的買方便範圍內。那又怎麼會有人寫一本不便利的便利店呢?想當然爾是相較之下,這家店比起其他店家來得不方便,但能寫成本小說,肯定也比別的店家有故事。
小說反映著社會壓力不小的韓國社會,每個人為了營生,來去匆匆,經常忘了或害怕想起來。孤獨不僅是一個角色的名字,更是充斥在社會中的一種氛圍,一種身邊都是人,卻沒有人懂的心理狀態。
每個人在觀察別人都帶著自己的經驗和濾鏡,猜想和實際接觸之後的落差,有時候比想像的還大得多。而日常中順手的幫助別人,有的時候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故事從遺失物拾得開始,開啟了便利商店店員流動的一連串故事。每個店員都有自己的背景,於是進入這個不穩定的時薪雇傭關係中。人力流動的理由很多,雖不比來來往往的人流,但也很難想像不是幹部卻長期待在物流零售業。
過去看過關於便利商店的作品,主要都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那個面向,說明便利商店如何透過標準作業流程和低價的勞動力提供高CP值的服務。整個營運過程中,店員不容易投入工作,而顧客也不期待店員提供超高水準的服務,只要夠方便就好。
但便利商店總有熟客,自己也是亂買東西送到便利商店,數量達到一個程度,以至於店門才打開,熟悉的店員就已經轉身拿包裹的一員。運動到比較晚或找包裹找比較久也會跟店員聊上幾句,畢竟也都認識這樣。於是,便利商店就有點像是八卦集散地,訊息來來往往,要拼湊才能找到蛛絲馬跡。
小說也約略是這樣,拼湊故事中,藏著許多不為外人道也的家人相處困境,以及壓力無處紓解的失落。買醉也不容易麻痺生活中掙扎的自己,而且也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於是酒空、斷片到不記得自己是誰的主角端出了其他飲料取代,然後展開一串關心帶來的蝴蝶效應。
找尋自我不是件容易的事,酒空到自己斷片,到要重新一點一點找回自己,過程和戒酒不知道哪個痛苦。也喜歡端杯讀書的習慣一直不想改,雖然不到酒空,但也是喝酒的人,幾次喝到吐的經驗都是心情不佳又猛喝。斷片嗎?沒經驗。記得的是人生的苦真的不比酒苦,啤酒哪有人生苦。故事暖收,也確實說出了高壓社會的許多無奈,追夢的過程中,不斷跌倒還得強顏歡笑儘快站起的故事,不到有淚,但小溫馨。
推薦給也想要來點溫暖的朋友,不喝酒、在炎熱的夏天,心暖暖的可能也不是太壞的選擇。小說出了第二集,也是可能會再找時間看的系列,休閒良品,也滿泡菜風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