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智庫專論《有大事要發生了?海軍上將們的警告沒有獲得回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美國智庫「2049計畫室」資深主任易思安(Ian Easton)近日專文《有大事要發生了?海軍上將們的警告沒有獲得回應》提及: 對多位居要津的美國人而言,台灣是他們腦海中最掛念的一件事。白宮、五角大廈、國會參眾兩院,每個人都在談論逐漸加劇的台海危機。美國政治領袖們正在採取許多重要措施,來加強台灣的防務。該文作者認為,雖然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或許台灣可以有更充分的準備。然還是「不足以遏阻」,中國為併吞台灣可能爆發之衝突。至於美國在台海危機的重要措施,仍然「不足以遏阻」之真正原因,該文作者則無法多做說明。然文中亦提到,希望台灣各界對中國正從各方著手,企圖削弱台灣的戰鬥意志有所警覺。

為什麼美國面對台海危機,即使各方投入準備,卻仍然「不足以遏阻」中國併吞台灣勝算在握、有恃無恐? 主要問題核心是因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只要台灣內部親中派以殊途同歸手法,「維持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現狀(維持現狀)」,便能有效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如此一來國際社會根本不可能也無法主動、積極介入干涉「中國內政」。對此中國了然於心,因此對來自民主國家消極性、政治性的佈署動作,中國北京當局可說是有恃無恐,加上台灣媒體各界抱持「己願他力」、坐享其成的心態,長期對台灣人民誇大解讀,美國對台海危機政治性的佈署動作,這些其實都是助長中國阻止「台灣人民自決意識」之目的,對中國併吞台灣之進程上有加乘效果。

該文最後「維護和平需要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全方位的運動,才能保衛台灣」,這句話的意思指的就是,2024的選舉結果,必需具有選「台灣共和國總統」、揮別中國的「中華民國體制」的意義。台派團體和支持者必須把握任何「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的機會,使「2024台灣領導人大選」可以成為台灣人民行使「自決權」預先作好準備。這是揮別「中國的中華民國體制,使中國陰影無法繼續害台灣的正確道路」,也是台灣人民最後的機會。

最後,台灣人民無論對內或對外,都不可以繼續輕忽「默認」現狀可能產生危機的法效果。在中國北京對台灣加強打壓的急迫時刻,我們希望能由台灣獨派團體,以及民進黨主席、2024台灣本土派唯一候選人賴清德及早登高一呼,發表聲明或具體行動,抗議外交部繼續維持「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抗議台灣當局以「中華民國體制」自我矮化,自我對外否認台灣的國家性。這是展現台灣人民獨立建國的決心和意志,最迅速、有效之途徑,實在刻不容緩。這是當前台灣人民以「具體行動」,展現保衛台灣國家性決心的重要時刻。「台灣人民」終究必需盡速回歸原點,自己的台灣只能靠台灣人民自己救,先自助才能獲得人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1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ry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蔡刻意於台灣命運的關鍵時刻,公開對「台灣人民」,發表台灣未來領導人特質看法,刻意為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加持,然於其所述特質中,竟然獨缺「智慧」與「勇氣」兩大關鍵特質,可見〈台灣下一任領導人特質〉話中有話,真正目的是,諷刺「台灣人民」,台灣下一任領導人不需要具備「智慧」與「勇氣」特質,何況蔡的確實的法理
日本廣島G7世紀峰會閉幕,「台灣人民」領導人賴清德接棒上陣接受世紀考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參加了21日峰會的各種活動,並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在G7峰會閉幕式後,擔任輪值主席日本岸田首相在記者會上強調,澤倫斯基總統親臨峰會,對於G7國家和烏克蘭的團結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此期許台灣本土最大政黨領
2023「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對台灣人民的教育準備工程已經倒數計時! 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必要立即從此刻做起。2024「首任台灣共和國總統」或「首任中國台灣特首」,2024是「成果」或是「後果」,皆由全體台灣人民共同承擔。這是台灣人民最後的機會,台灣人民必需表現勇氣和智慧。
烏俄之戰可說是另一個有形的COVID-19,對人類生存等各方面影響甚鉅,對此美、歐等民主國家陣線,也期待中國能積極介入結束戰爭。歐美各國因為遲遲等不到「台灣人民」先主動站起的力量和聲音,逐漸放棄當初對印太區域的安全佈局「戰略清晰」,而以「台灣」做為和中國的談判籌碼可想而知。可見台灣真的已經沒有時間,
台灣自己先以經濟體的身分申請加入APEC,之後美方為台灣量身設計,讓台灣成為「不需要國家地位」組織的正式成員,如此先自我否認台灣的國家性,再由美方邀請不是國家元首的台灣領導人之做法,非但不是「有尊嚴」,根本是自我矮化、自取其辱。可見以經濟體的身分參與APEC,是由中華民國台灣當局主動申請,再由美國配
日本廣島G7峰會19日舉辦美日韓領袖會談,應該是「戰略清晰」策略聯盟,具有關鍵指標意義之結論。可見美國、亞洲民主友邦為台灣已經鞠躬盡瘁,軟、硬體面可說準備已經就緒,是當前台灣最有利的轉機。印太區域安全美日韓聯盟可說已經定勢,「戰略清晰」核心中的核心「台灣人民」豈能惦惦不出聲、不付諸具體的行動?
蔡刻意於台灣命運的關鍵時刻,公開對「台灣人民」,發表台灣未來領導人特質看法,刻意為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加持,然於其所述特質中,竟然獨缺「智慧」與「勇氣」兩大關鍵特質,可見〈台灣下一任領導人特質〉話中有話,真正目的是,諷刺「台灣人民」,台灣下一任領導人不需要具備「智慧」與「勇氣」特質,何況蔡的確實的法理
日本廣島G7世紀峰會閉幕,「台灣人民」領導人賴清德接棒上陣接受世紀考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參加了21日峰會的各種活動,並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在G7峰會閉幕式後,擔任輪值主席日本岸田首相在記者會上強調,澤倫斯基總統親臨峰會,對於G7國家和烏克蘭的團結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此期許台灣本土最大政黨領
2023「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對台灣人民的教育準備工程已經倒數計時! 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必要立即從此刻做起。2024「首任台灣共和國總統」或「首任中國台灣特首」,2024是「成果」或是「後果」,皆由全體台灣人民共同承擔。這是台灣人民最後的機會,台灣人民必需表現勇氣和智慧。
烏俄之戰可說是另一個有形的COVID-19,對人類生存等各方面影響甚鉅,對此美、歐等民主國家陣線,也期待中國能積極介入結束戰爭。歐美各國因為遲遲等不到「台灣人民」先主動站起的力量和聲音,逐漸放棄當初對印太區域的安全佈局「戰略清晰」,而以「台灣」做為和中國的談判籌碼可想而知。可見台灣真的已經沒有時間,
台灣自己先以經濟體的身分申請加入APEC,之後美方為台灣量身設計,讓台灣成為「不需要國家地位」組織的正式成員,如此先自我否認台灣的國家性,再由美方邀請不是國家元首的台灣領導人之做法,非但不是「有尊嚴」,根本是自我矮化、自取其辱。可見以經濟體的身分參與APEC,是由中華民國台灣當局主動申請,再由美國配
日本廣島G7峰會19日舉辦美日韓領袖會談,應該是「戰略清晰」策略聯盟,具有關鍵指標意義之結論。可見美國、亞洲民主友邦為台灣已經鞠躬盡瘁,軟、硬體面可說準備已經就緒,是當前台灣最有利的轉機。印太區域安全美日韓聯盟可說已經定勢,「戰略清晰」核心中的核心「台灣人民」豈能惦惦不出聲、不付諸具體的行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美國的策略、民進黨的內部勢力及中國統一意圖如何影響臺灣的未來。美國在亞太的利益、民進黨的「臺獨」立場以及中國的「和平統一」要求交織成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認為,民進黨分裂主義不僅威脅臺灣的安全與發展,還加劇了兩岸的對立局面。未來若推動和解對話,可能為臺灣帶來更大的國際空間和發展機會。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美國的策略、民進黨的內部勢力及中國統一意圖如何影響臺灣的未來。美國在亞太的利益、民進黨的「臺獨」立場以及中國的「和平統一」要求交織成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認為,民進黨分裂主義不僅威脅臺灣的安全與發展,還加劇了兩岸的對立局面。未來若推動和解對話,可能為臺灣帶來更大的國際空間和發展機會。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