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童日記』_戰爭下的成人寓言童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籍介紹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是『惡童日記』,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是一位女性匈牙利作家,因二戰期間流亡至國外,隨後以『非母語』的法語創作出這本書。原作『惡童日記』出版於1986年的小說,並且在2013年改編同名電影,也在當年榮獲多項電影大獎,可見其背景故事的深厚底蘊。

以下劇情介紹是根據『原著小說』情節內容作為基礎簡介。

『惡童日記』的故事主角是一對雙胞胎兄弟,發生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某一個東歐國家裡面,開頭以雙胞胎的父親因為在戰爭前線六個月毫無消息後,母親決定讓雙胞胎兄弟躲避居住的『大城市』兵燹之災,將他們送往他們的『外婆』家,自己返回『大城市』工作維持生計。然而雙胞胎的『外婆』並不是慈祥和藹(像是有一種餓是阿罵怕你餓)的老奶奶,因為在外婆居住的『小鎮』上,流傳著『外婆』下藥毒死了自己的『老公』而被稱為『老巫婆』謠言,體現在『外婆』對待陌生人、親人都顯得極為苛薄犀利。

『外婆』用極度無情的方式『照顧』這兩個外孫,例如雙胞胎兄弟沒有幫忙劈柴生火、趕羊吃草、澆花灑水等等農莊雜務,就沒有飯可以吃,沒有地方可以睡。『外婆』不幫他們洗澡、洗衣服,修剪頭髮和指甲,很快地他們身上就充滿肥料味、乾奶酪的酸味、汗水和尿味、也遭到『小鎮』上的居民嘲笑。

然而雙胞胎就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安排自己的學習,靠著從大城市帶來的作文本子以及大辭典,在『外婆』家的閣樓發現的聖經,編排閱讀、心算、作文、背誦等等的課程。他們自己規定寫作只能夠『忠實的描繪事實』,例如他們寫『吃了很多的核桃』,不直接寫『喜歡』吃核桃,因為『喜歡』這個詞不夠『客觀』、『明確』(請記得他們寫作規定這一點,後來故事人格側寫將以此作為發展)。

登場人物

就在這樣農莊工作和自我學習下,他們逐漸用『獨特』的方式向外探索這個『小鎮』。例如:在『外婆』家旁邊是一片緊鄰國家邊界的森林,他們時常去採集蘑菇,撿拾木柴,邊界的衛兵因此也認識他們。就在某一日他們發現森林中一具死亡的士兵的屍體,第一時間不是通報邊界的巡守衛兵,而是洗劫士兵的屍體,取走他的步槍以及子彈、手榴彈,私下藏回外婆家中。

又例如:『外婆』家旁的鄰居住著一對母女,其中母親眼瞎、耳聾,她的女兒有著明顯的兔唇,兄弟倆就叫女孩名字為『小兔子』。兄弟倆知道『小兔子』平常靠著偷竊『小鎮』上的食物過生活,為了『幫忙』小兔子,他們靠著去雜貨鋪『買』麵粉、順手『偷』鹽和糖,去肉攤『買』一小塊肥肉,順手『偷』一大串灌腸,藉此分送給小兔子。然而當兄弟倆錢不夠去商店『加價零元購』時,小兔子就建議去找『小鎮』上的『神父』接濟,因為『神父』會將手伸入小兔子內褲中,並且給她錢要求不要告訴其他人。當兄弟倆找到神父並告訴他小兔子的事情時,神父也只能無奈的接受他們『勒索』,每個禮拜『救濟』金錢讓他們去幫助『小兔子』。

結局安排

這樣的劇情直到本作最後一章時,時間已經是新政府極權統治時期,兄弟倆與父親重逢,眼見父親因為身為政治犯的緣故遭到刑求而逃獄,要求兄弟倆幫忙跨越邊界。兄弟倆就在『精心』策劃下,用『出乎意料』的方式成功跨越邊界,最終為本部作品畫下句點,強烈建議各位有興趣的讀者一定要看到結局,衝擊感十足就不劇透了。

為什麼我想要再看一次惡童日記?

第一次我讀到『惡童日記』這本書的時候,是我國小五年級在學校的圖書館裡面,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與封面,就好奇的翻了起來。我提到的這些成人的情節,對當時沒有社群網路的我來說難以想像,更不懂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直到現在,回過頭看『惡童日記』的情節安排以及寫作風格,是作者刻意要讓讀者用雙胞胎兄弟視角,讓我們透過他們的眼睛,看見生活在戰爭中的孩童,是怎樣依靠最簡單文字、句子紀錄下的『日常生活』,每字每句殘酷而真實。

不只如此,『惡童日記』的登場人物全部都是代名詞而沒有真正的『名字』,似乎更暗示在戰爭下每個人都對國家而言只是一個可犧牲的消耗品。例如:『外婆』、『母親』、『父親』、『神父』、『小兔子』等……

作者巧妙之處在極短的篇幅內把角色每個人刻畫的立體鮮明,內心情境轉折值得好好深思。例如:雖然雙胞胎兄弟『勒索』了『神父』的『救濟金』,卻是為了去真『偷』假『買』生活物資給『小兔子』;『外婆』處處顯得蠻橫無理,卻在雙胞胎兄弟刻意『禁食練習』時,烤了一隻雞去引誘雙胞胎吃下,最後還嘲笑他們不要做無意義的練習(出自外婆的心疼)。『外婆』甚至在小說最後留下一大筆珠寶財產給雙胞胎兄弟,對『小鎮』上的人來說『外婆』或許是『老巫婆』,但是在雙胞胎兄弟眼裡是嚴厲而溫柔的『母親』。

結尾

『惡童日記』還有許多我沒有提到的人物與情節,例如:在教堂幫忙工作的『女僕』在第一次見面時就用幫忙洗澡、洗衣服的名義騷擾他們;其實還有一位居住在『外婆』家中的男性『外國軍官』,也曾經對雙胞胎兄弟伸出魔爪。又或者『父親』在『惡童日記』結局裡面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呢?

下一篇文章會著重分析『惡童日記』裡面的角色人物,以及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安排情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不妨追蹤我,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鼓勵。你讀完『惡童日記』有什麼想法也歡迎與我分享,那麼下期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灰鴿私塾|GrayPigeon的沙龍
10會員
13內容數
你好,我是灰鴿,希望這裡的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以下是可以聯繫到我的方式: 電子信箱:a5334788@gm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nF-HkTdiMApy3p0Dk-OuQ
2024/10/28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中,作者比約恩.納提科以他的個人體驗,揭示了念頭的脆弱性與生命的可能性,一起來看看我對這本書的書評吧!
Thumbnail
2024/10/28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中,作者比約恩.納提科以他的個人體驗,揭示了念頭的脆弱性與生命的可能性,一起來看看我對這本書的書評吧!
Thumbnail
2024/02/17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何用一句話簡單描述《流浪者之歌》的主旨?我想可以說是一個人精神覺醒的美妙追尋,最後活在當下。當然,作者赫曼.赫塞讓主角「悉達多」踏上這段旅途,更多時候像是在和讀者們說話,說說自己在精神覺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2024/02/17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何用一句話簡單描述《流浪者之歌》的主旨?我想可以說是一個人精神覺醒的美妙追尋,最後活在當下。當然,作者赫曼.赫塞讓主角「悉達多」踏上這段旅途,更多時候像是在和讀者們說話,說說自己在精神覺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2024/02/14
《悉達多.流浪者之歌》,距今近一百年前的小說,讀起來仍然歷久彌新。原因於我們在主角悉達多身上,可以看見各個時期的自己,如同看向河水看見過往自我種種悔恨,最終體悟到了人生的哲學。所以,不妨來一起看看這本書的短評吧。
Thumbnail
2024/02/14
《悉達多.流浪者之歌》,距今近一百年前的小說,讀起來仍然歷久彌新。原因於我們在主角悉達多身上,可以看見各個時期的自己,如同看向河水看見過往自我種種悔恨,最終體悟到了人生的哲學。所以,不妨來一起看看這本書的短評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病到病態的家庭裏,呈現最血肉模糊的狀態。文中母親是隱藏整個過程當中,陰暗的那面,在處理小說元素而言非常自然,「妳的女兒很孝順喔!」很直接透過說話來反映社會對子女的重視,逐步拆解刻丈夫中風,伴隨著失禁或便秘的症狀,描述男性角色在此刻是在弱勢位置,「脫肛」是連貫起丈夫中風與安弟童年。就在這幾段
Thumbnail
從病到病態的家庭裏,呈現最血肉模糊的狀態。文中母親是隱藏整個過程當中,陰暗的那面,在處理小說元素而言非常自然,「妳的女兒很孝順喔!」很直接透過說話來反映社會對子女的重視,逐步拆解刻丈夫中風,伴隨著失禁或便秘的症狀,描述男性角色在此刻是在弱勢位置,「脫肛」是連貫起丈夫中風與安弟童年。就在這幾段
Thumbnail
從有記憶以來,每年暑假時,爸媽都會送我和哥哥去阿嬤家住一段時間。一身工地泥沙的他們會在發財車上跟我們揮手說再見,接著便開兩小時的車回去上工。阿公很早就過世,阿嬤獨自扶養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後來孩子長大各自成家後,兩層樓的透天厝就剩她一個人。
Thumbnail
從有記憶以來,每年暑假時,爸媽都會送我和哥哥去阿嬤家住一段時間。一身工地泥沙的他們會在發財車上跟我們揮手說再見,接著便開兩小時的車回去上工。阿公很早就過世,阿嬤獨自扶養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後來孩子長大各自成家後,兩層樓的透天厝就剩她一個人。
Thumbnail
我是長女也是大家口中的〔殺、破、狼〕,也是位怪胎兼受氣包,有記憶以來一醒來家裡常常沒半個大人,有時連像樣的早餐都沒有,要不然永遠只有高麗菜或是空心菜~家裡只有我和超級愛哭的弟弟及兼照顧癌末的阿公(四歲小朋友),意外吧! 我永遠記得阿公往生時看見何謂死亡!及莫名奇妙被大人打一個耳光和異樣眼光,當時的
Thumbnail
我是長女也是大家口中的〔殺、破、狼〕,也是位怪胎兼受氣包,有記憶以來一醒來家裡常常沒半個大人,有時連像樣的早餐都沒有,要不然永遠只有高麗菜或是空心菜~家裡只有我和超級愛哭的弟弟及兼照顧癌末的阿公(四歲小朋友),意外吧! 我永遠記得阿公往生時看見何謂死亡!及莫名奇妙被大人打一個耳光和異樣眼光,當時的
Thumbnail
你能夠想像有一本兒童文學裡的內容,是充滿戰爭、疾病、偷竊、欺騙的情節,以及各種人與人連結、甚至是人與動物連結的畫面,並且就放在台灣的國民小學裡的圖書館,讓學生隨意借閱嗎?
Thumbnail
你能夠想像有一本兒童文學裡的內容,是充滿戰爭、疾病、偷竊、欺騙的情節,以及各種人與人連結、甚至是人與動物連結的畫面,並且就放在台灣的國民小學裡的圖書館,讓學生隨意借閱嗎?
Thumbnail
那是個特別艱苦的冬天。 由於嚴重的霜害,秋天的收成非常差,連家畜都餵不飽。而冬天卻特別寒冷,大雪常常一下就是好幾天,連出門去當鋪,把最後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當掉都沒辦法。 最糟的是,原本在貴族府邸裏當差的父親,就在這時被辭退,只帶著一點微薄的薪餉回到家中。 年幼的弟妹們每天都吃不飽,不停哭鬧著,年長的
Thumbnail
那是個特別艱苦的冬天。 由於嚴重的霜害,秋天的收成非常差,連家畜都餵不飽。而冬天卻特別寒冷,大雪常常一下就是好幾天,連出門去當鋪,把最後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當掉都沒辦法。 最糟的是,原本在貴族府邸裏當差的父親,就在這時被辭退,只帶著一點微薄的薪餉回到家中。 年幼的弟妹們每天都吃不飽,不停哭鬧著,年長的
Thumbnail
今天這堂課,我從飢餓的感受開始講起。 將時空距離拉遠一點,這是遙遠的童話世界。好久好久以前,…… 故事中有幾處畫面特寫,令人印象深刻, 他們的母親則是難掩飢渴地看著罐子裡最後的四顆櫻桃 。 兩個孩子把櫻桃含在嘴裡, 一點一點的吸吮著,過了好久才吞下去。 *** *** 故事來到兩姐弟成功返家之後,
Thumbnail
今天這堂課,我從飢餓的感受開始講起。 將時空距離拉遠一點,這是遙遠的童話世界。好久好久以前,…… 故事中有幾處畫面特寫,令人印象深刻, 他們的母親則是難掩飢渴地看著罐子裡最後的四顆櫻桃 。 兩個孩子把櫻桃含在嘴裡, 一點一點的吸吮著,過了好久才吞下去。 *** *** 故事來到兩姐弟成功返家之後,
Thumbnail
【人類的原始基因】 【情感依附後遺症】 【隱藏的真實情感】
Thumbnail
【人類的原始基因】 【情感依附後遺症】 【隱藏的真實情感】
Thumbnail
是一個越南裔作家的類自傳小說,小說主角小狗兩歲就跟隨外婆與媽媽,輾轉來到美國,他對越南很陌生,他對越南與越戰的認識來自身邊最親近的兩個人,他雖然對戰爭沒有任何記憶,但戰爭對外婆與媽媽留下不可抹滅的影響,也對他造成影響。這本書是他寫給媽媽的一封長信。
Thumbnail
是一個越南裔作家的類自傳小說,小說主角小狗兩歲就跟隨外婆與媽媽,輾轉來到美國,他對越南很陌生,他對越南與越戰的認識來自身邊最親近的兩個人,他雖然對戰爭沒有任何記憶,但戰爭對外婆與媽媽留下不可抹滅的影響,也對他造成影響。這本書是他寫給媽媽的一封長信。
Thumbnail
小偷家族 「只不過生了小孩,就有資格當母親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幸運地有著無微不致的父母,但若自己選一個,也不能說是錯。 小偷家族 大抵腐朽靈魂滲出來的柔和,最能撫人心肺。一如既往,是枝裕和訴說親情的故事。 一無所有的人,往往最願意分享他們的一切。抱了一個嚴冬中守在家門外的飢餓小女孩回家
Thumbnail
小偷家族 「只不過生了小孩,就有資格當母親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幸運地有著無微不致的父母,但若自己選一個,也不能說是錯。 小偷家族 大抵腐朽靈魂滲出來的柔和,最能撫人心肺。一如既往,是枝裕和訴說親情的故事。 一無所有的人,往往最願意分享他們的一切。抱了一個嚴冬中守在家門外的飢餓小女孩回家
Thumbnail
童話是將現實世界的殘酷與暴力,以違背常理的方式寫成的慘忍幻想。 身為童話作家的高文英,在給精神病院裡的病人上課時,給出的童話定義卻狠狠的打破了在場所有人,包含病人也包含護工們的思維。
Thumbnail
童話是將現實世界的殘酷與暴力,以違背常理的方式寫成的慘忍幻想。 身為童話作家的高文英,在給精神病院裡的病人上課時,給出的童話定義卻狠狠的打破了在場所有人,包含病人也包含護工們的思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