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2] 如果有機會登上舞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國小六年終於熬過去了。離開充滿敵意、甚少溫情的環境後,我穿著姊姊的舊制服,升上了國中。

國中生活就像許多跟我同輩的人經歷過的一樣,有趣或無趣的課程、認真和寬鬆的老師、令學生聞風喪膽的訓導主任、小考小考小考接著大考、錯一分打一下然後檢討,還有全班考太差時,老師為了調分數發明的複雜計算公式。有時會聽到別班同學加入幫派跟人鬥毆的傳聞,看到學校裡的「大哥」罵著髒話大搖大擺走過,但那就不是我的世界了。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看表演!

在我人生的這個階段,生活中的樂趣之一,就是去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看免費表演。當時政府為了向民眾推廣表演藝術,許多演出都是索票入場。我有個表姊在那裡工作,因此經常可以拿到各種演出的票券,交響樂、爵士樂、管樂、軍樂、國樂、芭蕾舞、南北管、傳統雜技、魔術表演、默劇、話劇、京劇、崑曲、歌仔戲、相聲,只要覺得不錯的就都去看看。

我那時習慣拿一份節目單回家收藏,三不五時翻出來回味,看著介紹演出者的照片和文字,回想欣賞演出時的情景。我曾看過好幾次指揮家廖年賦帶領台北縣交響樂團的演出,然後在腦海中偷偷跟錄音帶裡的錄音比較。當時不知道錄音跟現場演出不能這樣相比,但我也透過這種方式,漸漸將我對音樂的聽力磨得更敏銳。

啊,還有歌仔戲!我們全家都很愛看。早期全台灣都在瘋楊麗花的時候,我媽卻喜歡葉青黃香蓮,連帶影響了我。除了這兩位以外,我還特別偏愛俊俏的楊懷民 (現在老了依舊帥氣)。後來電視歌仔戲漸漸沒落,在劇場中演出的「精緻歌仔戲」興起,我們經常去看河洛歌仔戲團的表演,欣賞過的劇目有《曲判記》、《皇帝秀才乞丐》、《欽差大臣》等等,我因此愛上了唱作俱佳的唐美雲、將反派演得入木三分的許亞芬、母儀天下的王金櫻、楚楚可憐的石惠君,還有逗趣的小咪等等。

有時我專注在舞台上的演出時,也會幻想如果是自己站在上面,不知感覺如何。當然那時我仍是個內向的青少女,叫我上台講兩句話我都會緊張到口乾舌燥了,遑論在眾人面前表演,況且我也沒有什麼特殊才藝,雖然喜歡唱歌,但歌聲並不是特別突出。

我是個不起眼的女孩子,抓不住與他人互動的脈絡,在人群中總感到格格不入,外加長相奇特,看起來不像漢人,有時會被喜歡欺負人的同學當成目標,這一切都讓我渴望避開所有人,只有躲在沒人看得到的地方時才自在,直到現在還是帶有些許孤僻的傾向。

幸好上國中後,沒有再遇到冷嘲熱諷的老師,漸有起色的成績成了我的保護傘。

維也納愛樂來台

1993 年 11 月,我剛上國一時,小澤征爾率領維也納愛樂首度來台,演出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和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兩廳院是當時台灣最崇高的表演藝術殿堂,票價當然也相對崇高,維也納愛樂音樂會的票價自然更是高不可攀。幸好當時聯合報大發慈悲,在中正紀念堂廣場 (現在的自由廣場) 舉辦免費的戶外轉播,老爸跟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畢竟這可是傳說中的維也納愛樂!

當天廣場上真是熱鬧非凡,滿滿的都是人,大家各自準備了報紙塑膠布輕便雨衣好折凳等傢私來墊屁股,肩膀碰肩膀彼此挨著,目不轉睛地看兩邊的超大螢幕,沉浸在近乎完美的音樂中。我當時對布拉姆斯不熟,但超愛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還買了錄音帶 (1983 年蕭提爵士指揮芝加哥愛樂的版本)。我喜歡用耳罩式耳機把噪音擋在外面,閉起眼睛仔細分辨各種樂器的聲響,以及想像不同樂器在舞台上的位置。

雖然是透過超大喇叭聽樂團演奏,並非真正親臨現場,我還是為第二樂章接近結尾的大小提琴重奏感動不已。我想可能是因為一般聽音樂會時,通常只能從遠遠的地方欣賞樂手演奏,而且只看到指揮的後腦勺,但轉播會從多個角度近距離捕捉樂手和指揮的表情,如此或許能傳達除了音樂以外的更多內涵吧。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受到音樂的觸動,在這之前我只知道享受旋律跟挑毛病而已 (後來自己也站上舞台,才知道這種挑毛病的習慣真是要不得)。

小澤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第二樂章,時間地點不確定。

音樂會結束後,廣場上的樂迷還戀戀不捨地不願離去。等了一會,小澤與部分團員來到戶外的舞台,看到現場居然來了這麼多人,非常驚訝 (次日的新聞報導估計廣場上有六萬到八萬人!) 所有聽眾都歡聲雷動,我跟老爸也非常開心,覺得能親眼看到遠從維也納而來的傳奇樂團,還有享譽國際的名指揮家,實在是太幸運了。當天小澤跟團員對大家講了什麼我已經忘了,但晚上回家後,我還是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回味無窮。

結語

我的國中生活雖然比國小改善許多,但也因為升學壓力,沒有多少揮灑青春的空間。此外,由於我是跨區就讀台北市的學校,下課後就得搭公車回家,因此也沒辦法像住在學校附近的同學,彼此可以經常來往。在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中,欣賞各式各樣的表演,是我最期待的事之一,我也因此逐漸累積對表演藝術的認識與喜愛。但我當年怎樣都想像不到,自己日後也有機會登上舞台……


----

「關於合唱團的回憶」系列連載中!我在這個系列中分享自己從兒時到成年後,參與合唱團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會提到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歡迎到這裡閱讀!


----

格主思密簡介:

到了人生的中點,才再度提筆寫作,寫寫詩、寫寫音樂,分享參加合唱團的經驗。有了些許人生歷練,白髮一根接一根冒出,外加忽然加重的老花眼。聽到感人的故事、動人的歌曲,親歷各種境遇,已不像年輕時心無所感或強說愁,而是化為真切的感悟。佛家追求無悲無喜之境,我則寧可感盡人世間一切悲喜,方為人、方不虛此生。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密的沙龍
39會員
94內容數
我根據自己的寫作興趣,開了三個出版專題:「現代詩-思密心聲」、「童話-從前從前床邊故事」和「散文-合唱/表演藝術雜感」,歡迎關注。
思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我隨著大團前往澳門,與澳門樂團合作演出布魯克納《E 小調彌撒》,卻在這次難得的出演過程中意外失去了聲音......
Thumbnail
2025/02/07
我隨著大團前往澳門,與澳門樂團合作演出布魯克納《E 小調彌撒》,卻在這次難得的出演過程中意外失去了聲音......
Thumbnail
2024/06/18
台北愛樂的新任常任指揮吳尚倫,帶給團員無比的震撼。他嚴格的態度、精細的要求,讓大家對練唱這件事不敢掉以輕心,也更嚴肅地看待音樂演出......
Thumbnail
2024/06/18
台北愛樂的新任常任指揮吳尚倫,帶給團員無比的震撼。他嚴格的態度、精細的要求,讓大家對練唱這件事不敢掉以輕心,也更嚴肅地看待音樂演出......
Thumbnail
2024/06/07
困難到翻天的《戰爭安魂曲》終於完成。在排練過程中,我一直有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但與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首次合作,仍是令人難忘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2024/06/07
困難到翻天的《戰爭安魂曲》終於完成。在排練過程中,我一直有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但與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首次合作,仍是令人難忘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我而言,很多事情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就拿音樂來說,我最早的音樂啟蒙是台語老歌,什麼文夏、洪一峰的歌曲是耳熟能詳,因為我的母親就是台語老歌的愛好者。 他是屬於那個年代,我則是又跨越一個年代,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歡上這些歌曲,或許這也是我和母親為數不多的連結吧! 小時候港劇「楚留香」風靡全台,萬
Thumbnail
對我而言,很多事情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就拿音樂來說,我最早的音樂啟蒙是台語老歌,什麼文夏、洪一峰的歌曲是耳熟能詳,因為我的母親就是台語老歌的愛好者。 他是屬於那個年代,我則是又跨越一個年代,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歡上這些歌曲,或許這也是我和母親為數不多的連結吧! 小時候港劇「楚留香」風靡全台,萬
Thumbnail
許多人經過高三刻苦的 K 書生活,進入大學就讀後,會因為自由自在、無人約束而開始懶散,我也不例外……
Thumbnail
許多人經過高三刻苦的 K 書生活,進入大學就讀後,會因為自由自在、無人約束而開始懶散,我也不例外……
Thumbnail
國小六年終於熬過去了。離開充滿敵意、甚少溫情的環境後,我穿著姊姊的舊制服,升上了國中……
Thumbnail
國小六年終於熬過去了。離開充滿敵意、甚少溫情的環境後,我穿著姊姊的舊制服,升上了國中……
Thumbnail
這個標題實在很奇怪:既然愛唱歌,怎麼沒有加入合唱團呢?難道這個專題不是講參加合唱團的經歷嗎……
Thumbnail
這個標題實在很奇怪:既然愛唱歌,怎麼沒有加入合唱團呢?難道這個專題不是講參加合唱團的經歷嗎……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講到了大學時參與、學習了中國的雅樂器,並體驗了這輩子不可能再碰觸的中國雅樂表演。 這一篇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這次的故事,就是講述本人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時,因緣際會下加入了鄰近大學的弦樂社,我其實也忘記當初是如何一個人就莫名熱血跑去加入的。(這次就不用第三人稱視角寫了,有點累) 我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講到了大學時參與、學習了中國的雅樂器,並體驗了這輩子不可能再碰觸的中國雅樂表演。 這一篇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這次的故事,就是講述本人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時,因緣際會下加入了鄰近大學的弦樂社,我其實也忘記當初是如何一個人就莫名熱血跑去加入的。(這次就不用第三人稱視角寫了,有點累) 我
Thumbnail
一段淚與汗水交織而成的真人真事所改編的故事。(就是一個當年屁孩的回憶錄) 寫在前面: 看到另一個平台的文友在〈就隨便閒聊貝多芬〉一文的後記中,提到指揮在一個樂團的重要性,那瞬間腦袋中長期記憶庫的小精靈,突然丟出了好多學生時代有關指揮的各種愛恨情仇的回憶。 於是時光機就這樣從西元2023年拉到了我讀國
Thumbnail
一段淚與汗水交織而成的真人真事所改編的故事。(就是一個當年屁孩的回憶錄) 寫在前面: 看到另一個平台的文友在〈就隨便閒聊貝多芬〉一文的後記中,提到指揮在一個樂團的重要性,那瞬間腦袋中長期記憶庫的小精靈,突然丟出了好多學生時代有關指揮的各種愛恨情仇的回憶。 於是時光機就這樣從西元2023年拉到了我讀國
Thumbnail
親愛的姑姐: 那一夜的音樂會,我記得清楚的原因是因為也算是我人生中的一場震撼教育,錢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真正把人與人區分開來的,我認為並不是品味的好壞或寬窄,而是每個人形成品味的方式。 ——《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 張亦絢 愛你的姪女敬上 2022年5月11日
Thumbnail
親愛的姑姐: 那一夜的音樂會,我記得清楚的原因是因為也算是我人生中的一場震撼教育,錢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真正把人與人區分開來的,我認為並不是品味的好壞或寬窄,而是每個人形成品味的方式。 ——《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 張亦絢 愛你的姪女敬上 2022年5月11日
Thumbnail
公車、捷運、火車、最後是公車,到了集合地,一樣的陰雨綿綿,細緻的好像可以把雨吸進鼻子裡,又一邊慶幸著自己有戴著口罩。 - 一行人坐上遊覽車之後,就是故事的開始、音樂會的主體、與觀眾、與大家、與音樂創造回憶的前奏曲。
Thumbnail
公車、捷運、火車、最後是公車,到了集合地,一樣的陰雨綿綿,細緻的好像可以把雨吸進鼻子裡,又一邊慶幸著自己有戴著口罩。 - 一行人坐上遊覽車之後,就是故事的開始、音樂會的主體、與觀眾、與大家、與音樂創造回憶的前奏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