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曜雑談丨天堂的證明

Ⓢ木曜雑談丨天堂的證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接近死神的景象,看起來都很相似,都揭露了令人難忘的最後一刻,
但唯有從死亡前回來的人,才能完整訴說一切。
-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1891)

前兩天因為被預約當手術診療後的接送司機,在等待手術期間,翻開買了一陣子但始終沒翻開的〔天堂的證明〕這本書。因為很久沒長時間看書,多少也擔心沒看幾頁就會開始打吨,沒想到一頭就栽進那有點神奇的世界。

raw-image

我本來就相信世界上有我所不知道的平行時空存在。

在那些時空裡,有世人所謂的神佛、鬼怪等等等,即使看不見聽不到,我還是相信有他們的存在。

所以,會栽進去好像也不是一件難事(笑)

常聽說在發生危急時,會出現人生跑馬燈,當然最好是不要經歷這一些,但如果真的經歷到,會是什麼樣的感覺?會是什麼畫面?偶而也覺得很好奇。

也有人體質比較特殊,可能會感應到一些特別的磁場,或看到一些特別的人事物呈現在眼前,好像有些人很排斥,有些人又習以為常,有些人不當一回事。

那是我即使想理解也不能理解的畫面,但有時真的看到到某些變化發生在某些人身上時,還是覺得〔哇嗚~~好神奇~〕。

說偏了…回到主題。

作者伊本.亞歷山大本身是一位哈佛神經外科的權威醫生,受過專業訓練的他,在發生瀕死體驗前就是百分之百的科學腦,不相信所謂的瀕死現象,在他的專業中,認為真實的瀕死現象只不過是大腦在極度壓力下產生的幻覺,直到他親身走過那七天,他才明白生命的真相為何。

相信看了書,還是會有很多人持疑,那麼多人談論瀕死現象,述說他們的瀕死體驗,難道伊本.亞歷山大的就比較厲害?

不!我相信伊本.亞歷山大的經驗不一定最厲害,但他在陳述自己的經驗之餘,也套用許多科學驗證去輔助說明,讓人更能理解這似乎不一定是〔大腦壓力下的幻覺〕那麼簡單。

信者恆信,不信者也是大有人在。

這一輩子自己都不一定能看到天堂,透過別人的文字與體驗,去感受天堂的存在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我喜歡書本裡節錄愛因斯坦說的…

人生有兩種生活方式。
一是認為凡事無奇蹟,
二是認為凡事皆奇蹟。

雖然說有期待更容易因為失望受傷害,但我還是覺得奇蹟看似不可求,生活中卻處處充滿奇蹟。

用心去感受,親自去體會,世界還是很美好的!

最後還是要用書裡愛因斯坦的節錄語作結束…

我必須願意放下現在的自己,才能變成將來想成為的人。

願我們一切安好。

avatar-img
木風禾子住在樹洞裡
50會員
215內容數
關於木風禾子|什麼都奇怪也什麼都不奇怪的生活記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eToo運動 查詢維基上是這樣說的… #MeToo 是2017年10月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 追朔最早起源的話,是2006年社會活動人士與社區組織者塔拉納·伯克在Myspace上使用了「我也是(Me Too)」這一短語。 從20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過相同的經驗? 本來不喜歡的人,某瞬間開始突然覺得對方好像也沒那麼討厭。 或是本來喜歡的人,某瞬間開始,覺得對方很不討喜。 本來不喜歡做的事,某瞬間開始突然覺得做了其實也還不錯。 本來不喜歡吃的食物,某瞬間開始突然覺得好像也沒那麼可怕,甚至可能還有點出乎意料的美味。 在我身上,這樣的
六月初N台上映的日據「核災日月/THE DAYS」講述的是2011年311大地震時,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的內容,該劇是根據以下三本書改編而成: 吉田的證詞 (吉田調書) 福島核事故事調查報告書 (福島原子力事故調査報告書) 見過死亡深淵的人:福島核電廠員工奮戰500天紀實 (死の淵を見た男:吉田昌郎と
上週看完了台劇「不良執念清除師」。 值得 ☆☆☆☆☆ 非。常。好。看。啊! 點開前,想說是「打怪」劇,不知會不會像韓劇「驅魔麵館」是一樣的概念!但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驅魔麵館,所以也有點期待這部台劇要走什麼風!沒想到「不良執念清除師」完全走出它自己的風格! 以「執念」為中心而演繹的每一段故事,讓人又哭
113年只需要補班1日! 今年連假很多放很爽,但要補班6次更讓我心累。 大概從一月第一次補班,就哀鴻遍野,接連著二月、三月的補班,更是怨聲連連。看起來,更多人傾向不要制式被規定的連假,不要給了假又要補上班上課,不如就一切正常,讓想休連假的人自行請假,可能更好。 是啊!雖然休連假真的很爽,但我更討厭補
最近因為「週休三日」提案達到連署門檻,所以有關機關必須在6月26日前回應該提案。 初初看到這個新聞時,「wow…」心想居然有人提案這個看似對勞工很不錯的內容,但新聞出來以後,看到的留言、聽到的討論,居然大多數都不是覺得很棒,而是「怎麼可能」、「想太多」、「乾脆週休七日好了」等等這類的評論。 有趣的是
#MeToo運動 查詢維基上是這樣說的… #MeToo 是2017年10月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 追朔最早起源的話,是2006年社會活動人士與社區組織者塔拉納·伯克在Myspace上使用了「我也是(Me Too)」這一短語。 從20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過相同的經驗? 本來不喜歡的人,某瞬間開始突然覺得對方好像也沒那麼討厭。 或是本來喜歡的人,某瞬間開始,覺得對方很不討喜。 本來不喜歡做的事,某瞬間開始突然覺得做了其實也還不錯。 本來不喜歡吃的食物,某瞬間開始突然覺得好像也沒那麼可怕,甚至可能還有點出乎意料的美味。 在我身上,這樣的
六月初N台上映的日據「核災日月/THE DAYS」講述的是2011年311大地震時,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的內容,該劇是根據以下三本書改編而成: 吉田的證詞 (吉田調書) 福島核事故事調查報告書 (福島原子力事故調査報告書) 見過死亡深淵的人:福島核電廠員工奮戰500天紀實 (死の淵を見た男:吉田昌郎と
上週看完了台劇「不良執念清除師」。 值得 ☆☆☆☆☆ 非。常。好。看。啊! 點開前,想說是「打怪」劇,不知會不會像韓劇「驅魔麵館」是一樣的概念!但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驅魔麵館,所以也有點期待這部台劇要走什麼風!沒想到「不良執念清除師」完全走出它自己的風格! 以「執念」為中心而演繹的每一段故事,讓人又哭
113年只需要補班1日! 今年連假很多放很爽,但要補班6次更讓我心累。 大概從一月第一次補班,就哀鴻遍野,接連著二月、三月的補班,更是怨聲連連。看起來,更多人傾向不要制式被規定的連假,不要給了假又要補上班上課,不如就一切正常,讓想休連假的人自行請假,可能更好。 是啊!雖然休連假真的很爽,但我更討厭補
最近因為「週休三日」提案達到連署門檻,所以有關機關必須在6月26日前回應該提案。 初初看到這個新聞時,「wow…」心想居然有人提案這個看似對勞工很不錯的內容,但新聞出來以後,看到的留言、聽到的討論,居然大多數都不是覺得很棒,而是「怎麼可能」、「想太多」、「乾脆週休七日好了」等等這類的評論。 有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