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札記】死後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SBN:3117702109301
人類是很愛找尋證據來確定自己說的沒錯的物種,可是有些事情是沒辦法有證據的,不是要所有事情都沒有證據,而是有些東西無須證明。其實從哲學上來看,我們只是在「證無」,找了很多以為是證據的東西在證明那件事情並不存在。

拿一個最簡單也最困難的東西來說,要怎麼證明「愛」?

用物質嗎?如果說用代表的話,那是不是表示愛不存在?可是你愛家人、愛伴侶、愛寵物的那份愛並不是虛假的,只是「愛」無法作為一個實體展現在眼前,但無法因此證明愛不存在。
同樣的,我們也不可能讓研究者體驗真的死亡然後讓他們回來告訴我們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閱讀時數

可是人類又很好奇到底死亡以後會是什麼樣子,而這本書就為我們說明了死亡之後會變成怎樣的可能性。

「瀕死體驗」(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是指那些在生命跡象以標準判斷為死亡的人們後來被救起來之後,回憶那段在「死亡」期間之中體會到的死後的樣貌的經驗。
也許很多人會懷疑那這樣這些人真的死亡過嗎?這詞於美國最早在一九七五年提出,提出者正是擁有哲學和醫學雙博士的雷蒙・穆迪。在當初被許多人包含專業人士冷嘲熱諷認為是幻覺或是幻想。但現在科學已經站在穆迪醫生這裡了。
其實我從來不認為科學與心靈是站在相斥的兩端,反而應該要將他們融合一起看,不是說其中一方不重要或不可靠,前面說過了,我們所提的證據其實只是在證無,既然有些事情沒辦法證明,為什麼一定要相信那個以我們角度所認知的認知呢?世界這麼大,我們不了解、不認識的事情多的是,我們應該以更開闊、更好奇的心態去探索這些事情。
我們的時代風氣不喜歡討論是否可能有死後生命的問題。
我們生活在科學和科技趾高氣揚地了解且征服自然的年代。許多人覺得死後生命的想法應該留在「迷信」的過去,而不是「科學昌明」的現在,討論該話題顯得有些食古不化。
每個年代的人類都覺得自己是最進步的年代,可是我們卻一直忽略一件事,在我們認定的時間裡,時間是一直在流逝的,每一天世界都會更往前一點點。而時間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現在的時間是我們所定義的,但宇宙這麼大,為什麼一定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呢?
死亡卻從來沒有從人類的生命中消失,因為人類存在的肉身總有一天會消逝,我們一直覺得死亡就什麼都沒有了;但不去思考靈魂到底存不存在只因為無法證明靈魂存在。
這些瀕死體驗為我們的想法帶來了另一個視角,比喻來說我們平常像是從高樓上看世界;而瀕死體驗讓我們從上帝視角看待人類,從這理解到原來死亡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
其實我一直都相信死亡以後只是以另一個形式存在於宇宙,只是我們的肉體看不見,以我們的思維也無法理解,就像植物無法理解人類一樣。所以那些死去的親友只是比我們還要早到那個地方,但並不是讓我們以自殺或是殺人的方式提早去往那個地方。每個人在肉體存活的時間都有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事情。
死亡不再那麼可怕的原因在於,在那個經驗以後,他不再懷疑自己在肉體死亡以後是否繼續存在。那對他不再是個抽象的可能性,而是他的真實經驗。
生命就像服刑一樣。在此狀態下,我們不會理解這些身體其實都是個監獄。而死亡正是解脫,就像逃獄一樣。那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比喻了。
這本書其實還蠻哲學的,但又不會深奧到難以理解,哲學的存在就是提供了我們另一個角度的出發點去思考生命到底該做什麼,這種奇遇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也許有人堅決不相信,那也無所謂,總有一天他會親自體驗到。套句巫醫說的話:「對你心存懷疑的人,無論你拿出多少證據都是不夠的,就別管他們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127內容數
屬於我的音樂盒,也許是回憶中的音樂情感;也許是喜歡的音樂解說,或是影劇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珞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已經等了你十六年。」—— 來自古老非洲的玄妙心靈之旅 這是一本充滿不可思議又溫暖的故事!
某陣子出了很多關於人體醫學的探討書,出於好奇買了幾本。 一邊讀一邊覺得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的感覺OAO 封面上寫的「精子不是新鮮的!」這個有夠聳動了吧?實際上書裡還有更多類似的顛覆都市傳說的觀念,所以是本很有趣的書,看了會覺得原來是這樣啊~ 難以想像吧?醫學史上曾經的黑歷史!
人類一直以來的醫療史真的是常常出現又好笑又可怕的事情,這本書收錄了醫療上現在看來也不可思議的事件們。 這兩章實在是會懷疑“患者真的是人類嗎?”的程度!
想了很久本來這本要列入遺憾清單的但想想我好像吐槽也夠一篇了,乾脆還是寫札記吧(失禮 看了一下購買紀錄這本是在2021/01/27買的,也就是我又過了一年才看,不知道為什麼之前一直沒動力開這本,可能看它實體實在太厚感覺電子也是很多吧(?
最近台灣本地某牌啤酒成為了很熱門的話題,不過今天不是要講啤酒的優劣。 而且啤酒是液體麵包,裡面有酵母、又不用烤箱也不用揉麵團,就是釀酒材料放進去等它發酵就行了,還可以避免喝到未過濾不純淨的汙染水,從這角度看來好處多多啊! 你知道嗎?還因為酒,成功的推動了女性主義的提升,神奇吧?
想了一陣子該不該寫這篇,但覺得還是寫吧,儘管這本書有爭議。 寫出來也是提供想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有個心理準備(? 去年的十月左右,這本書因為香港國安法的關係被要求下架,那時台灣掀起一陣買這本書的熱潮,不過我當初在這本書上架的時候就有興趣了,只是一邊看又一邊看著看著睡著,拖拖拉拉現在才看完。
「我已經等了你十六年。」—— 來自古老非洲的玄妙心靈之旅 這是一本充滿不可思議又溫暖的故事!
某陣子出了很多關於人體醫學的探討書,出於好奇買了幾本。 一邊讀一邊覺得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的感覺OAO 封面上寫的「精子不是新鮮的!」這個有夠聳動了吧?實際上書裡還有更多類似的顛覆都市傳說的觀念,所以是本很有趣的書,看了會覺得原來是這樣啊~ 難以想像吧?醫學史上曾經的黑歷史!
人類一直以來的醫療史真的是常常出現又好笑又可怕的事情,這本書收錄了醫療上現在看來也不可思議的事件們。 這兩章實在是會懷疑“患者真的是人類嗎?”的程度!
想了很久本來這本要列入遺憾清單的但想想我好像吐槽也夠一篇了,乾脆還是寫札記吧(失禮 看了一下購買紀錄這本是在2021/01/27買的,也就是我又過了一年才看,不知道為什麼之前一直沒動力開這本,可能看它實體實在太厚感覺電子也是很多吧(?
最近台灣本地某牌啤酒成為了很熱門的話題,不過今天不是要講啤酒的優劣。 而且啤酒是液體麵包,裡面有酵母、又不用烤箱也不用揉麵團,就是釀酒材料放進去等它發酵就行了,還可以避免喝到未過濾不純淨的汙染水,從這角度看來好處多多啊! 你知道嗎?還因為酒,成功的推動了女性主義的提升,神奇吧?
想了一陣子該不該寫這篇,但覺得還是寫吧,儘管這本書有爭議。 寫出來也是提供想閱讀這本書的讀者有個心理準備(? 去年的十月左右,這本書因為香港國安法的關係被要求下架,那時台灣掀起一陣買這本書的熱潮,不過我當初在這本書上架的時候就有興趣了,只是一邊看又一邊看著看著睡著,拖拖拉拉現在才看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