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意識」的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的靈魂便是整個世界
2018某一天,一句「你的靈魂便是整個世界」走進我的眼簾,自此之後,所有探討研究都圍繞著這些相關概念。原來,文學真的是哲學的後花園,用最美的詩句展現生命真諦。
其實,最初只是覺得這句子很美,竟然有人以世界之大來比喻靈魂。想想好像也說得通,一個人的靈魂畢竟是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霜,走過多少風雨才有的體會,體會了整個世界也不為過。但是,怎麼樣的體會才能寫出像詩一樣的優美,靈魂的虛無又怎麼用世界之具體形容呢?
馬上在網路查詢作者赫曼‧赫塞的書籍[1],只能透過國外網站等待一個多禮拜。之後拿到書的那天,興奮地熬夜讀完了《悉達多Siddhartha》(台灣中譯本為:流浪者之歌)。原來,書中主角的一生經歷的許多風霜都是為了尋找自己,只是有些人的找尋花了十年、二十年,而書中主角卻花了一輩子。
這就是“你的靈魂便是整個世界”的真義,當你經歷過生命,實實在在的生命,你會發現這個生命幾乎是整個世界的縮影,出生、成長、情慾、伴侶、朋友、夥伴、智者、隱者、挫折、困難、受幫助、衰老到死亡。
整個眾生相也不過如此,而我們每個人都走過,也正經歷著。
怎樣的視角可以把整個靈魂看成整個世界,是心理學的意識、潛意識;還是腦神經科學的頻率赫茲;還是宗教概念的覺醒;亦或者是哲學家口中的「我思故我在」。
隨後,開啟了我對量子力學、量子意識的探索,包含身體醫學、哲學、宗教、腦科學、物理學、心理學、管理學、靈性開發等,所有難以解釋的現象,似乎都可以在量子力學中找到對應的解釋。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整合和驗證。
有些人是「眼睛看到了,才選擇相信」;
有些人是「選擇相信了,眼睛才看到」。
你呢?是選擇先相信,還是眼見為憑。
我們至少可以先看看科學家-愛因斯坦 與詩人哲學家-泰戈爾 的對話。[2]
就在1930年,泰戈爾與愛因斯坦的一場對話:
愛因斯坦:你相信孤立於世界之外的神性嗎?
泰戈爾:不是孤立的。人的無限人格瞭解宇宙,宇宙的真實就是人類的真實。
愛因斯坦:這完全是人類對宇宙的概念。
泰戈爾:沒別的概念了。這是個相對世界,其實相當仰賴我們的意識。
愛因斯坦:但真實或美並不是獨立於人類之外?
泰戈爾:是的。
愛因斯坦:如果再沒有人類,美景宮的阿波羅就不再是美麗的?
泰戈爾:是的。真實是透過人而實現的。
愛因斯坦:我無法證明我的概念是正確的,但那是我的信仰。
雖然當時的愛因斯坦無法認同,但也無法否認。
泰戈爾認為,美,是因著人們的觀察才有了真實與意義。
就一個詩人而言,這樣的論點遠遠超過文學素養,
所以人們稱之為哲學家,甚至是溫柔看待事物宇宙的科學家。
美,是人們賦予事物的解釋;是個體主觀的經驗詮釋;是感質科學透過感受、影像、感覺與思考之後的實相總和。更特別的是,你的感受與我的感受還不一定有"共感"。所以,泰戈爾認為,當沒有"人的意識"來認定美麗與否,也就沒有美麗這件事情。
意思是,個人的主觀性維持在自己的意識之中,沒有我們主觀的參與,時間空間物質與科學變量,本身就不會存在。
『意識,超越了時間空間物質,是非局域性而且不朽的。』《意識宇宙簡史》
難怪,泰戈爾用他美麗的雙眼寫下了世界,用最哲學的詩句寫下了宇宙。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

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留下什麼,只要你經歷過,就是最大的美好,這不是無能,而是一種超然。』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若是你不說話,我就含忍著,以你的沈默來填滿我的心。我要沉靜地等候,像黑夜在星光中無眠,忍耐地低首。清晨一定會來,黑暗也要消隱,你的聲音將劃破天空從金泉中下注。那時你的話語,要在我的每一鳥巢中生翼發聲,你的音樂,要在我林叢繁花中盛開怒放。』
[1] 赫曼·赫塞、或譯作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國詩人、小說家,他難以列入德國文學家的任何一種流派中。赫塞不遺餘力地探索廣含人性的種種不同可能,意即「非分裂狀況中的人性」。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赫爾曼.赫塞是二十世紀德語文學中傑出的散文大師,他早期的作品常帶著淡淡的哀愁,他以抒情的筆調對人物進行真摯的內心解剖:進行直抒胸臆的心理刻劃,描繪青年人在徬徨苦悶中對人生的追求,凡此一切都激起了幾代青年人的共鳴。https://reurl.cc/WXpN0O
[2]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169
avatar-img
0會員
10內容數
人生總在困難、困擾、困惑中成長,也總是遇到無窮盡的問題,要如何自處和因應呢? 無法總是依靠他人,就學學自我賦能吧~~ 沙龍中分享覺察、個人成長、療癒系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自我賦能之旅 的其他內容
我們常形容一個人,空靈。 甚麼意思呢? 指有著超脫世俗的眼光和氣質;又或者我們形容一個人,有靈性:比喻對方單純、善解人意、聰慧、有悟性、感受力強,安靜卻又強烈存在。
2017年底的泰國寺廟心靈之旅,讓我體會靈性禪修的意義。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於是,我找了幾個方向想更一步了解。 作者: 大衛.霍金斯 譯者: 蔡孟璇 3. 生活即意識:意識法則。
記得我問了一句:你享受目前當僧侶的生活嗎? 所以個人認為,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也認為,擁有多少無須高調宣傳,參與多少禪修活動其實不代表擁有相同的智慧,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物質欲望。
我們常形容一個人,空靈。 甚麼意思呢? 指有著超脫世俗的眼光和氣質;又或者我們形容一個人,有靈性:比喻對方單純、善解人意、聰慧、有悟性、感受力強,安靜卻又強烈存在。
2017年底的泰國寺廟心靈之旅,讓我體會靈性禪修的意義。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於是,我找了幾個方向想更一步了解。 作者: 大衛.霍金斯 譯者: 蔡孟璇 3. 生活即意識:意識法則。
記得我問了一句:你享受目前當僧侶的生活嗎? 所以個人認為,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也認為,擁有多少無須高調宣傳,參與多少禪修活動其實不代表擁有相同的智慧,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物質欲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主人翁培德追尋自我的覺醒,也是所有年輕徬徨的讀者,學習成長過程的一盞明燈,指引迷失的心靈,走上光明大道,其思想上的永恆價值殆無疑義。 (一)追尋自我的覺醒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的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往往塗抹「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何用一句話簡單描述《流浪者之歌》的主旨?我想可以說是一個人精神覺醒的美妙追尋,最後活在當下。當然,作者赫曼.赫塞讓主角「悉達多」踏上這段旅途,更多時候像是在和讀者們說話,說說自己在精神覺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主人翁培德追尋自我的覺醒,也是所有年輕徬徨的讀者,學習成長過程的一盞明燈,指引迷失的心靈,走上光明大道,其思想上的永恆價值殆無疑義。 (一)追尋自我的覺醒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的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往往塗抹「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何用一句話簡單描述《流浪者之歌》的主旨?我想可以說是一個人精神覺醒的美妙追尋,最後活在當下。當然,作者赫曼.赫塞讓主角「悉達多」踏上這段旅途,更多時候像是在和讀者們說話,說說自己在精神覺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