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聆聽內在的呼喚:回應真實本性的重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聆聽內在的呼喚:回應真實本性的重要性

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或何種名稱來稱呼我們的真實本質,無論我們稱之為真實本性、靈性、靈魂、道、佛性、基督、虛無,或如我稍後引用的禪師黃蘗所稱的「一心」,無論我們如何稱呼它,我們都知道這個深層的存在真理,即我們的本質,是非常嚴肅的。然而,這種真理在靈性或一般生活中並未被清楚地表述出來。

在我們內在存在著某種東西,某種我們的真實本性,它並不是在開玩笑。我認為這一點在靈性或生活中並未被充分明確地表達出來。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存在著某種東西,如果我們不傾聽它,就會為此付出代價,而且我們都會為此付出代價。當我們忽略內在的呼喚時,它並不只是被我們忽略而已,生活並不會繼續無應,我們忽略內在呼喚時,我們將冒著危險。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多馬斯福音》中的一句引言,它直接、清晰、有力地表明了一個基本事實:如果你讓內在的東西顯現出來,它有能力拯救你,喚醒你;但如果你不讓內在的東西顯現出來,它也有能力摧毀你。

raw-image

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卡爾·荣格的觀察得出類似的結論。他多年來與患者合作的經驗表明,那些以某種方式拒絕自己的靈魂、真實本性和內在深度的人,當他們真正希望得到

認可、實踐和生活時,如果他們忽略內在的呼喚,做出其他選擇,他們的無意識、真實本性將在他們的生活中造成混亂。多年來,荣格觀察到,他的許多患者忽視內在的呼喚,拒絕真實本性,會付出代價,這種代價可能表現為各種意外、疾病、災難等。

我也曾見過類似的情況。如果你正在聆聽這樣的節目,這代表著你以某種方式回應了內在的呼喚,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回應內在呼喚的方式有很多,而且最終我們對自己的內在深度要負責。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觀點。我們內在存在著某種東西,它不是我們方便時可以放下或拿起的東西。我們的自我往往以一種靈性物質主義的方式來對待它,我們只在它對我們有利時才接受它,不利時就放下它。但我們往往不去深入探究,我們的內在深度究竟希望我們做些什麼。在過去幾年裡,我嘗試更多地探索這一點。我提出了一種以真名和真實本性為中心的觀點,不再問真靈或真實本性能為我做些什麼,而是問我能為它做些什麼,它需要我做些什麼。首先,它需要我們傾聽,這是一件容易說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在告訴它我們想要什麼的事情。我們可能不是有意識地這麼做,但我們經常告訴神我們想要什麼,祈求這個、祈求那個,這種祈禱形式不是錯的,只要我們同時在傾聽。如果我們只是告訴神性我們想要什麼、希望發生什麼,而不真正傾聽,那麼我們實際上並不在傾聽。因此,我希望這個探索中的一部分是深度的傾聽。我不僅僅指傾聽我自己,這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希望我的話語和教導能成為你傾聽的手段,我不僅僅是指概念性的對話,而是一種聆聽內在寂靜之處的方式,聆聽你自己的呼喚,並回應它。這不是一種堅持、控制和追求自我的方式,而是一種真正面向讓你的內在深度顯現的取向。


Adyashanti 教導理念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倫斯的沙龍
76會員
146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羅倫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13
這篇文章探討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到的「非知情同意」陷阱,並以此延伸說明如何在各種情境中(例如:傳銷、詐騙、職場等)避免此類操控手法。文中分析了非知情同意的本質,並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在參與任何課程或活動前,能更獨立思考、理性評估,避免衝動決策,最終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2/13
這篇文章探討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到的「非知情同意」陷阱,並以此延伸說明如何在各種情境中(例如:傳銷、詐騙、職場等)避免此類操控手法。文中分析了非知情同意的本質,並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在參與任何課程或活動前,能更獨立思考、理性評估,避免衝動決策,最終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認為自己是誰?作者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自己是他們在頭腦中持有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Thumbnail
你認為自己是誰?作者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自己是他們在頭腦中持有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Thumbnail
聆聽內在的呼喚:回應真實本性的重要性 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或何種名稱來稱呼我們的真實本質,無論我們稱之為真實本性、靈性、靈魂、道、佛性、基督、虛無,或如我稍後引用的禪師王波所稱的「一心」,無論我們如何稱呼它,我們都知道這個深層的存在真理,即我們的本質,是非常嚴肅的。然而,這種真理在靈性或一般生活中並未
Thumbnail
聆聽內在的呼喚:回應真實本性的重要性 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或何種名稱來稱呼我們的真實本質,無論我們稱之為真實本性、靈性、靈魂、道、佛性、基督、虛無,或如我稍後引用的禪師王波所稱的「一心」,無論我們如何稱呼它,我們都知道這個深層的存在真理,即我們的本質,是非常嚴肅的。然而,這種真理在靈性或一般生活中並未
Thumbnail
你不必追尋愛,因為你就是變化中的愛! 你不需要追尋美,因為你內心承載著整個宇宙! 對於你認為生活所有方面的缺失,現在請閉⋯⋯
Thumbnail
你不必追尋愛,因為你就是變化中的愛! 你不需要追尋美,因為你內心承載著整個宇宙! 對於你認為生活所有方面的缺失,現在請閉⋯⋯
Thumbnail
🍀【療癒方式】: 遠距離靈氣療癒 🍀在療癒個案的過程之中,深深的釋放與清理個案內在與靈魂溝通對話中,看見此刻個案生命課題的癥結點,是如何的遮蔽原本所能夠判斷的靈性覺察?這當中有兩個重要的觀點。 🪴這一次所面臨的生命課題,如果能夠突破自己的盲點,覺察與看見,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正向良好的正面能量循
Thumbnail
🍀【療癒方式】: 遠距離靈氣療癒 🍀在療癒個案的過程之中,深深的釋放與清理個案內在與靈魂溝通對話中,看見此刻個案生命課題的癥結點,是如何的遮蔽原本所能夠判斷的靈性覺察?這當中有兩個重要的觀點。 🪴這一次所面臨的生命課題,如果能夠突破自己的盲點,覺察與看見,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正向良好的正面能量循
Thumbnail
還記得我在剛開始學身心靈的時候,最衝擊也最讓我解脫的概念就是:妳的念頭、妳的情緒並不等於你;你的外在標籤(工作、財富、地位、婚姻狀況)也並不等於你。而當你把認同從外在回到內在,你所執著的、煩惱的、痛苦的一切,瞬間都不再重要。 但妳竟是誰呢?當我們不再把認同放在外在種種?那真正的妳究竟是誰?「覺醒的你
Thumbnail
還記得我在剛開始學身心靈的時候,最衝擊也最讓我解脫的概念就是:妳的念頭、妳的情緒並不等於你;你的外在標籤(工作、財富、地位、婚姻狀況)也並不等於你。而當你把認同從外在回到內在,你所執著的、煩惱的、痛苦的一切,瞬間都不再重要。 但妳竟是誰呢?當我們不再把認同放在外在種種?那真正的妳究竟是誰?「覺醒的你
Thumbnail
聽見自己的聲音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得橫越過一大片悲傷的海洋,面對心中深藏的痛苦,憶起痛苦的由來和面貌,痛苦裡有給你的訊號。 先接受你的內在有一股悲傷感,那沉重的感覺一直讓你想要快樂,卻老是有一股後座力幫你拉回來。當你願意直視並且與痛苦共存,一切才有可能打開更大的包容。
Thumbnail
聽見自己的聲音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得橫越過一大片悲傷的海洋,面對心中深藏的痛苦,憶起痛苦的由來和面貌,痛苦裡有給你的訊號。 先接受你的內在有一股悲傷感,那沉重的感覺一直讓你想要快樂,卻老是有一股後座力幫你拉回來。當你願意直視並且與痛苦共存,一切才有可能打開更大的包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