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當下的力量》的第一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認為自己是誰?作者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說,他們相信自己是他們在頭腦中持有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這些思想和情感來自於過去和未來,而不是現在。當我們專注於過去或未來時,我們失去了對當下的控制。
因此,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真正的本質。作者稱之為「臨在」或「我本是」,它不是我們的思想或情感,而是我們存在於當下的感覺。這是一種在思緒之流(mental stream)中,體驗到一些不連續、可稱為「無念」(no-mind)的間隙,是一種深層的滿足感。
此外,作者還提到了「煩惱的根源」。他指出,人們的煩惱來自於他們對過去或未來的思考,而不是當下的經驗。當我們陷入思考時,我們創造了自己的煩惱,而且這些煩惱通常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最後,作者提醒我們,情緒是身體對心智的反應。情緒能夠真實呈現你當時的心智狀態。切記,千萬不要分析情緒,只要觀照它就好。
問與答
如何從心智的束縛中解脫?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力量,可以從心智的束縛中解脫,並且這是唯一的真正解脫。
首先,注意任何重複在腦海中冒出的思維模式,當一個旁觀者,以第三人視角觀看這個思考者,作為一個臨在的見證人,此外別忘了保持中立。進而你將能感受到比思維更高層次升起的一種意識臨在,亦即你的深層自我。與此同時,因為失去了你的認同,這些心智的喃喃自語不再獲得能量灌注,就可以停止這種無意識的思維過程。
你是誰?
1. 我們不是我們的心智:
人們通常認為自己是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總和。但實際上,這些都只是我們意識到的表面現象,只是一種幻覺,我們真正的本質比這要深遠得多。
2. 真正的自我:
我們內在的真正自我是超越心智的,是一種靈性的存在。這種自我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且能夠超越一切限制,包括文化、宗教和種族。
3. 本體:
它超越所有生命形式,不受生老病死所困,是你的真實本質。只有當心智靜止下來,當你全然專注並安住於當下,便能感受到本體。
如何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把你的注意力向內聚焦,去感受情緒的能量。首先,練習先專注在身體的內在能量場上,透過身體感受到與情緒產生連結,讓情緒如實展現。接著,你是觀察者,情緒是被觀察者,觀照各種情緒的浮現。最重要的是,當你有足夠的臨在意識,本體就會自動現前,而你將進一步體驗到從內在深處升起的「本體的喜悅」。
作者認為,基本上所有情緒都是來自同一個無分別性的原始情緒—痛苦和恐懼。痛苦源自於欲望,若想擺脫痛苦得先斬斷欲望的枷鎖;恐懼則是心智的產物,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它使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種種負面的想法和情感,要克服恐懼,我們需要超越心智,進入到真實本我的狀態中。
小結
本章主要強調了我們不是我們的心智,心智只是造成我們煩惱和痛苦的根源,我們真正的本質是一種靈性的存在。我們可以從心智中脫離出來,與真正的本我相連接。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處於臨在的狀態中,作好一個心智的觀察者,不被心智所束縛、不與心智產生認同。
書中喜歡的段落
1. 只要你與心智認同,就無法從痛苦中解脫。但如果你能將心智從權力的寶座上拉下來,本體就會自動現前,讓你明白它才是你的真實本我。
2. 真正的愛、喜悅和內在平安是沒有對立面的,它們並非心智的產物,而是超越心智之上。
3. 所有快樂和高漲的情緒本身,都蘊含了痛苦的種子;痛苦是歡樂的背面,它遲早會反過來操控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