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只襲擊女性的病」(上)──談《正發生》中女性自決的渴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一天我會想要孩子,但不是用一切來交換

  女性生養一個孩子,何以賠上前途與整個人生?

  Anne在大學主修文學,她聰穎有天賦,但當發現自己懷孕時,完成學業、成為教師變成遙遙之夢。六零年代的法國禁止墮胎,由國家制定的律法禁錮人之行為,箝制思想與話語,於是在墮胎被視為罪惡的年代,女性身體難以自主、性的規訓使人虛與委蛇,不僅離散情場的曖昧關係,也隔閡女性情誼。《正發生》書寫女性墮胎的地下經驗,不只是對於身體自主的渴望,更期盼解除性別的義務枷鎖,獲取生而為人的生命自由。

raw-image

厭女社會中的自由女性

行為放蕩的女人就會得那種病

  宿舍同學對安的警告,彰顯出社會對於「性」的戒慎恐懼,特別是女性的性。彼時的風氣,「性」對於女性難以公開談論,亦是羞辱女性的途徑,擁有性欲的女性被污名為齷齪骯髒。課本中被夾置的性愛相片、陷於曖昧的女性換來「賣弄風騷」的指稱,針對女性不檢點的指責在男女心中滋長,加固延續了厭女牢籠。舞會上人人皆想著同一件事,女性卻需要額外承擔「水性楊花」的恥辱,因厭女機制下的女性應當對性感到羞恥,「蕩婦羞辱」鑲嵌在日常中,規訓著一個人的思維、舉止、價值判斷、生活方式以及全部的人生。

raw-image
我一定是地球上最懂做愛的處女

  「性」對於女性乘載著罪愆的意義,亦背負著母職的神聖。從Brigitte的言談、在好友面前的自慰,看見內化厭女思想的女性如何壓抑自己的慾望,在曖昧中戰戰兢兢,嚮往美好愛情的同時,膽戰心驚自己挑錯男人;看似理解慾望的同時,抑制自己身軀的自由。這份禁錮除了是對女性身體自主的束縛,亦承載著性別職務的期待規訓。對女性來說,性不只是慾望與激情,女性的性無可避免地與子宮、生命孕育掛勾,更背負著可能成為母親的意義,也承擔更多的道德義務。

不可以這麼說,開玩笑也不行

  Brigitte是被厭女思想箝制的女性樣板,閒談意外懷孕的話題,Anne表態一定有辦法可以墮胎時,Brigitte的制止不只是國家律法約束,亦是這份律法背後承載的道德意識,墮胎不僅是國家認定的不合法,亦是道德上的罪行。因此當Anne向好友坦承身孕時,好友的割蓆並不令人意外,對Brigitte來說那不僅是牢獄之災的恐懼,亦是自身價值觀中認定的不合法。

raw-image
你沒有選擇

  厭女思想束縛女性行為,在無時無刻中懲戒違反規則的女性,Anne的有口難言、遭遇眾叛親離,落於沒有選擇的無助境地,是厭女所發揮的懲戒機制:「不守貞操的女性需承受巨大的痛苦」。

  作為被道德、律法排除的罪人,Anne面對的身心折磨,除了可能被蕩婦羞辱,更唯恐成為母親。為了走上自己想要的道路,Anne不得不走往地下途徑,在法治道德之外,毛線針是無助下自助 / 自主的堅韌決心,密醫的導管手術則顯示了幫助「被排除女性」的人依然是「被排除的女性」。在厭女社會中追求理想志業,Anne付出的代價是監禁的脅迫,是可能以生命作償,女性自我實現需要承擔的成本在此一覽無遺。 

  面對厭女社會赤裸裸地壓制與排擠,Anne的選擇展現女性的自由意志,亦折射出女性自主的勇氣與決心。經歷未婚懷孕的恐懼和違法墮胎的冒險與痛苦,使其淬鍊出自由生命的道路。Anne是自由的靈魂,其不受法律道德規訓,跳脫厭女邏輯,在人人告知別無選擇之下,堅定地為自己作出決定,朝自己想要的人生邁進。對制度的反叛讓Anne得以走上想要的路途,但女性因此自由且自主了嗎?為何Anne甘冒失去生命、被監禁、被視為蕩婦的風險也要捨掉一個孩子、不願成為未婚媽媽?「新生命」與「母職」何以是女性成就自我需要捨棄的包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毫無頭緒的沙龍
4會員
15內容數
毫無頭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5
我22歲那年,台灣棒球在12強裡以4:0擊敗日本全職業棒球隊拿下冠軍。睽違32年,打破1992年的奧運銀牌,拿取金牌,並終結日本隊本年度的27連勝。而日本隊則在九場無一敗的情況下,於冠軍賽中敗給中華隊,且本場被盜兩壘、還完全未站上三壘。 這大概會是以後的編劇素材吧。現在的台灣大概正是風起雲湧的
2024/11/25
我22歲那年,台灣棒球在12強裡以4:0擊敗日本全職業棒球隊拿下冠軍。睽違32年,打破1992年的奧運銀牌,拿取金牌,並終結日本隊本年度的27連勝。而日本隊則在九場無一敗的情況下,於冠軍賽中敗給中華隊,且本場被盜兩壘、還完全未站上三壘。 這大概會是以後的編劇素材吧。現在的台灣大概正是風起雲湧的
2024/11/25
中華隊贏球的隔天早上,心血來潮出門吃了早餐。外帶鼻孔先生的奶酥厚片,去戶外立食咖啡店supiido點一杯冰拿鐵,坐在木頭板凳上曬著秋日陽光,面對著傳統閩式的大面紅牆嗑掉這悠閒上午。 這一切都發生得突然,在時光中流轉的人並不總是主動抉擇了什麼而向前行,更多僅是矗立著就被浪潮般的事件襲上,因而學會了適
2024/11/25
中華隊贏球的隔天早上,心血來潮出門吃了早餐。外帶鼻孔先生的奶酥厚片,去戶外立食咖啡店supiido點一杯冰拿鐵,坐在木頭板凳上曬著秋日陽光,面對著傳統閩式的大面紅牆嗑掉這悠閒上午。 這一切都發生得突然,在時光中流轉的人並不總是主動抉擇了什麼而向前行,更多僅是矗立著就被浪潮般的事件襲上,因而學會了適
2024/02/28
去年想接觸財經知識於是聽了「大人學」的Podcast,第366集提到了《致富的特權》,講述央行貨幣政策、利率政策如何造就當前經濟環境。 2024的總統大選,不再聚焦於國家路線、國安國防,民生內政、高房價議題聲勢上漲。近期,Podcast節目「斐姨所思」第141集再次重提本書,採訪《致富的特權》作
2024/02/28
去年想接觸財經知識於是聽了「大人學」的Podcast,第366集提到了《致富的特權》,講述央行貨幣政策、利率政策如何造就當前經濟環境。 2024的總統大選,不再聚焦於國家路線、國安國防,民生內政、高房價議題聲勢上漲。近期,Podcast節目「斐姨所思」第141集再次重提本書,採訪《致富的特權》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也許有天我會想要小孩,但不是用我的整個人生來換。」 《正發生》改編法國作家安妮·艾諾的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片名直白的揭示了女性在社會裡的處境,無論年代遞變,無論年齡多寡,這件事時至今日依舊持續上
Thumbnail
「也許有天我會想要小孩,但不是用我的整個人生來換。」 《正發生》改編法國作家安妮·艾諾的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片名直白的揭示了女性在社會裡的處境,無論年代遞變,無論年齡多寡,這件事時至今日依舊持續上
Thumbnail
有一天我會想要孩子,但不是用一切來交換   女性生養一個孩子,何以賠上前途與整個人生?   Anne在大學主修文學,她聰穎有天賦,但當發現自己懷孕時,完成學業、成為教師變成遙遙之夢。六零年代的法國禁止墮胎,由國家制定的律法禁錮人之行為,箝制思想與話語,於是在墮胎被視為罪惡的年代,女性身體難以自
Thumbnail
有一天我會想要孩子,但不是用一切來交換   女性生養一個孩子,何以賠上前途與整個人生?   Anne在大學主修文學,她聰穎有天賦,但當發現自己懷孕時,完成學業、成為教師變成遙遙之夢。六零年代的法國禁止墮胎,由國家制定的律法禁錮人之行為,箝制思想與話語,於是在墮胎被視為罪惡的年代,女性身體難以自
Thumbnail
1963年,法國仍禁止墮胎,安妮.艾諾以自傳體小說述說年輕時墮胎的經歷,無助、憤怒還有瀕臨死亡的體驗。
Thumbnail
1963年,法國仍禁止墮胎,安妮.艾諾以自傳體小說述說年輕時墮胎的經歷,無助、憤怒還有瀕臨死亡的體驗。
Thumbnail
《正發生》與《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在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公布時,電影《正發生》的題材十分吸引我,盼到台灣上映後不久,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得主Annie Ernaux,正好又是該電影原著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的作者,更是讓人期待。 電影是較平鋪直敘的白描手法,主角安(Anne)突然懷孕再到墮胎的
Thumbnail
《正發生》與《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 在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公布時,電影《正發生》的題材十分吸引我,盼到台灣上映後不久,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得主Annie Ernaux,正好又是該電影原著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的作者,更是讓人期待。 電影是較平鋪直敘的白描手法,主角安(Anne)突然懷孕再到墮胎的
Thumbnail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子宮」當女性的子宮成為自由派和保守派角力的物品、變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但是卻沒有人在乎任何一個女性的聲音。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要尊重生命、保留傳統價值,但這些過程是不是才將人視作一個物品看待,而失去尊重身而為人的價值呢?
Thumbnail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子宮」當女性的子宮成為自由派和保守派角力的物品、變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但是卻沒有人在乎任何一個女性的聲音。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要尊重生命、保留傳統價值,但這些過程是不是才將人視作一個物品看待,而失去尊重身而為人的價值呢?
Thumbnail
《正發生》是一場文學性的「墮胎」,鏡頭如筆墨書寫著女性生來的陣痛,孕育生命的子宮剝奪了女孩的外在身分,當時的律法形同沒有防護的男性生殖器,強行灌入她們應當自主的身體,因而懷上了名為「母親」的種,社會集體的壓力化成了不健全的胎動,一拳拳打在內壁那樣強烈,而少女的哀嚎聲只能在產道間低迴,像被噤聲的失語始
Thumbnail
《正發生》是一場文學性的「墮胎」,鏡頭如筆墨書寫著女性生來的陣痛,孕育生命的子宮剝奪了女孩的外在身分,當時的律法形同沒有防護的男性生殖器,強行灌入她們應當自主的身體,因而懷上了名為「母親」的種,社會集體的壓力化成了不健全的胎動,一拳拳打在內壁那樣強烈,而少女的哀嚎聲只能在產道間低迴,像被噤聲的失語始
Thumbnail
  當一個嬰兒在被期待、準備周全的環境與時間降生,那將是一個祝福與希望的開始;但若是非預期懷孕,那加諸於身心的,將是無窮無盡的苦難──   而這最重要的女性/母親,卻也往往最被無視。   (本文有雷及個人觀點,還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當一個嬰兒在被期待、準備周全的環境與時間降生,那將是一個祝福與希望的開始;但若是非預期懷孕,那加諸於身心的,將是無窮無盡的苦難──   而這最重要的女性/母親,卻也往往最被無視。   (本文有雷及個人觀點,還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春陽和煦,世間萬物萌動著蓬勃的春意,年輕的軀體中,對生命最原始的慾望亦騷動著年輕的心。年輕女孩掩藏不住渴望地彼此談論男孩與性愛,但矛盾的是,整個氛圍是如此激烈的燃燒著慾望,卻又鄙視慾望的存在,否定「性」以後接踵而至的現實。
Thumbnail
春陽和煦,世間萬物萌動著蓬勃的春意,年輕的軀體中,對生命最原始的慾望亦騷動著年輕的心。年輕女孩掩藏不住渴望地彼此談論男孩與性愛,但矛盾的是,整個氛圍是如此激烈的燃燒著慾望,卻又鄙視慾望的存在,否定「性」以後接踵而至的現實。
Thumbnail
在準備及承受墮胎當下,女人的下體不再是神秘、充滿誘惑引人探索的性感象徵,亦非散發母性光輝、作為生命起源的聖潔甬道,而是充滿血水、分泌物和破碎組織的脆弱器官──沒有社會意義,不用承擔母親的責任,不用拿來配合性交之用途,而回歸到最原始的肉體本身。痛覺儘管折磨,卻也是最直接、有效讓我們意識專注於肉身的感受
Thumbnail
在準備及承受墮胎當下,女人的下體不再是神秘、充滿誘惑引人探索的性感象徵,亦非散發母性光輝、作為生命起源的聖潔甬道,而是充滿血水、分泌物和破碎組織的脆弱器官──沒有社會意義,不用承擔母親的責任,不用拿來配合性交之用途,而回歸到最原始的肉體本身。痛覺儘管折磨,卻也是最直接、有效讓我們意識專注於肉身的感受
Thumbnail
墮胎,絕對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對於每一個生命的逝去都是無比沉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性在墮胎後,或是其實是一般流產的狀況下,都會感受到痛苦,更多的是罪惡感,相信我,真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一直去墮胎,會做這個決定,他的處境肯定不容易。
Thumbnail
墮胎,絕對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對於每一個生命的逝去都是無比沉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性在墮胎後,或是其實是一般流產的狀況下,都會感受到痛苦,更多的是罪惡感,相信我,真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一直去墮胎,會做這個決定,他的處境肯定不容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