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記】《致富的特權》

2024/02/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去年想接觸財經知識於是聽了「大人學」的Podcast,第366集提到了《致富的特權》,講述央行貨幣政策、利率政策如何造就當前經濟環境。

2024的總統大選,不再聚焦於國家路線、國安國防,民生內政、高房價議題聲勢上漲。近期,Podcast節目「斐姨所思」第141集再次重提本書,採訪《致富的特權》作者之一的吳聰敏教授。


一、「阻升不阻貶」的貨幣政策

央行長期操縱臺幣匯率於三十兌一美元,對此說法為「對經濟有利」。當臺幣匯率較低時,的確有助於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吳聰敏教授表示,防止臺幣升值違反價格機能,實際為犧牲民眾購買力、加惠出口商。 此一挫舉注定了出口商的財富增長,仰賴進口商品的產業邁向致富門檻則更高,例如咖啡、麵粉……。


二、長期低利率影響房價?

吳聰敏教授表示,房價飆漲因素眾多,低利率的確是肇因之一。

利率高低影響銀行的定存、貸款,利率提高有助於存錢、收回流通現金;利率降低則有助於放貸、提高市場資金,影響通膨。吳聰敏教授指出,物價主要受油價、電價影響,臺灣油電國營,行政院底下的物價小組控管市場物價一致上揚幅度,導致的結果為政府補助台電吸收虧損、未能反應低利率實際的通膨程度。 因此,央行不需透過調整利率控制市場金流,通膨或緊縮由行政院控制物價穩定,央行的景氣對策僅需採用匯率操縱、持續阻升臺幣匯率、維持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長期匯率操縱、低利率策略的情況下,國內市場資金流竄,通膨雖未反應在物價上揚,但顯現在房價飆漲上。吳聰敏教授表示,股票、房產皆是資產,在投資預期心理下,民眾對於房地產的信心不減,房價則難以下跌。政府方面可以透過施政製造房產購買門檻、預告房市低迷,降低民眾購屋需求,緩解房市熱絡。


三、央行盈餘實為與民爭利?

低利率除了製造通膨,影響物價、房價,還使得央行得以創造龐大盈餘。長期的低利率背後實際有一共犯結構支撐。


・央行千億的龐大盈餘

吳聰敏教授指出,央行盈餘佔財政收入佔比一定程度。龐大的盈餘彌補財政收入,提高預算編列,行政單位、主計處、財政部皆樂見其成,央行因此具備一定影響力及話語權。然而,一國央行是否以盈利為營運目標?美國聯準會(Fed)的目標在於物價穩定、保障最大就業,反觀臺灣央行卻能獲取龐大盈餘,這是如何達成的?


・外匯存底?隱形賦稅?

首先,央行如何干預外匯市場,操作阻止新臺幣的升值? 央行透過發行新臺幣購買大量外匯(美元),在市場釋出大量臺幣,收回美元,達成新臺幣的阻升。央行因此擁有極高的「外匯存底」。 然而大量外匯在國內利率極低的情況下難以獲利,央行將購買進的美元匯入美國市場,購買債券、公債,透過國與國的利差賺取大量盈餘。 吳聰敏教授認為,央行透過匯率操縱、低利率套取大量盈餘,行政單位亦受惠於此。然而長期不調升利率,實際是向人民徵收了隱藏稅賦。


四、央行決策風格迷霧獨斷?

綜觀上述央行的匯率操縱、低利率劇烈影響民生問題,然而結構力量的支撐使得央行決策風格偏向獨斷,無論內部研究、外部討論皆匱乏稀少。 ・內部風格獨斷 吳聰敏教授曾任職央行理事,任內發現研究部門未針對政策執行進行實質研究,而是專門翻譯文獻呈予高層閱讀。另外,教授在節目提及有聞央行研究小組蒐集外界對央行的批評指教,面對不同意見,央行並非採行檢討溝通,而是進行辯護。由此見得,央行內部檢討機制匱乏,針對意見相左採取專斷風格。


・外部討論沉於冰山之下

在外部討論上,由於央行決策不透明,有限資料的釋出難以協助研究。教授亦指出,央行龐大外匯的會計報告亦不透明,在在顯示針對央行的檢查監督力量薄弱。無論是學術研究、公告討論皆仰賴大量的資料分析,在訊息不清、報告缺乏的情形下研究和議題的討論窒礙難行,各方皆難以確實評價央行的決策。吳教授認為,相關部門若未能意識問題,關於央行的策略判斷、研究的資源挹注則難以提升,是惡性循環。

在央行以龐大盈餘與行政部門勾連,國內金融界、學術界、媒體皆難以撼動央行決策時,如何打破共犯結與改變施政方向?


・外部壓力形成,央行透明度提升

吳聰敏教授指出,足夠的外部壓力有機會鬆動結構。美方近年公布《匯率操縱國》的名單,要求各國公布干預外匯市場的報告,否則提升關稅。央行在此壓力下,逐漸釋出資料訊息。在外部壓力鬆動共犯結構的同時,吳教授說明,國內則仰賴公民參與,若民生議題聲勢上漲,則希冀民間多元討論,民間以選票監督政府施政將有助於議題的形成。


【後記】

吳聰敏教授在節目提及,臺灣央行於1961成立,機構四大目標為:維持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對內對外幣值穩定、協助經濟發展,反觀臺灣央行實際上的作為卻更多聚焦在「獲利」上。范琪斐在節目亦提及,一國出口量高不全然代表經濟好,的確近年的「體感貧窮」、「工作貧窮化」、「租屋黑市」皆是國內外亟欲解決的問題。

我回想經濟史課堂上,老師諷刺過:「我們需要熱絡的房地產事業嗎?或其實將資金挹注在產業升級上更有利於正向的經濟循環?」

政府的角色能是什麼?除了透過「價廉」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是否還能期待「物美」如台積電的晶片產業上?對於「振興經濟」、「發大財」是否能有更為公正的策略機制?

3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