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三兄弟,陽剛之氣比較足,打鬧廝殺之聲,終日不絕於耳。我排行老么,大多是扮演跟屁蟲角色,想稱“大俠”機會不大。自小跟二哥到小書店,看連環圖「七俠五義」「水滸傳」和「還珠樓主」文字本的「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等,經常都會被大哥活逮,因為父親不准。主要是書籍老舊,多從大陸帶來,當年,「肺病」多經由書籍傳染,因此嚴禁,被罰扣零用錢,也就終止了入門習武的機會。
當年「中央日報」家家都有,副刊有許多精彩的文章,我則偏愛「成鐵吾」所寫的清朝秘史「年羹堯新傳」,描述「雍正皇帝」與反清復明俠客們的鬥爭,算是早期武俠小說的開端。接著「大華」、「自立」、「民族」三家晚報,也推出「臥龍生」「諸葛青雲」的「飛燕驚龍」和「紫電青霜」、「獨抱樓主」也推出「碧玉弓」「古玉玦」等長篇連載的武俠小說。許多上班族下班後,都會到各地報館公佈欄匆匆一看,津津樂道,練完武功,才會騎車或乘公車回家。
高中時代的武俠小說更為盛行,新興作家雲起,書店林立,真有目不暇給的感覺。書店老闆見我天天報到,習武虔誠頗為感動,特請我下課後幫他看店,他好去送晚報賺點外快,我也樂得從此天天看到最新的出版。這段時間的作品良莠不齊,其中的「司馬翎」、「蕭逸」、「上官鼎」和「古龍」是佼佼者,尤其「古龍」的奇招特多,比較生動,以至於後來許多作品,都拍成了電影。
家族中有一長輩,應該很有錢(是根據每年過年,給我紅包金額而猜測),知道我愛看武俠小說,就帶我去他書房,由於他愛乾淨,都是直接向中華路「呂氏書局」訂的,滿滿一書架。是我第一次見過有如此多的藏書。他教我選看香港「蹄風大師」的「清宮劍影錄」述說「呂四娘和江南七俠」的故事,除了封面是銅版紙彩色印刷,內頁還有插畫,讓我大開眼界。也介紹「高陽」和「南宮博」的歷史小說,兩位大師雖算不上武俠作家,但史學和文學的底蘊頗深,我也從中學習到不少。再看到「金庸大師」的大作群書,令人服倒,他的作品將依朝代歷史為綱領,逐步將小說依照歷史事件來推演,再依武俠門派分別公平定性。自成一派,讓人無法超越,只能順著他的佈局,撰寫旁枝而無法突出。看完後我認為我的武功,已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從此常以大俠自居。
電影是第八藝術,結合了聲光之美閃亮登場,立刻吸住我的眼球。好來塢拍的「十字軍東征」、「圓桌武士」、「華倫王子」、「俠盜羅賓漢」等中古世紀戰鬥大片,服飾華麗金戈鐵馬,足以我響往許久。「加勒比海」的海盜劍擊片,將十六世紀「大海洋的帝國主義」美化到了極點,同學見面都是以手為劍,「鏘鏘」一鬥為禮。美洲大陸西部武俠的牛仔決鬥,已經一直影嚮到現在,「錦繡大繡」是部經典巨作,男女主角夾在兩大家族勢力下,仍能保持信念,維護自我堅持的道義。電影除了打架槍戰外,也學到尊重女重和俠客榮譽精神。
國產片是比較落後的,穿著平劇戲服,找個刀馬旦耍耍花槍,唬弄觀眾是不會成功的。此時日本武士道影片出道,「三船敏郎」、「仲代達矢」的「宮本武藏」最為經典。決鬥前路過廟宇,「武藏」「敬神不拜神」充分張顯武士的風格。東方的刀劍拳腳,總要比西洋槍子彈要接地氣的多。香港導演「張徹」找「王羽」、「姜大衛」、「狄龍」拍的「獨臂刀」、「獨臂刀王」等武打片,詮釋了中國陽剛武俠、英雄情誼。總算將市場搶回。至於後來「李小龍」、「成龍」的現代武俠片,更是國片立足世界代表。
如今年事已高,少年時的志在千里的豪氣不再,也了解舉世武功只是種夢幻,而武俠的真諦和精神卻是永在心頭。每次旅遊都會觸景生情,「少林寺」依然存在,子弟眾多。「華山論劍』則人物全非,『大漠』中舉步維艱,更別提如何縱橫千里,「天山」之高且長,西方「王母廟」還在,「雪狐」還能下得了山施展拳腳?「峨眉山」未見「滅覺師太」,而潑猴橫行猶如攔路強盜,「荊襄古城」猶存,郭靖、黃蓉今何在?「釣魚城」雄據「嘉陵江」畔,大元「蒙哥」「上帝之鞭」止步於此,心中豪放悅愉之情,能與古人俠客神交,久久無法忘懷。(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