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社群一段時間,其實我已經做好即使我對別人好,但別人不一定會對我好的心裡準備,我的開心只是源於我喜愛創作的心態和吸收新的東西、知識的愉悅感。 我習慣獨處的時間比較長,而且我也不喜歡一直打擾別人挖別人的隱私,到現在我其實對於為什麼要用粉絲數區別人的動作感到疑惑,而且還需要別人在網路捧自己的也感到疑惑,跟好友聊天她們說,虛榮感她們很需要。 因為現實挫折感需要網路來填補?也需要別人的無限捧讓自己感到愉悅? 也許生活的忙碌讓我不用需要這些虛榮感去填補吧!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雪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25
近期跟好友聊天,她跟我私訊不要在IG文章留笑臉的符號會讓人感到疑惑,有些人會因為這樣私下靠北妳。 相當久的網路好友這樣提醒,她跟我反應即使沒有惡意也沒詆毀對方的留言,對方也會因為不相關的留言感到非常不開心跟覺得自己有付出的貼文,沒有過高的共鳴跟稱讚就
2023/07/25
近期跟好友聊天,她跟我私訊不要在IG文章留笑臉的符號會讓人感到疑惑,有些人會因為這樣私下靠北妳。 相當久的網路好友這樣提醒,她跟我反應即使沒有惡意也沒詆毀對方的留言,對方也會因為不相關的留言感到非常不開心跟覺得自己有付出的貼文,沒有過高的共鳴跟稱讚就
2023/07/13
我發現小紅書為了增加人數使用在社群用line、FB、Dcard不斷的打廣告,一直用來做年齡區分和對立。 其實我很大的疑問!幼稚園小朋友不用小紅書就是老人嗎?小學生不用小紅書就是老人嗎?
2023/07/13
我發現小紅書為了增加人數使用在社群用line、FB、Dcard不斷的打廣告,一直用來做年齡區分和對立。 其實我很大的疑問!幼稚園小朋友不用小紅書就是老人嗎?小學生不用小紅書就是老人嗎?
2023/07/02
我很宅有時比較浸淫於可以增長我腦袋內容的影片、文章、新聞,娛樂就是連續劇、動畫、遊戲。 我現實也會跟人聊天, 我不是一個多會說話的人,一直覺得自己要更加學習說話的技巧,每天不斷的練習,有新的內容偶爾就會分享給別人,讓自己不要遺忘說話。
2023/07/02
我很宅有時比較浸淫於可以增長我腦袋內容的影片、文章、新聞,娛樂就是連續劇、動畫、遊戲。 我現實也會跟人聊天, 我不是一個多會說話的人,一直覺得自己要更加學習說話的技巧,每天不斷的練習,有新的內容偶爾就會分享給別人,讓自己不要遺忘說話。
你可能也想看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與自己獨處,不是為了遠離朋友圈,而是在融入朋友圈的過程中,擁有內在的獨立,從容、自信的強大內心,才能真正自在、自由地享受生活!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與自己獨處,不是為了遠離朋友圈,而是在融入朋友圈的過程中,擁有內在的獨立,從容、自信的強大內心,才能真正自在、自由地享受生活!

喜歡包裝精緻,不輕易讓他人看出心中另一面,或許這是一種保護機制不讓他人輕易讓自己受到傷害
但......這樣活快樂嗎?

喜歡包裝精緻,不輕易讓他人看出心中另一面,或許這是一種保護機制不讓他人輕易讓自己受到傷害
但......這樣活快樂嗎?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最近上課的時候,發現自己在某一個地方打轉了,感覺就像心智跟內在拔河似的。事緣那時正在做一個分享練習,發覺自己某部份很想得到別人的認同,但另一方面,很擔心自己會不斷地滿足他人,就會失去自我……

最近上課的時候,發現自己在某一個地方打轉了,感覺就像心智跟內在拔河似的。事緣那時正在做一個分享練習,發覺自己某部份很想得到別人的認同,但另一方面,很擔心自己會不斷地滿足他人,就會失去自我……

看這篇之前問自己......害怕他人覺得你很可憐自己一個人嗎?對一個人的獨處畏懼嗎?🤔
網路的發達,社群的興起,人與人所相處的時間愈來愈長,更多的藉由社群軟體與對方互動,再小的芝麻小事都希望大家知道,另外會覺得自己很重要,沒有你不行,嘗試過一周沒有上社群,那群口說的朋友,有找你嗎...

看這篇之前問自己......害怕他人覺得你很可憐自己一個人嗎?對一個人的獨處畏懼嗎?🤔
網路的發達,社群的興起,人與人所相處的時間愈來愈長,更多的藉由社群軟體與對方互動,再小的芝麻小事都希望大家知道,另外會覺得自己很重要,沒有你不行,嘗試過一周沒有上社群,那群口說的朋友,有找你嗎...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我們的社交軟件裡,有不少好友,有的人,好友語千以上包括我自己。但是你打開IG,Line,微信,臉書,真的沒有幾個人在乎你,大家都在發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在等你去點贊留言,當然,你不點贊,也沒有關係,大家本來也就是網絡朋友,現實中,不太熟, 再想一想, 你自己本身不也是跟大家一樣。
我們的社交軟件裡,有不少好友,有的人,好友語千以上包括我自己。但是你打開IG,Line,微信,臉書,真的沒有幾個人在乎你,大家都在發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在等你去點贊留言,當然,你不點贊,也沒有關係,大家本來也就是網絡朋友,現實中,不太熟, 再想一想, 你自己本身不也是跟大家一樣。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有那麼一個時刻,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懂我,也沒有人願意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也因此在那個虛情假意的社群中,要示弱自己,成了一種壓力,每當聽到有人說「加油」的時候,總覺得我好像不該悲傷、不該難過,只想給大家一種樂觀、開朗、獨立的自己,也因此低潮文章在那,似乎成了一種討拍文,但非我所想,逐漸,我不敢多贅

以下大多是個人經驗談,分享給有同樣焦慮的人,希望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寫完之後發現蠻長的,建議腦袋有餘裕時再來看(?)
E
這篇算是這篇文章的衍生文,前陣子看到噗浪上的留言,讓我對這件事有新的想法。其實不只是畫圖,若涵蓋所有創作類型的話(寫文、影片、Podcast..等等都是)也可以通用,確實有人把

以下大多是個人經驗談,分享給有同樣焦慮的人,希望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寫完之後發現蠻長的,建議腦袋有餘裕時再來看(?)
E
這篇算是這篇文章的衍生文,前陣子看到噗浪上的留言,讓我對這件事有新的想法。其實不只是畫圖,若涵蓋所有創作類型的話(寫文、影片、Podcast..等等都是)也可以通用,確實有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