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屆台北電影節|《盛琴光年》Bread and Salt短評:在瑣碎的日常裡,疊映恐同與種族歧視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不覺,來到北影觀影筆記的最後一篇。這次選的電影是來自波蘭的《盛琴光年》,當時選這部片完完全全只是出於一個膚淺的理由,畫面和音樂美地不像話!實際看完之後,覺得這部電影真正可觀之處在於無痕的日常感營造功夫。事後查資料之後才發現導演達米安.柯楚大量起用素人演員,難怪他們之間無論嬉鬧或閒聊,看起來都帶有紀錄片的真實感。
這是唯一一部我和友人J看完之後,兩人意見完全分歧的電影,J走出影廳跟我說:「在幹嘛?它完全沒有情節耶」不過,我認為正是這種純粹呈現角色日常狀態,但卻能在這種稀鬆平常的情節中逐漸堆疊、醞釀潛在威脅,終致爆發的那一刻,是整部電影最迷人之處。
《盛琴光年》的情節非常簡單,劇情講述長年在華沙深造的年輕鋼琴家Tymek,趁暑假回到家鄉小鎮。Tymek與弟弟還有一群兒時玩伴重逢,成天四處遊蕩嬉鬧,一起窩在阿拉伯人經營的沙威瑪餐廳聊天,卻始終心不在焉,彷若始終有一道隱形厚牆阻隔在他與朋友們之間。無論是球場裡碰到的少年男孩唱的恐同饒舌、男性友人對阿拉伯人公開惡意的種族歧視玩笑又或是在公車上目睹阿拉伯人遭陌生人譏笑辱罵甚至竊走私人物品,這些情節看似薄弱,卻在無形中助長著危機火苗的引燃。同時也大幅增強了Tymek袒露自己真實性傾向的阻力,他的「冷漠姑息」,就是最好的明哲保身之道。
《盛琴光年》之所以是一部幾乎「去情節化」的電影,絕大部分歸功於對於典型戲劇高潮之顛覆。整部電影衝突的最高峰無疑是在沙威瑪餐廳,Tymek與一群波蘭友人和阿拉伯人的群毆戲碼,導演卻以噤聲、降低畫質的「監視器」獨立視角,引領觀者「旁觀」衝突從醞釀終至爆發的過程,最後畫面逐漸清晰,我們看見躺臥在血泊,失去呼吸心跳的Tymek弟弟。
片尾,Bread and Salt字樣被置放在畫面的兩端,阿拉伯人說,在他們的文化裡,那代表著兄弟之間堅定不移的情誼。鋼琴聲響起,音樂廳的燈光逐漸熄滅,Tymek曾對著他燃不起性慾的女生說,蕭邦在得知妻子逝去後,仍完成了他最後一場演出,但是要求要熄滅所有燈光。琴聲綿延,Tymek的孤絕與哀慟化作音符,隨著光線一同消融於空氣中。
總體來說,《盛琴光年》前半部分呈現許多瑣碎片段的日常,但後半段的收束皆可以看出其互文與揭露伏筆之處,可以說同時兼具「紀錄片的真實性」與「劇情片的文學性」。不過,電影反覆採用中斷黑屏的方式作為轉場,情緒不斷被中斷,看不出具體效用為何。這點我和J的想法較為一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42內容數
在碎片化的資訊時代裡,電影和戲劇只是人們短暫的消遣娛樂。然而,每部用心的影視作品背後都有諸多可以探討審視的面向,此專題聚焦於市面上各類型的電影和戲劇影集,期望以之作為面向個人內心、外在社會和世界的載體,獻給每一個不只把電影戲劇當作倏忽即逝的享樂的你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陌熙儲藏室 的其他內容
《換軀俱樂部》裡女主角Leyla說,有沒有可能,人天生的一副身體,就比另外一副來得痛苦或快樂?那麼,如果拖著一副「注定要痛苦」的軀殼去無止盡狂歡與享樂,會不會倒頭來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徒勞?如果,如果這世上真的有機會和另一個陌生人交換身體,我們有辦法獲得不一樣的人生嗎?
《呼叫愛美子》是一部殘酷的成長物語,看完真有一股衝動想替片中的小女孩愛美子獻唱林宥嘉的〈天真有邪〉。開場的幾個事件精準地疊加出愛美子鬼靈精怪、活潑傻氣的形象,她喜歡盯著母親下巴上的痣,還有哥哥浩太禿了一塊的頭頂,她本該是個稚嫩憨傻的淘氣女孩,然而,母親的意外流產讓一切都變了調。
社群媒體大舉進佔我們的生活,限時動態成了一列又一列精美華麗的展示窗,講究擺盤的美食照、套上柔膚濾鏡的自拍照、人聲鼎沸的酒局、KTV包廂又或者愜意陶醉的海外度假旅行照,種種艷麗的、炫目的皆是當代文明下人類集體的夢想碎片,儘管嚴重與現實斷裂,卻讓人深深著迷,浸淫於其中無法自拔。
《王子大戰打火英雄》的故事採倒敘手法推進,臨終前的王子Alfredo夢迴年少時段,當時氣候暖化,森林大火頻傳,深受森林靈性與樹木挺拔英姿吸引的王子,告別皇室家人,投入打火行列誓言捍衛地球。進入消防隊受訓的Alfredo,愛上了他的訓練員——非裔消防男孩Afonso。
《桃出真相》以極細膩內斂的陰性視角,摻雜魔幻寫實主義的色彩,搭配詭譎高頻的人聲吟唱配樂,微觀賦予自然萬物猖狂的戲劇張力,亦引領觀眾透視Robin內心的堅韌、執拗、破碎與痴狂。所有出現在電影裡的物件與象徵都將成為想像落腳之處。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這是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廣為流傳的金句,也是前民進黨黨工在臉書上痛訴遭承攬黨部工作的導演「輝哥」性騷擾時所引用的台詞。戲劇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的殘酷真實,作為一面鏡子引領觀眾看向人生百態。不過,當沉重的真實令人難以負荷,戲劇也可以不只是一面鏡子,而成為一把直面創傷的利
《換軀俱樂部》裡女主角Leyla說,有沒有可能,人天生的一副身體,就比另外一副來得痛苦或快樂?那麼,如果拖著一副「注定要痛苦」的軀殼去無止盡狂歡與享樂,會不會倒頭來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徒勞?如果,如果這世上真的有機會和另一個陌生人交換身體,我們有辦法獲得不一樣的人生嗎?
《呼叫愛美子》是一部殘酷的成長物語,看完真有一股衝動想替片中的小女孩愛美子獻唱林宥嘉的〈天真有邪〉。開場的幾個事件精準地疊加出愛美子鬼靈精怪、活潑傻氣的形象,她喜歡盯著母親下巴上的痣,還有哥哥浩太禿了一塊的頭頂,她本該是個稚嫩憨傻的淘氣女孩,然而,母親的意外流產讓一切都變了調。
社群媒體大舉進佔我們的生活,限時動態成了一列又一列精美華麗的展示窗,講究擺盤的美食照、套上柔膚濾鏡的自拍照、人聲鼎沸的酒局、KTV包廂又或者愜意陶醉的海外度假旅行照,種種艷麗的、炫目的皆是當代文明下人類集體的夢想碎片,儘管嚴重與現實斷裂,卻讓人深深著迷,浸淫於其中無法自拔。
《王子大戰打火英雄》的故事採倒敘手法推進,臨終前的王子Alfredo夢迴年少時段,當時氣候暖化,森林大火頻傳,深受森林靈性與樹木挺拔英姿吸引的王子,告別皇室家人,投入打火行列誓言捍衛地球。進入消防隊受訓的Alfredo,愛上了他的訓練員——非裔消防男孩Afonso。
《桃出真相》以極細膩內斂的陰性視角,摻雜魔幻寫實主義的色彩,搭配詭譎高頻的人聲吟唱配樂,微觀賦予自然萬物猖狂的戲劇張力,亦引領觀眾透視Robin內心的堅韌、執拗、破碎與痴狂。所有出現在電影裡的物件與象徵都將成為想像落腳之處。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這是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廣為流傳的金句,也是前民進黨黨工在臉書上痛訴遭承攬黨部工作的導演「輝哥」性騷擾時所引用的台詞。戲劇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的殘酷真實,作為一面鏡子引領觀眾看向人生百態。不過,當沉重的真實令人難以負荷,戲劇也可以不只是一面鏡子,而成為一把直面創傷的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迴響於耳的固定音高、隨著變聲期消逝的純真,《去唱卡拉OK吧!》是一部以搞笑幽默包裝的青春成長故事,它以明快的故事節奏以及鮮明的角色形象,讓觀眾總能被荒誕的詼諧片段逗樂,同時也以兩個乍看毫無共通性的角色間的真摯互動,側寫少年面對改變與青春消逝時的躊躇不前......
Thumbnail
《彼此的日子》鏡頭彷彿兩個平行時空間交錯推進,兩段故事分別展現了三名角色相處時的面貌,離不開的試洪常秀總愛將角色「送上餐桌」共食的導演印記。這次的好看之處不只在「餐桌之上」,就連「餐桌之下」的貓咪都成了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一環。最有意思的在於兩段故事中產生「交集」的時刻,舉例像是:先後用辣椒醬拌泡麵、
Thumbnail
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舌尖上的禪》是一部跟飲食生活有關的作品,作品裡帶著淡淡的禪味,劇情沒有太震盪的起伏,大部分的情節,就只是很平常的煮食,與主角阿勉信手捻來的生活想法,如果你喜歡淡淡的療癒系作品,這部作品,會很適合你。是說,看這部電影前,要先吃飽,不然很容易會覺得餓啊。
Thumbnail
這部之前就評價很好,而我本來就打算要看。開頭才播了十秒,我就覺得我會很喜歡這部劇。那段開頭我看了不下數十次,每一次都會暫停退出。不是不想看,而是捨不得看。感謝盧熙京編劇帶來讓人又哭又笑的故事,也謝謝金圭泰導演讓每個畫面都充滿情感,演員們也都是一時之選。無可挑剔的黃金三角一旦成立,就只能是人生好劇。
Thumbnail
《海上鋼琴師》的敘事語調、分鏡、時空折疊手法、和光影流轉的韻律,無不顯現這部作品的「詩之心」。一向對攝影極是考究的托納多雷,其影像佈局下,既有排山倒海的磅礡壯闊,又有回身餘裕的詩之溫柔。尤其,時時讓我們感受到那份舊時代的優雅。
Thumbnail
之前我以電影為核心,寫了〈不協調的協奏曲:試比較《去唱卡拉OK吧!》電影裡的對等關係〉,將原作漫畫作為對照,比較兩部作品情感關係的不同。本篇以原作的情節為重心,用「不浪漫」的角度,分析兩人之間的情感互動,試著釐清問題,和「不能斷定關係」的可能原因。
Thumbnail
在那個不經意的年代,口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窮人心中的鋼琴,是夢想和希望的載體。我們的故事,從一部深入人心的日劇《阿信》開始,其中女主角在絕境中透過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找到了重生的勇氣。那是口琴的魔力,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分享一部討論度蠻高的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第一集的步調有點慢,但是進入後半集之後帶出主要劇情,角色的互動更明確,就越來越好看了。好的劇要貼近人心,這部劇充分做到這點,談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劇中的角色在濟州其實算是療傷吧,因為童年或青春期的回憶,不論是美好或痛苦,都會成為成長的養分。
Thumbnail
電影很巧妙的用了不同時間點慢慢的帶出事件的整體原貌,也用了不同的人物視角與心聲去詮釋整件事情。 而整體又帶點懸疑以及部分推理的想像空間,沒有太多令人感到無聊的部分,也隱藏了一些笑點在裡面,是一部看完不會感覺浪費時間的電影。 裡面也隱含了對於犯罪的不同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刑責」、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迴響於耳的固定音高、隨著變聲期消逝的純真,《去唱卡拉OK吧!》是一部以搞笑幽默包裝的青春成長故事,它以明快的故事節奏以及鮮明的角色形象,讓觀眾總能被荒誕的詼諧片段逗樂,同時也以兩個乍看毫無共通性的角色間的真摯互動,側寫少年面對改變與青春消逝時的躊躇不前......
Thumbnail
《彼此的日子》鏡頭彷彿兩個平行時空間交錯推進,兩段故事分別展現了三名角色相處時的面貌,離不開的試洪常秀總愛將角色「送上餐桌」共食的導演印記。這次的好看之處不只在「餐桌之上」,就連「餐桌之下」的貓咪都成了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一環。最有意思的在於兩段故事中產生「交集」的時刻,舉例像是:先後用辣椒醬拌泡麵、
Thumbnail
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舌尖上的禪》是一部跟飲食生活有關的作品,作品裡帶著淡淡的禪味,劇情沒有太震盪的起伏,大部分的情節,就只是很平常的煮食,與主角阿勉信手捻來的生活想法,如果你喜歡淡淡的療癒系作品,這部作品,會很適合你。是說,看這部電影前,要先吃飽,不然很容易會覺得餓啊。
Thumbnail
這部之前就評價很好,而我本來就打算要看。開頭才播了十秒,我就覺得我會很喜歡這部劇。那段開頭我看了不下數十次,每一次都會暫停退出。不是不想看,而是捨不得看。感謝盧熙京編劇帶來讓人又哭又笑的故事,也謝謝金圭泰導演讓每個畫面都充滿情感,演員們也都是一時之選。無可挑剔的黃金三角一旦成立,就只能是人生好劇。
Thumbnail
《海上鋼琴師》的敘事語調、分鏡、時空折疊手法、和光影流轉的韻律,無不顯現這部作品的「詩之心」。一向對攝影極是考究的托納多雷,其影像佈局下,既有排山倒海的磅礡壯闊,又有回身餘裕的詩之溫柔。尤其,時時讓我們感受到那份舊時代的優雅。
Thumbnail
之前我以電影為核心,寫了〈不協調的協奏曲:試比較《去唱卡拉OK吧!》電影裡的對等關係〉,將原作漫畫作為對照,比較兩部作品情感關係的不同。本篇以原作的情節為重心,用「不浪漫」的角度,分析兩人之間的情感互動,試著釐清問題,和「不能斷定關係」的可能原因。
Thumbnail
在那個不經意的年代,口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窮人心中的鋼琴,是夢想和希望的載體。我們的故事,從一部深入人心的日劇《阿信》開始,其中女主角在絕境中透過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找到了重生的勇氣。那是口琴的魔力,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分享一部討論度蠻高的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第一集的步調有點慢,但是進入後半集之後帶出主要劇情,角色的互動更明確,就越來越好看了。好的劇要貼近人心,這部劇充分做到這點,談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劇中的角色在濟州其實算是療傷吧,因為童年或青春期的回憶,不論是美好或痛苦,都會成為成長的養分。
Thumbnail
電影很巧妙的用了不同時間點慢慢的帶出事件的整體原貌,也用了不同的人物視角與心聲去詮釋整件事情。 而整體又帶點懸疑以及部分推理的想像空間,沒有太多令人感到無聊的部分,也隱藏了一些笑點在裡面,是一部看完不會感覺浪費時間的電影。 裡面也隱含了對於犯罪的不同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刑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