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紅樓🔷寶玉、黛玉、寶釵三人都有「病」!

每次放暑假或寒假,我第一件事就是把《紅樓夢》再拿出來重看一遍。除了自己由衷喜歡這部小說之外,也是因為每次重看,總是又能看出以前沒有發現的細節,甚至讀出與從前完全不同的體悟。一本書能夠這麼耐讀,在我有限的閱讀經驗中,除了《莊子》之外,再也沒有第三本了。
今天,我想要直接切入《紅樓夢》這部小說最重要的三個角色,就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
毫無疑問,《紅樓夢》這部小說最核心的關鍵情節,都是圍繞著寶、黛、釵三人的情感糾葛而展開的。脂硯齋在第五回的批語中,曾說寶、黛、釵三人是「鼎立」的,照理來說,這三個人應該份量一致,都算是「主角」才對,但無論從小說內容或讀者反應而言,「賈寶玉與林黛玉」其實才是真正的男女主角,「薛寶釵」只能排第三位。
我知道這些話一講出來,下面留言區可能又要開戰了。從《紅樓夢》這部小說問世以來,已經好幾百年,讀者依然在爭吵「釵黛優劣」的問題,誰也不服誰,黛玉與寶釵各有死忠支持者,寶釵的支持者甚至認為寶釵太好了,寶玉根本配不上她。我所敬愛的歐麗娟老師,更是把薛寶釵捧到了「聖人」境界。
就個人的主觀閱讀經驗而言,我確實是偏愛林黛玉的,但我也一直在努力地體會薛寶釵的「優點」,一直想找出她可愛可敬的地方,只不過無論重讀幾次《紅樓夢》,我真的是沒辦法喜歡薛寶釵這個角色。我知道她很好,但作為一位讀者,我沒辦法喜歡她。
不妨先暫時撇開「木石前盟」與「金玉良姻」,來看故事中的另一條線索吧。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這三位角色,其實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這三個人天生都有「病」。
什麼病?現在我們應該不會說是病,而會說是「高敏感人格」:內心過於敏感細膩,容易被外在的人事觸動,多愁善感,因而內耗嚴重,遂由精神的耗損演變成各種肉身上的疾病。
林黛玉有病,身體不好,這件事大家都知道。從她第三回一登場,作者就說她先天有「不足之症」,黛玉道:
「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
雖然大家都看得出林黛玉有病,但她具體是得什麼病?小說中沒有明講,所以我們只能推測。
林黛玉說:「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這位「癩頭和尚」便是來自神界的茫茫大士的化身,有點像是作者曹雪芹本人現身說法。他指出林黛玉的病必須要「出家」才能治好,這實際上說的是「斷情」,林黛玉惟有把「情」給斷了,六根清淨,才不會陷入感情的漩渦中無法自拔,加速內耗而導致身體上的災病,這才能一世平安了。由此可知,林黛玉的病與「情」有關,就是因為她的情感太纖細、太豐沛,所以才導致身體不健康,甚至埋下日後死亡的遠因。

令人驚訝的是,薛寶釵其實與林黛玉有同樣的病!
《紅樓夢》第七回,對於薛寶釵「發病」有一小段描寫,寶釵說:
「為這病請大夫吃藥,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銀子錢呢!憑你什麼名醫仙藥,從不見一點兒效。後來還虧了一個禿頭和尚,說專治無名之症,因請他看了。他說我這是從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幸而先天壯,還不相干;若吃尋常藥,是不中用的。」
這位「禿頭和尚」一樣是茫茫大士的化身,據他診斷,薛寶釵天生身體中有一股「熱毒」,所以才會時常發病。寶釵天生體內的「熱毒」是什麼?脂硯齋解釋道:「凡心偶熾,是以孽火齊攻。」什麼是「凡心」?什麼是「孽火」?這指的不就是「情」嗎!寶釵心中其實有一股熾熱的感情,時時都要噴湧而出,但作為一位古代未出嫁的女子,她不該也不能表現出來,需要時時克制與壓抑,這就是禿頭和尚要她吃「冷香丸」治病的緣故。
「冷香」者,以「冷」來壓制「熱」也,也就是用「無情」來壓抑內心的「熱情」。在古代詩詞中,「冷香」一詞早就有了,古人經常用「冷香」來形容梅花與菊花,而無論梅還是菊,都是高潔君子的象徵,曹雪芹因此也暗喻寶釵是個安分隨時、知禮守節的「女君子」。
在第六十三回中,大觀園中女子抽花籤,薛寶釵抽到的籖是牡丹花,上面的詩句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無情」其實就是曹雪芹對寶釵的定評,確實,從《紅樓夢》的故事來看,薛寶釵經常做出一些「無情」之舉,對世情都不太熱心關注,總是秉持著能躲就躲的態度,王熙鳳就說她是「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例如抄檢大觀園事件發生時,為了避嫌,薛寶釵立即藉口搬了出去,不知情的寶玉去看望她,卻撲了個空,寶玉不由得感嘆道:「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
我始終認為,歐麗娟老師把寶釵說得「太過於美好」了。在分析「任是無情也動人」一句時,歐老師特別提到「無情」其實是聖人境界,莊子就曾說:「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中國哲學中的「無情」正是這樣一種「超脫」的心境。實際上,曹雪芹在這裡恰恰是用了雙關筆法,「無情」固然可以從正面解釋為聖人境界,但在《紅樓夢》原文中也有「無情的分明報應」這樣負面的表述。(第五回「飛鳥各投林」曲文)
(ps. 歐麗娟老師的《紅樓夢》研究多有獨特見解,內容極精彩,常令讀者有醍醐灌頂
之感,但她實在忽略很多曹雪芹語帶雙關或曲筆之處,以至於得出與其他學者完全相反
的結論。)
曹雪芹每每形容薛寶釵的關鍵字都是「無情」,卻又設計讓她天生體內有一股「熱毒」之疾,若將這兩點綜合考慮,那寶釵可能並非真的無欲無求,她的言行舉止其實是「逆自然」的,是經由後天禮法教化熏陶的成果。作為一位「真君子」的薛寶釵,天生卻是稟賦熱烈情感的一個人,她只是因為特別了解世俗禮法對女性的要求,所以才高度的自我約束;從這個角度看,薛寶釵是整個大觀園中最像「男人」的人,因為她是整個人都認同並消融於「禮樂/理學」這一套儒家式男權話語的價值中。
從「熱毒」與「無情」並存這樣的角色設計來看,曹雪芹對薛寶釵這個角色無疑是很惋惜的,是很感歎的。寶釵原本該是一位多麼天真、爛漫、多情的姑娘(她私底下開心時是會撲蝴蝶的呀!曹雪芹還特地把「寶釵撲蝶」與「黛玉葬花」放在一起寫,就是為了凸顯此二人真實的性情),但在眾人面前時,寶釵看起來永遠是那麼「性冷淡」,她幾乎素顏,從不愛花兒粉兒,即使在劉姥姥搞笑「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時,賈府中所有的夫人、小姐都笑得前仰後合,寶釵也不曾笑過,因為她是個難得的「明白人」,她知道劉姥姥是刻意扮成小丑來討賈府眾人的歡心,她對於人情世故似乎一切了然於胸,只是她從來裝傻不說出口。
在現今的職場上,或許像寶釵這樣的人才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她對於一切潛規則了然於心,卻經常裝笨裝傻,總是能巧妙躲過所有的是非與嫌疑,一切八卦聽進耳裡絕不說出口,且平時又樂於關懷他人,不吝於施與小惠——但這一切好像都不是出於「真情」,她之所以這麼做,更多是出於「禮節」與「方便」,因為這樣待人處事,對自己與他人都有好處。
寶釵這類人就像是職場的潤滑劑,是讓團體機器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人物,所有同事聽到她的名字,也絕對都會豎起大拇指給她一個「讚」。必須說,薛寶釵的言行舉止都是正確的、合理的,甚至可以列為職場典範,被寫進「成功學」或「人生智慧」的教科書裡,但曹雪芹把這樣的人物寫進《紅樓夢》小說中,是為了表揚她嗎?是為了給各位讀者立一個「政治正確的道德楷模」追隨效法嗎?我想,應該很少有讀者會被這樣的小說角色所打動吧?
為什麼?因為這種角色「不真實」、「不自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當然喜歡與這種謙和有禮的人相處,但若這類人被放在小說故事中,以審美的角度來看,可能就未必會喜歡了。

寶釵的部分說得太多了,我們現在來看寶玉。寶玉天生也有病,只是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在第五回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子已經指出寶玉乃是「天下第一淫人」——即所謂「意淫」之人。警幻仙子解釋「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輩推之為『意淫』」、「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也就是說,寶玉與黛玉、寶釵一樣,都是內心有「癡情」之人。寶玉的感情極為豐沛,同情心氾濫,這樣的一位男性無疑具有高度女性特質,故可為「閨閣良友」,但在儒家式的男權社會中,卻未免格格不入,而終究被他人所怨恨排擠了。可資印證的是,在第二十一回的脂硯齋評語中,提到寶玉有「情極之毒」,也就是情感過於豐沛,因而導致對身體的傷害;這樣看來,寶玉的「情極之毒」與寶釵天生的「熱毒」、黛玉的「不足之症」其實都是同一種病
綜上所述,寶玉、黛玉、寶釵三人天生都有同樣的病,也就是「情毒」之病。曹雪芹在寫《紅樓夢》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節安排呢?我想,曹雪芹是透過這樣巧妙的安排,告訴讀者「多情之人」會面臨的三種不同結局
(一)林黛玉對寶玉一往情深,為他牽掛為他愁,不斷為寶玉流淚。在曹雪芹原本的構思中,賈府獲罪,寶玉被關押在獄神廟候審,林黛玉只能在賈府中獨自焦急,很可能過於憂慮,病重而死。多情之人,終必困於情而自傷,最終淚盡而枯,香消玉殞。
(二)薛寶釵的本質雖是個多情人,但她一生知禮守禮,以冷壓熱,遂成為「婦德」的典範人物。在曹雪芹原本的構思中,寶玉最終與寶釵結婚,完成了「金玉良姻」,兩人婚後雖然也算「舉案齊眉」,然而寶玉心中仍然牽掛著黛玉,最終還是兌現了曾經對黛玉說的「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諾言,拋棄寶釵,出家去了。寶釵身上那片刻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終究是「鎖」住了她一生的歡欣。這樣孤寒的人生,真的是「成功」的嗎?
(三)賈寶玉呢?他深於情,無法自解,本該如黛玉般「淚盡而逝」,但在曹雪芹的構思中,寶玉最終是要「開悟」的。寶玉陷溺到了情感的最深處,卻反而生出了將一切都捨棄的大勇氣,他洞徹了一切皆是虛幻。富貴也好,貧賤也好,真情也好,無情也罷,世間一切不過都是一場幻夢,是以「懸崖撒手」,超脫塵世去了。
寶玉、黛玉、寶釵三個人天生體內都有「情毒」,而三人的性格與命運之所以如此不同,只在於如何應對這個病症。寶玉把「毒」給逼出來,所以開悟出家去了;黛玉任「毒」侵蝕,最後一病死了;寶釵則是把「毒」給壓抑下去,最終成了女德楷模,卻孤苦一世。
曹雪芹若能活在現代,或許他能設計一個「勇敢做自己」的角色來吧?多情又如何,高敏感又如何,就算真的有病、有毒又怎麼樣,我們依然可以活出燦爛美好的人生。但在那個時代,處在那樣的社會中,曹雪芹實在想不到多情之人能夠有什麼好結局——晴雯跟黛玉都死了,而無論是寶釵守寡,還是寶玉出家,或許也只是蒼涼而無奈的選擇而已吧。
56會員
30內容數
厭世哲學家陪你喝茶看人生。沒有爾康也沒關係,我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