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講到衛國大夫石碏勸衛莊公要好好管束公子州吁,衛莊公未有理會,而石碏禁止兒子石厚與州吁來往,但石厚也不聽從父親。在衛莊公和石厚看來,石碏似乎多慮了。
幾年後,衛莊公去世,公子完成為了衛國國君,是為衛桓公。衛桓公即位初期,太平無事,大夫石碏這時亦告老還鄉,退休不問朝政了。到了衛桓公擔任國君的第十三年,鄭國發生了「鄭伯克段」事件。鄭莊公打敗了弟弟段,確立了他的國君地位,段的兒子公孫滑逃亡離開鄭國,來到東北邊一百多公里外的衛國。
衛國位處在齊、魯、晉、鄭國之間,是個不大也不小的國家,又與長期與鄭國關係緊張。公孫滑希望對鄭莊公發動反擊,便游說衛桓公為他出兵。衛桓公答應了,衛國的軍隊迅速攻下了鄭國邊境的廩延城。鄭國也不甘示弱,當時鄭莊公與西虢公都是周天子的輔政大臣,鄭莊公率領周天子的軍隊,並鄭軍、虢軍一起反攻衛國。鄭、衛兩國互有攻守,短時間內無法分出勝負,公孫滑就長期留在衛國了。
在衛桓公擔任國君的第十六個春天,公子州吁突然殺害同父異母的哥哥衛桓公,自己成為了衛國國君。《春秋》記載這件事為「衛州吁弒其君完」,意思是衛國的州吁殺害了國君,國君就是當年的公子完。
州吁成為衛國國君後,認為自己弒君而得位,無論在國內國外都是名不正言不順,假如先在國際間得到其他諸侯的認可,自然就可以獲得國內人民支持。
州吁審視國際形勢,發現當年跟宋殤公爭位的公子馮逃亡到鄭國,而衛國裏也有公孫滑與鄭國鄭莊公是敵對關係。
於是,州吁派人游說宋殤公,說:「我們知道逃亡到鄭國公子馮是國君您的敵人,假如宋國去攻打鄭國,就可以除掉國君您的心腹大患——公子馮。所以,宋國若是發動進攻,我們衛國會來幫助您們,提供戰鬥用的軍需品,還會請陳國和蔡國來助陣。」
宋殤公同意進攻鄭國,正好這時衛國與陳、蔡兩國關係不錯,州吁果然勸動陳、蔡兩國出兵。這一仗,宋殤公和陳桓公親自領軍,衛國和蔡國都派出大臣出征,四國聯軍殺進鄭國,包圍了鄭國首都的東門。五天後,聯軍就各自回國去了。
州吁弒君自立的事情也傳到魯國了,引起魯國魯隱公的關注,魯隱公還詢問大臣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魯隱公向大臣問些什麼呢?大臣又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原文依據】
《春秋經.隱公四年》:
戊申,衛州吁弒其君完。
《春秋左氏傳.隱公元年》:
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衛人為之伐鄭,取廩延。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
《春秋左氏傳.隱公二年》:
鄭人伐衛,討公孫滑之亂也。
《春秋左氏傳.隱公三年》:
桓公立,乃老。
《春秋左氏傳.隱公四年》:
衛州吁弒桓公而立。
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