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命案》(Mad Fate),2023

更新於 2023/07/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大衛博維爾(David Bordwell)曾引用《紐約時報》影評人的一句「盡皆過火、盡是癲狂」形容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作品。然而,從韋家輝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所開啟的「銀河映像」則替港產片開闢了另一個高峰,香港電影在經歷了合拍片熱潮中創作者外流中國、中國抵制金馬獎後更多獨立製作/新銳導演崛起和反送中事件後,創作自由受到侷限的情形下,幾乎就難以看到《命案》如此純正血統,承繼著完好的銀河血脈並叩問銀河的「命運」母題的香港電影。

雖說韋家輝的《神探大戰》、翁子光的《風再起時》等片都嘗試用最粗暴甚至浪漫的手法盡可能地透過港產片的「警匪」或「四大探長」進行復甦,但仍敗於中資那雙「看不見的手」大刀闊斧。有別於鄭保瑞的前作《智齒》有著中國的博納影業參與製作,《命案》的製片方不單單是銀河映像、更是香港當地娛樂公司MakerVille所參與製作的首部電影長片。因此,當杜琪峰帶著《命案》到今年初的柏林影展首映的那刻,杜sir暢談著創作自由的可貴的同時,鄭保瑞和游乃海打造的《命案》就讓銀河映像徹底回魂。然而,這部片的誕生雖然並不能代表整個香港電影產業的復甦——但銀河鐵三角喚醒了老港片的靈魂,盡可能地和命運奮力一搏。

raw-image

《命案》沿襲了鄭保瑞多年以來在故事上比起杜琪峰而言更為狂躁的特質,在同為銀河出品的《意外》中,鄭保瑞極其善用香港地形上的局限與優勢畫出故事的脈絡,在敘事機關上的配置也讓所謂「命運」成了潛在的麥高芬;一個選擇、一個念頭都彷彿是上天的一個玩笑。在鄭保瑞的《狗咬狗》和《智齒》中,緊咬彼此的正反兩方在宿命中搏鬥,彷彿命運是只去不回的單行道,但在《命案》中,鄭保瑞真正跳脫了過往對命運的思維邏輯向觀眾詢問:我們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

《命案》彷彿一張相互不干涉的樹狀圖:一個算命師、一個嗜血至極的少主、一個斯文敗類、一個警察和一個性工作者,當任何一條命運彼此觸碰就會產生非常態性的混亂,產生隨機感更強烈的宿命論,而《命案》就在如何解脫糾纏中展開它飛快的敘事節奏;同時,鄭保瑞也極度善用影像符碼作為引導觀者的工具,在高樓林立的香港街區擦身而過的偶然性都成了編織命運的藍圖。大至天候、小至利刃,在鄭保瑞的掌控之中,任何事物都能夠「改命」。

raw-image

猶如《意外》中的「意外製造者」自認可以玩弄命運於掌心,林家棟飾演的算命師不過是如此,他必須看透命運的本質才能改變它,但楊樂文飾演的少主則必須被命運的符碼所遊說才得以改命——在一次次的命懸一線中,鄭保瑞削弱了符碼的力量,把命運的按鍵交還給人心,讓《命案》從外在行為/事物的衝突轉換成了人心的掙扎。所謂「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鄭保瑞先是灌輸了命運的不可逆轉,再次次演示命運的存在,體現命運的本質,最終任其操控並驅動人物意志本身。

雖然悲劇性的死亡卻處處存在於鄭保瑞過往的作品中,但《命案》一改過往對死亡之路的糾結,讓代表著正面的一方都盡可能奇蹟似的存活,在一番癲狂後換來的微薄希望不單單是《智齒》中的贖罪展現,而是創作者心態的改變,《命案》在一連串的血案中把持住過火和癲狂的本質,卻在結局之處溫柔了下來,有別於近年的新銳導演們(如李駿碩的《濁水漂流》/林森的《窄路微塵》皆聚焦於社會底層人物)在作品中展現的苦難(即電影所述「對抗命運是人類最大的悲劇」),自九零年代即深耕華語影壇的鄭保瑞藉本片達成了「寫下自己命運」的訴求,在近年香港類型電影中走出了不同的路數。

raw-image

從政治/族群上的認同性來看,都不難看出為何銀河映像二十幾年以來都在和命運奮鬥,但它同時也告訴了觀眾「我們可以揮別過往」,鄭保瑞的電影總是在無盡可能性中探出自我,《命案》同時也闡述了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那微小但足以撼動的力量,因此轉身面對太陽的少主就彷彿深知自己命運捨身飛向太陽的伊卡洛斯,但此時不單單是少主,更是鄭保瑞、杜琪峰等人,面對命運的態度:即使艱困,也要死命對抗。

此專題收錄本在2021年的觀影和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世界上最瞭解這個系列的人應該非Michael B. Jordan莫屬,將第三部續作的導筒交給他亦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金牌拳手》是崛起、《金牌拳手2:父仇》是《洛基》系列殘存的餘溫所誕生的續集,到了《金牌拳手3》才真正讓《金牌拳手》系列成為一個全新的電影系列。
從首部長片《帶我去遠方》當中的生澀感到《本日公休》如此更為私人的個人印記的傅天余導演將生命瑣事刻劃的有其出彩之處:草根性的人物、新舊價值觀衝突、具匠人精神的職人展現,這都讓《本日公休》即使格局如此之小、甚至是一個台灣各個角落都在發生中的故事如此刻骨銘心。
似乎可以視作是《破天荒》+《探訪》等片的概念之下的重塑,《敲敲門》一貫的維持了奈沙馬蘭的高概念操作,揉入了容易落入濫情套路的親情支線,相較前作《詭老》而言收斂了不少視覺上的獵奇成分,也讓《敲敲門》在人物塑造上更有血有肉。
對《日麗》最為精確的稱讚大概就是Queens的Under Pressure這首歌就彷彿是為這部電影而生般地完美契合著這對父女,這是個多麼私人到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共情的回憶,Charlotte Wells也只需重構出她回憶中的父親,然而那台DV卻彷彿也代表著所有靈魂之窗探進了導演的腦海回憶。
這世界上最瞭解這個系列的人應該非Michael B. Jordan莫屬,將第三部續作的導筒交給他亦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金牌拳手》是崛起、《金牌拳手2:父仇》是《洛基》系列殘存的餘溫所誕生的續集,到了《金牌拳手3》才真正讓《金牌拳手》系列成為一個全新的電影系列。
從首部長片《帶我去遠方》當中的生澀感到《本日公休》如此更為私人的個人印記的傅天余導演將生命瑣事刻劃的有其出彩之處:草根性的人物、新舊價值觀衝突、具匠人精神的職人展現,這都讓《本日公休》即使格局如此之小、甚至是一個台灣各個角落都在發生中的故事如此刻骨銘心。
似乎可以視作是《破天荒》+《探訪》等片的概念之下的重塑,《敲敲門》一貫的維持了奈沙馬蘭的高概念操作,揉入了容易落入濫情套路的親情支線,相較前作《詭老》而言收斂了不少視覺上的獵奇成分,也讓《敲敲門》在人物塑造上更有血有肉。
對《日麗》最為精確的稱讚大概就是Queens的Under Pressure這首歌就彷彿是為這部電影而生般地完美契合著這對父女,這是個多麼私人到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共情的回憶,Charlotte Wells也只需重構出她回憶中的父親,然而那台DV卻彷彿也代表著所有靈魂之窗探進了導演的腦海回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陰影下的她》講述南韓學生實習制度像陷進無數林立的職業學店,淪落成與企業利益掛勾的勞力賤賣循環,再延伸到這些底層青少年們對於黯淡未來的了無生機;政府和社會就是那些漠視的惡魔目光。像素熙這樣對舞蹈有著熱情與天分的學子,若是沒錢沒勢的出身背景,無可奈何都可能進入這個無間地獄...
Thumbnail
法國電影《再見小媽(The Midwife)最吸引我的是兩大影后的同場飆戲。
Thumbnail
科技發展與人類生活有著緊密的互動關係,特別在Covid-19的衝擊與陰影下,我們的生活大小事不可避免地轉移、或同步共存在虛實世界裡。然而當數位應用遍及,特別是在「社群應用」上,各類足跡包含帳號密碼、瀏覽記錄、訂閱推播及交易資料等等,都成為新時代的重要議題。 只是我們太不在乎了。 ✨敘
Thumbnail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Thumbnail
看似天馬行空,無厘頭的藉題發揮,帶有台味鄉土劇寫實性,一幕幕讓人笑到ㄎㄧㄤ掉的白爛劇情,眾人無不瘋癲癡狂,尺度大開的耍狠搞笑,製片的「製造騙局」,導演可以讓所有劇情都「倒過來演」,歪七扭八也沒關係,甚至還不小心碰到了《一屍到底》的fu,只求一圓電影夢,真不愧是「坎坷影展」的最大贏家啊!   喜劇片的
Thumbnail
  不論是烈日當空,或是浮雲敝日,陽光總是以不同的溫度與亮度出現在天空裡,是每天固定與我們噓寒問暖的忠實陪伴者。古希臘與羅馬神話中的阿波羅是太陽神,也被稱為是光明之神、文藝之神,是最多才多藝、善解人意的神祇。所以套用現代的語彙,阿波羅就是名副其實的「暖男」。   其實《陽光普照》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陰影下的她》講述南韓學生實習制度像陷進無數林立的職業學店,淪落成與企業利益掛勾的勞力賤賣循環,再延伸到這些底層青少年們對於黯淡未來的了無生機;政府和社會就是那些漠視的惡魔目光。像素熙這樣對舞蹈有著熱情與天分的學子,若是沒錢沒勢的出身背景,無可奈何都可能進入這個無間地獄...
Thumbnail
法國電影《再見小媽(The Midwife)最吸引我的是兩大影后的同場飆戲。
Thumbnail
科技發展與人類生活有著緊密的互動關係,特別在Covid-19的衝擊與陰影下,我們的生活大小事不可避免地轉移、或同步共存在虛實世界裡。然而當數位應用遍及,特別是在「社群應用」上,各類足跡包含帳號密碼、瀏覽記錄、訂閱推播及交易資料等等,都成為新時代的重要議題。 只是我們太不在乎了。 ✨敘
Thumbnail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Thumbnail
看似天馬行空,無厘頭的藉題發揮,帶有台味鄉土劇寫實性,一幕幕讓人笑到ㄎㄧㄤ掉的白爛劇情,眾人無不瘋癲癡狂,尺度大開的耍狠搞笑,製片的「製造騙局」,導演可以讓所有劇情都「倒過來演」,歪七扭八也沒關係,甚至還不小心碰到了《一屍到底》的fu,只求一圓電影夢,真不愧是「坎坷影展」的最大贏家啊!   喜劇片的
Thumbnail
  不論是烈日當空,或是浮雲敝日,陽光總是以不同的溫度與亮度出現在天空裡,是每天固定與我們噓寒問暖的忠實陪伴者。古希臘與羅馬神話中的阿波羅是太陽神,也被稱為是光明之神、文藝之神,是最多才多藝、善解人意的神祇。所以套用現代的語彙,阿波羅就是名副其實的「暖男」。   其實《陽光普照》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