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公司邀請飲食文化策展人馮忠恬一起來做一場很有趣的風土策展-台灣梅x台灣茶。透過5道菜、4杯茶,大家一起來品味台灣風土食藝的美好。
身為品牌設計師,在策展人與企劃同事敲定主軸、主廚試菜通過的那一刻,迫不及待聯繫策展人,所有要做的設計項目(展示點、宣傳點)和主視覺。
時間依舊緊湊,所有製物時間都卡緊緊,第一個要出來的一定是一樓店門口的左右護法掛軸。跟恬討論視覺方向的過程中,我提出用實景照片來做,帶出春日野餐的氛圍感,恬同意之餘,也提議我們換一種表達方式,用更輕盈的設計感來帶。
我們快速取得共識後,下一步就是去敲主廚湯姆的拍攝時間,請他幫我做試菜通過的版本-春日梅子飯糰。說到這裡,我真的很對不起他,整個忘記我後面還有媒體宣傳照要發,只顧著拍設計素材😅湯姆爆唸了我一通😅

陰天,在不開燈的陽台,我在玩飯糰。這組照片得到國際攝影大師Ean的大力稱讚,人生已圓滿😊
拍攝當天,天氣不夠好,我們公司的最佳陽台攝影棚有點不夠給力,後來還是用PS拉顏色回來。
一邊修圖一邊讚嘆自己,我怎麼那麼會,拍出這麼春天少女心😂這照片直接給小編發IG肯定超美。
修好圖,下一步就做主視覺初稿跟策展人溝通。門口主軸是宣傳「梅語x茶香」,元素多,為表現多種台灣茶與梅子產品的組合,採用清新單純的做法,白底拉一點漸層,加上梅與茶的共同元素-圓形,表現整體的視覺主軸。

大門左右護法,左邊是春日野餐飯糰,右邊是台灣梅x台灣茶
搞定大門口,再來是重頭戲,隨餐的菜單。
我先前跟事業總監溝通過,菜單的風格不必跟這次主視覺一樣,我想用更文化感的做法,搭配一張好紙,在用餐過程中傳達這次的風土策展理念。回過頭跟恬討論用這樣的風格,菜單的內容落版與內容該怎麼分配。恬的文字真的沒話說,讀起來真的如沐春風,輕盈的好像要跟梅子一起飛上樹。
我一直想在這檔策展裡,於某處留下策展人的理念。思來想去,我想做在一樓往二樓的樓梯轉折地,這是一個必經的過道,夠大,夠顯眼,也夠兩三好友停下來細細欣賞與品味。上樓時的不經意抬頭,下樓時的視線交會,都能再品味一次策展人對於茶和梅的熱愛。

一樓款待完要上二樓的轉場,先品味一下策展人的策展小語。品味完下樓,於轉角再品一次策展人的心意,肯定有所不同
從自然的生,到文明的熟。飲食風土,細品職人之美。
很喜歡這一句,恬在記者會那天說,梅子和茶葉,都是春季採收青梅與生茶,透過職人的雙手,有了各地區的「文明」,才有今日這些美味的餐點。

菜單榮獲岩佐先生稱讚,開心

款待的脆梅和明前碧螺春,好酸的梅,好喝的茶

繽紛的大地沙拉,裡面的重點是取代葡萄乾的桂圓肉和有紅烏龍風味的梅子醋

本次重頭戲,梅子飯糰和梅醬烤石斑

恬說,台灣人喜歡喝湯,一口喝下去,胃和心都暖了

沁涼的夏日點心,黃梅露愛玉冰,裡面有脆梅和東方美人茶
這次設計重點還有,關於一樓的策展陳列。恬一直告訴我,陳列區要有主軸,不然會很可惜的變成只是陳列商品。
我們來回討論,終於確定一樓重要的宣傳點 右櫥窗的主軸-歲月感。什麼是歲月感呢?梅子有年輕的兩週大脆梅、有醃漬3年的梅、陳釀5年的梅漿醋,醃10年的梅,這,就是歲月的魅力。

喜歡恬的文案,有時間有愛

歲月裡從青澀到成熟,是不是也是我們正在走的這條路
再來是一樓販售區的主題扣接,延續櫥窗歲月的主軸,走進來則是感受時間。我們的一天如何展開,透過五個時間的禮盒,送給大家珍貴的食光。

早上9點,來杯梅香咖啡和酸口的蜜餞醒醒腦

中午用有機鴨間稻、梅醬醋、梅肉來豐富午餐

下午茶就用梅子曲奇餅乾和野草茶來度過

深夜的me time,就是招牌地瓜久+三年老蘿蔔乾
當然整體不只這些,還有陳列大桌、蛋糕櫃、陳列架大調整、職人牆的輸出、二樓的商品陳列…一個人做真的太累,連續一週加班到晚上,六日繼續來做,真心累到一度想登出🫠🫠還要盯廠商進度,盯來施工的師傅(師傅差點讓我爆氣,遲到一小時不說,技術還不怎樣)
這一切真的是靠著腦袋中完成的那一刻、記者會發表的那一刻、客人踏進來發出讚嘆的那一刻,靠這些幻想來撐著🥲
終於,到了記者會這天,好像我的成果發表會😂成就感滿滿😂

記者會幫總監放個背景

忙錄的廚房,主廚和阿姨超級忙碌

這幕超感人,食藝團隊和管家也很努力

跟恬在我的左護法合照
這次策展我除了成就感,還學到很多,關於企劃的思維與畫面的思考。策展除了考慮版面的美觀、字的易讀性、內容的傳達外,重要的是以客人的角度來思考,客人要看什麼呢?想要怎麼傳達?以及動線層次的考量。
台灣是一塊很豐饒的土地,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物產,這些因為土地的地形風貌、人民習慣、文化傳承,衍生各種不同的飲食樣貌,這就是我們想呈現的「飲食地景」。
我很幸運,用擅長的事做喜歡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