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選劇|《SORRY 青春!》:將正統的校園劇,彈成一首滿滿宮藤風格的青春狂騷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當年發掘宮藤官九郎的電視劇編劇才華、也是他的頭號粉絲的製作人磯山晶說,其實早在 2008 年《流星之絆》之前,宮藤官九郎就想寫一齣校園青春劇。

宮藤在 2009 年出版的自傳小說《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其實就是一本瘋狂滿點的紙上青春校園劇。但是,從 2008 年的《流星之絆》到 2014 年 10 月這六年間,創作豐富的宮藤官九郎已經在各大電視台產出各種類型的戲劇──特別是《小海女》之後,從創作鬼才晉身成國民劇作家。而直到《SORRY 青春!》在 2014 年秋季正式開播,才算圓滿了他「想創作校園劇」的心願。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SORRY 青春!》講述在靜岡縣三島市有三所私立高校,有偏差值極高的升學名校駿豆西高校(簡稱「西高」)、聖三島天主教女子高校(簡稱「三女」)、與駒形大附屬三島佛教男子高校(簡稱「東高」)。

但因三女經營困難,計畫與東高合併,而就在合併前,東高的國文老師原平助,提議試辦男女混班的實驗共學。原來早在 14 年前,原平助還是東高學生時,兩校曾有交流的可能,但因為看見好友與自己暗戀的三女學生蜂矢祐子相戀,為了發洩,原平助疑似引發了三女教堂燒燬事件,導致在這十數年間,兩校水火不容。 

心中始終有罪惡感,卻沒有勇氣說出口的原平助,想在這次的「男女共學」消融兩校的隔閡,共學過程,他認識了三女英語兼生活指導教師、同時也是祐子的妹妹蜂矢理沙,也在「男校」與「女校」、「佛教」與「天主教」等等價值觀的衝突中,發生了許多笑料與感傷的事情⋯⋯。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當然,作為宮藤流的正統校園青春劇的《SORRY 青春!》,我們可以在作品裡看到這位天馬行空編劇的常見印記:

  • 劇情融合城鎮景點及活動(相信看過劇的觀眾,都會記得吉祥物三島小丸君頭頂是什麼植物);
  • 八〇年代日本流行文化哏(比方說,飾演主角們的爸爸:演員風間杜夫與平田滿在八〇年代曾合作過經典電影《蒲田行進曲》,或是好色住持爸爸對空姐一直懷有某種色色追求,這哏來自飾演老爸的風間杜夫在八〇年代演過的現象級日劇:1983 年 TBS 與大映合拍的連續劇《空中小姐》(スチュワーデス物語),風間飾演劇中帥氣的教官);
  • 直白又幼稚的男性情色笑話以及戀愛體質的女性角色(除了《SORRY 青春!》的滿島光,現在 Netflix 還可以看到《虎與龍》裡蒼井優的店員角色,與《我家的故事》的戶田惠梨香飾演的看護,都有類似的特質);
  • 還有,播出後一貫「收視率不佳」的迴響(除了第一集有 10.1%,其餘九集皆為個位數,在當時創下 TBS 周日劇場收視最差的紀錄,與前一年同時段《半澤直樹》最終回的 42.2% 產生極大落差)。

套句《虎與龍》裡的角色評論主角小虎的落語:「在危險邊緣將一個低俗挖苦的粗魯笑話,轉化成會令觀眾爆笑的故事」。用不正經且不在乎政治正不正確的方式,講述一個想法、點子、意念,是宮藤官九郎的說故事手法,也是他的故事魅力。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SORRY 青春!》這次要講的「正經」,其實已經寫在劇名上給你看了:SORRY 與青春──而那個「!」,就是宮藤官九郎的不正經;那個「!」,就像「未成年的主張」站在屋頂的學生,用盡全力,對著所有人吼出內心告白時的全力以赴。

而青春又為何需要 SORRY?這其實是宮藤官九郎對「校園青春劇」的致意。

話說從頭,日本的校園青春劇歷史,從六〇年代開始。在電視發展的黎明期,五〇年代的美國,曾經流行以電影規格來製作電視劇的「電視電影」製作方式。到了六〇年代,這股風氣流傳到日本,在 1965 年開花結果,日本電視台改編石原慎太郎同名小說、取得驚人收視率的《青春是什麼》(青春とはなんだ),正是當時日本電視台與東寶公司合作,以電視電影手法製作的連續劇。


主角由當時的東寶明星夏木陽介演出,飾演剛從美國歸國的老師野野村洋介,因為高層分配,而到了鄉下小鎮的高中就任,但小鎮學校的作風保守又封建。當然,這齣戲的賣點正是看海歸的熱血教師如何改變陳舊的價值觀:老師如何在封閉的校園與家庭關係中,解決學生們的問題,並透過「橄欖球」這項美式運動,讓師生彼此激勵,並互相信任。

當然,這個架構,隨著日本電視劇數十年的發展拍過數不清的次數,但在六〇年代,將鏡頭對著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校園生活,拍出師生之間的友情與信任以及學生的成長,取得了眾多觀眾的共鳴。這齣戲正打響了日本電視台「校園青春物語」(青春学園シリーズ)系列名號,從此,「校園青春劇」正式成為日本電視劇最流行的題材。

很快地,也就是《青春是什麼》推出後的隔年 1966 年,日本電視台推出了校園青春物語系列第二作《這就是青春》(これが青春だ),主角換成當時剛從美國留學回日本的新演員龍雷太,收視率依然居高不下,除了讓龍雷太一炮而紅,更奠定了日本青春校園劇的基底。


比如說,劇裡一開始給觀眾叛逆印象、不相信任何大人的「壞學生」,因為熱血老師的影響,而受到感召,這時觀眾會發現其實壞學生沒這麼壞,原來他本性善良又純真,只是因為發生某件事情(遭到大人背叛或是被欺騙),無法信服大人所以「為惡」。但正因為有了善良熱血教師的努力,觀眾才看到壞學生被「收服」的過程,以及後續會令觀眾欣慰的發展。

不過,「校園青春物語」在第一作與第二作的起飛後,劇情陷入窠臼,系列作因此消沉了幾年。直到七〇年代,1972 年系列第六作《飛翔吧!青春》(飛び出せ!青春)開播,一樣由新人演員擔任最重要的老師角色(由村野武範主演),但最重要的是,策劃該系列的製作人岡田晉吉決定一改對「熱血老師」的設定:讓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與學生同等程度的老師,並且要讓「老師成為學生」,讓老師與學生一起在劇情裡受苦受難。 

比方說,《飛翔吧!青春》第 14 集,一名學生以「月光假面」名稱創辦校園報紙,並在報紙上揭露同學的惡行,老師因為擔心學生遭到指控被霸凌,於是找出這位學生。而這位學生真正要揭露的,其實是一件發生在校外的重大惡行——「月光假面」想揭露的犯人,居然是他的父親。若照先前的「熱血教師」劇情走向,老師一定會挺身而出,讓學生從正義與家族情感的道德難題中逃離,而《飛翔吧!青春》完全相反:老師在學生面前痛哭,「我沒辦法為你做什麼,我真的很痛苦。」


《飛翔吧!青春》的優秀,在於它讓老師走下神壇,將老師學生化,塑造一個有痛有淚的老師形象。而這種角色塑造,到了系列第七作由中村雅俊主演、1974 年的《我們的青春!》(われら青春!)最淋漓盡致。

《我們的青春!》第一集裡,新到任的老師被誤認為轉學生,老師並沒有因此生氣,而且並告訴同學「我們要像朋友一樣!」;很快地,照當時「校園青春物語」系列的慣例,老師組織了橄欖球隊,某日,橄欖球隊裡的其中一位學生被其他學校的橄欖球隊員襲擊,但老師並沒有居中協調,而是去當那位被挨揍學生的打架幫手──當然,這麼一個問題老師,因此被迫從剛到任的學校辭職。

中村雅俊一個人靜靜地站在月台,這時橄欖球隊員從對面月台衝了進來,大喊「老師不要辭職!」並從對面丟出一顆橄欖球,老師大受感動,隔著鐵軌,兩邊開始熱血呼喊以及對傳⋯⋯。


當然這個誇張的名場面成為常被惡搞的校園劇橋段,卻很清楚地表現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夥伴」關係:「校園青春物語」發展至今,已經不是《我們的青春!》那樣只能為學生而哭的無能為力了,而是即使無能為力,也要與學生同進退,永遠與學生一起行動,就算反覆失敗,也要勇往直前,不斷與學生一起自我成長。 

不成熟的學生會做錯事,但老師也會做錯事,老師其實也是有缺點的學生,老師也正在校園裡以老師身份為自己的青春努力。塑造「持續成長的青春未熟者」、讓老師成為校園劇裡進化最多的「學生」的《我們的青春!》,成為六〇年代以降的青春校園劇的高峰之一。

那之後,日本電視劇還有各種類型的校園青春經典:從七〇年代末開播,以寫實方式呈現日本當代社會問題(校園霸凌、性教育⋯⋯等等)的《3年B組金八先生》系列作;奠定野島伸司明星編劇地位的兩齣校園劇:嬉鬧喜劇風格的《大家相愛嗎!》(愛しあってるかい!)與獵奇又背德的《高校教師》;到將英雄教師塑造成「反體制」的經典混混與經典惡魔,編劇遊川和彥的兩齣校園劇《麻辣教師GTO》與《女王的教室》⋯⋯真的是太多了。如今早已不是六〇年代的日本電視劇草創期,校園青春劇的老師形象,也不斷改變。

而在捧紅中村雅俊、插入曲〈心靈相通〉單曲銷量破百萬張的《我們的青春!》的四十年後, 2014 年的《SORRY 青春!》誕生了。它選擇「話說重頭」:《SORRY 青春!》與《我們的青春!》除了名稱相似,觀眾還都能看見片中代表編劇、藉以說教的典型教師角色,在第一集就犯下錯誤以及內心悔恨。

因為外表成熟的老師,其實才是校園青春劇裡最重要的「學生」。老師就是沒長大的學生。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宮藤官九郎在第一集就讓觀眾看到原平助「SORRY 青春」的理由:因為他,導致蜂矢一家人分崩離析(祐子在火災事件後就消失了);因為他,導致三女與東高這十幾年來的死敵狀態。除了宗教價值觀的落差,兩者的隔閡更製造了更深的誤解。也因此,在《SORRY 青春!》裡,「告解」成為每個角色的救贖。

天主教女子高校的告解室,可以讓暴走的女校長成為婉約的修女;佛教男子高校雖然沒有告解概念,但宮藤官九郎設計了一個三島市人人皆知的廣播節目「SORRY 青春!」(對,名稱就是這麼簡單直接),讓角色們 call in 進來 say sorry。而原平助,更是擁有他獨一無二的告解室:全劇旁白、同時也是原平助房間裡的觀音像,正是原平助投射媽媽形象,內心悔恨的具現化。

當然,宮藤官九郎塑造鮮活又可愛的配角的功力,讓一眾當時剛出道的新生代演員飾演學生格外討喜:森川葵、黑島結菜、特林德爾玲奈、重岡大毅、川榮李奈、小關裕太⋯⋯等等──當然,更不用提飾演蜂矢理沙、因為喜歡上原平助而演出滿滿可愛粉紅氣息的滿島光。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SORRY 青春!》劇照/TBS 官網

但《SORRY 青春!》最優秀的部份,在於宮藤官九郎讓當年在《流星之絆》飾演內心悔恨、擁有缺陷青春的二哥角色的錦戶亮,再一次地,讓他在校園青春劇飾演一個內心擁有更多衝突與悔恨的「老師」。這是更為複雜的角色:一個在戲劇功能上是開導學生(實質上是觀眾),實際上卻是比學生還要迷惘、還要脆弱的「學生」角色。 

寫出這個故事的宮藤官九郎,要讓《SORRY 青春!》的觀眾感受到「!」的衝勁;而飾演原平助的錦戶亮,則是要說服《SORRY 青春!》的觀眾,青春為何需要 SORRY。

作為宮藤官九郎的校園青春劇,《SORRY 青春!》是一次繼承經典校園劇脈絡、但節奏感高超,置入許多當代笑點(比如那時很紅的「壁咚」)的優秀喜劇,傳遞出「青春就是幹蠢事」的動感活力(宮藤的《木更津貓眼》是另一種形式的青春劇代表)。儘管收視率不佳,但《SORRY 青春!》奏出了日本校園青春劇史上,典型卻奇特、有趣且可愛的青春狂騒曲。




參考資料:《日本偶像帝國》第三章 校園連續劇與「搖滾御三家」:一九七〇年代的多樣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04
從故事的完整性和縝密度來看,《小鎮星熱點》並不是笨蛋節奏最流暢的作品。由於在落筆之初並沒有定義明確的劇本骨架,整體敘事相對鬆散,尤其前半段雖然依然很合喜愛日常、逗趣風格的觀眾胃口,但戲劇張力確實較低。然而,看似零亂發散的佈局,最終卻在最後三集裡被巧妙收束,更成功回收了散落在先前劇情各處的碎片和伏筆。
Thumbnail
2025/04/04
從故事的完整性和縝密度來看,《小鎮星熱點》並不是笨蛋節奏最流暢的作品。由於在落筆之初並沒有定義明確的劇本骨架,整體敘事相對鬆散,尤其前半段雖然依然很合喜愛日常、逗趣風格的觀眾胃口,但戲劇張力確實較低。然而,看似零亂發散的佈局,最終卻在最後三集裡被巧妙收束,更成功回收了散落在先前劇情各處的碎片和伏筆。
Thumbnail
2025/03/24
《混沌少年時》展現了戲劇的魅力來自紮實的劇本和演技,而非花俏的特效或爆破場面,全劇以凱蒂的死亡為出發,讓觀眾看見事件背後存在著的、比傑米殺人更為嚴重的問題。從現實生活的暴力到虛擬網絡的霸凌,我不禁想起近年幾部童話電影皆因女主角的膚色與言論和公眾預期不同,網路上便引發各種針對女性外貌的訕笑和攻擊言論。
Thumbnail
2025/03/24
《混沌少年時》展現了戲劇的魅力來自紮實的劇本和演技,而非花俏的特效或爆破場面,全劇以凱蒂的死亡為出發,讓觀眾看見事件背後存在著的、比傑米殺人更為嚴重的問題。從現實生活的暴力到虛擬網絡的霸凌,我不禁想起近年幾部童話電影皆因女主角的膚色與言論和公眾預期不同,網路上便引發各種針對女性外貌的訕笑和攻擊言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大概我們六年級生二十出頭的時候(1992左右),東京愛情故事帶來的日劇風潮中,其中一部經典的日劇。江口洋介和鈴木保奈美,很巧合的,也是東京愛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 @這部壯志驕陽,由日本名編劇野島伸司所編寫,其中的華麗劇情與人物間的細膩互動,以及意想不到的戲劇轉折,在在顯示出野島伸司的文筆
Thumbnail
@這是大概我們六年級生二十出頭的時候(1992左右),東京愛情故事帶來的日劇風潮中,其中一部經典的日劇。江口洋介和鈴木保奈美,很巧合的,也是東京愛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 @這部壯志驕陽,由日本名編劇野島伸司所編寫,其中的華麗劇情與人物間的細膩互動,以及意想不到的戲劇轉折,在在顯示出野島伸司的文筆
Thumbnail
透過與日文的「什麼(なに)」發音相同的「納尼」影射311,是本劇極為巧妙的設計。除了帶有宮藤官九郎獨到的惡趣味之外,在劇情層面也別具意義,不直接點名311的手法使得故事與角色都更具延展性,讓本劇跳脫狹義的後311作品框架,勾勒的對象與其說是海嘯後的災民,不如說是那些受傷的、殘缺的、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們
Thumbnail
透過與日文的「什麼(なに)」發音相同的「納尼」影射311,是本劇極為巧妙的設計。除了帶有宮藤官九郎獨到的惡趣味之外,在劇情層面也別具意義,不直接點名311的手法使得故事與角色都更具延展性,讓本劇跳脫狹義的後311作品框架,勾勒的對象與其說是海嘯後的災民,不如說是那些受傷的、殘缺的、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們
Thumbnail
宮藤在 2009 年出版的自傳小說《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其實就是一本瘋狂滿點的紙上青春校園劇。但是,從 2008 年的《流星之絆》到 2014 年 10 月這六年間,創作豐富的宮藤官九郎已經在各大電視台產出各種類型的戲劇──特別是《小海女》之後,從創作鬼才晉身成國民劇作家。
Thumbnail
宮藤在 2009 年出版的自傳小說《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其實就是一本瘋狂滿點的紙上青春校園劇。但是,從 2008 年的《流星之絆》到 2014 年 10 月這六年間,創作豐富的宮藤官九郎已經在各大電視台產出各種類型的戲劇──特別是《小海女》之後,從創作鬼才晉身成國民劇作家。
Thumbnail
awwrated 片單推薦: 鬼才編劇"宮藤官九郎"執導及演出的影劇大集合 宮藤官九郎是一位日本的多才多藝的藝人,他身兼編劇、導演、演員、音樂家等多重身份,創作了許多深受觀眾喜愛的電影和電視劇。他的作品風格獨特,常常結合懸疑、喜劇、愛情、人生等元素,展現出日本社會的各種面貌。 他的編劇生涯始於19
Thumbnail
awwrated 片單推薦: 鬼才編劇"宮藤官九郎"執導及演出的影劇大集合 宮藤官九郎是一位日本的多才多藝的藝人,他身兼編劇、導演、演員、音樂家等多重身份,創作了許多深受觀眾喜愛的電影和電視劇。他的作品風格獨特,常常結合懸疑、喜劇、愛情、人生等元素,展現出日本社會的各種面貌。 他的編劇生涯始於19
Thumbnail
經典的日劇在許多人心中留下難忘的回憶,這些經典也締造許多深植人心的旋律,本文將介紹求婚大作戰、Silent、初戀、愛情白皮書、流星花園等15部經典的校園純愛劇及其歌曲、配樂,讓我們回到那些熟悉的劇情和歌曲,也回到自己也曾有過相同印記的回憶...。
Thumbnail
經典的日劇在許多人心中留下難忘的回憶,這些經典也締造許多深植人心的旋律,本文將介紹求婚大作戰、Silent、初戀、愛情白皮書、流星花園等15部經典的校園純愛劇及其歌曲、配樂,讓我們回到那些熟悉的劇情和歌曲,也回到自己也曾有過相同印記的回憶...。
Thumbnail
宮藤官九郎曾說「理所當然」是他最討厭的詞。寫作時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心的他,在《中學生圓山》寫下「與其當個沒腦的大人,不如到死都當個國中生。」對粉絲而言,這同時也是我們對年過五十的宮藤官的期待:繼續當一個長不大的國中生。
Thumbnail
宮藤官九郎曾說「理所當然」是他最討厭的詞。寫作時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心的他,在《中學生圓山》寫下「與其當個沒腦的大人,不如到死都當個國中生。」對粉絲而言,這同時也是我們對年過五十的宮藤官的期待:繼續當一個長不大的國中生。
Thumbnail
前陣子連續看了兩部日劇。在第二部「寬鬆世代」的第一集,看到片尾曲下、字幕開始跑的時候,才發現這部跟我看的前一部「我家的故事」,都是同一個知名編劇—宮藤官九郎的劇本。想說也太巧了吧,於是決定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前陣子連續看了兩部日劇。在第二部「寬鬆世代」的第一集,看到片尾曲下、字幕開始跑的時候,才發現這部跟我看的前一部「我家的故事」,都是同一個知名編劇—宮藤官九郎的劇本。想說也太巧了吧,於是決定要記錄下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