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我吧!」、「讓我給你幸福!」
「我」原本應該是中性的詞,可是上述兩句的「我」有多少人腦海中是預設了由「你」來完成?這樣的男性角色設定根植於多少女性的心?
父權制度是一套文化規則和價值觀
父權制度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由男性控制家庭、部落或更大的社會單位,而一個制度的形成「權力」就會存在。儘管父權制度乍聽之下是一個很過時的想法,但存在幾世紀的社會結構,在心理、社會、精神、經濟和政治組織等不同方面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容易代謝嗎?
Hypergamy 慕強擇偶
「Hypergamy 慕強擇偶」是一個術語,一個父權制度背景下的產物之一;是指與比自己社會地位或財富較高的人結婚的做法,以下是一些人如何受其影響的幾個例子:
雖然「Hypergamy 慕強擇偶」受到父權制度的影響,但它並不僅僅是由父權制度決定的,要理解其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更細緻地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受到社會期望、個人偏好和文化規範的影響。此外,以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Hypergamy 慕強擇偶」可能源自於我們對繁殖成功的本能渴望,個人可能會下意識地被那些擁有有利於生存和繁殖的特徵(例如外表吸引力或資源)的伴侶所吸引。
女性在「Hypergamy 慕強擇偶」話題中的角色
在關於「Hypergamy 慕強擇偶」的話題討論中,女性常常成為焦點,因為普遍認為她們是尋求更高社會地位或財富的伴侶的人,但必須再次強調,女性選擇伴侶的選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單一條件、制度所驅動的。從歷史上看,女性在選擇伴侶時面臨社會期望和壓力,會要求優先考慮經濟安全和社會地位,這可以歸因於父權制度更重視男性的經濟和社會貢獻,因此,女性可能會覺得有必要尋找能夠為她們提供穩定和某種生活方式的伴侶。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性別角色的轉變,社會規範和價值觀也會有所變化,其概念在歷史上不同的社會、文化中都會有所體現。在現代社會,女性獲得了更多的獨立性(例如:教育、經濟),這擴大了她們選擇伴侶的選擇範圍,也導致了優先事項的轉變,許多女性選擇伴侶的願望和動機變得更多樣、多面向,可能會優先考慮情感連結、共同價值觀、相容性和個人成就感等品質。
男性要承擔求婚的角色到什麼時候?
父權制對台灣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就像對世界許多社會一樣,男性在浪漫關係中求婚的傳統深深植根於社會規範和文化習俗。心理學家Alice Eagly(Eagly,1987 )的社會角色理論(Social Role Theory)認為,廣泛共享的性別刻板印像,是從表徵社會特徵的性別勞動分工發展而來的。以前的男性,更能參與更高權力和地位的有償職位,而女性過度承擔養育角色,這些都造成了將男性與女性聯繫起來的陳規定型觀念,以下是一些男性承擔求婚角色的常見原因如下:
「現代的男生,都不夠優秀」
個人體感,身邊優秀的女性偶爾會用「現代的男生,都不夠優秀」來為自己持續單身的原因作結論,也是因為這句話,讓我有這個契機想了解為什麼有些女性並不是「自願」想單身,內心還是有渴望找到另一半,一起攜手到老的憧憬。我認為我們這一代女性在社會地位上已經獲得前所未有的進步,擁有的更高的權利意識,這是前幾代人沒有經歷過的,思想上也認為女性應該是「堅強而獨立」,我們有很多方面的自主權、有很多慾望,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在不犧牲一些自己的「核心慾望」情況下,去駕馭這個時代面臨的「真實」困境,進而找到理想的另一半。
「女性主義毀掉我的戀情」來自TED最受歡迎演講者的自白
我很喜歡透過閱讀去開闢任何思想的起點。洛里·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的《也許該試著丟掉妳的「完美男」清單》是一本對當代約會關係很「誠實」探索的書。Gottlieb是一名記者兼心理諮商師,她用自己的經歷當作「證據 A」 來證明,如今許多女性最終都孤獨終老,因為她們「對另一半的標準要求過高」。書中一半是警示性的回憶錄,一半是實地研究,她對自己尋找丈夫的停滯不前的描述既黑色幽默又富有啟發性,Gottlieb的女性主義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挑戰讀者質疑自己對人際關係和追求幸福的假設,重新考慮可以找到的不太完美的男人,並在還年輕的時候這樣做,以達成「交易」。
我覺得Gottlieb提出的最令人信服的論點之一是,尋找「完美」伴侶可能是一種「自我摧毀」概念。如果我們堅持尋找符合我們所有標準的人,不斷地過度分析和尋求智力滿足的傾向,我們可能會錯過與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模式的人建立快樂和充實關係的機會。不知道有沒有讀者看到這裡,會覺得這本書感覺很消極?好似一定要「妥協」,也加劇了社會對女性的壓力,我希望能給個機會好好閱讀此書,Gottlieb實際上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且充滿力量的觀點,透過敦促女性放棄她們不可能的標準,並對她們可以接觸到的不完美的男人敞開心扉,她鼓勵女性掌控自己的浪漫命運。
裹著糖衣的加油團
「看起來確實虛偽,我希望男人接受真實的我,但不願意接受他們的真實。過去,我總是關注於和別人在一起我必須妥協什麼,卻沒有認真思考第二部分,那就是和我在一起也不是中樂透。如同大多數的女人,我的朋友們不斷告訴我,我是多麼棒的『獵物』,誰追到我誰就『幸運』,擇偶絕不能妥協。」 -Lori Gottlieb
我們成長過程所接收的女性主義訊息,其實不一定是我們「真的」想要的,這似乎就是我們很多人搞砸自己的原因。其實,想不想要有伴或是保持單身並追求個人成就,這都沒有對錯,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些煽動性的文章,鼓吹某種思想,上述提到的價值觀與制度,我們內化了多少?當然,我們對人際關係的期望和渴望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我們能做的,就是透過不斷地閱讀和經歷現實等方式學習,確立中心思想,精神獨立過後的選擇,才不容易動搖,更不容易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