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價碎碎念——買菜與外食篇

英國物價碎碎念——買菜與外食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過往一年,因著脫歐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因素,大家都說英國的物價貴了許多,尤其是在超市購物時,總是說同某某食物由幾十p加到1鎊多。我們在通漲之後才到埗,對於價格的升幅沒有太大感覺,以下全是我的主觀感受,如不同意,不必告訴我。

我家步行距離有Lidl、iceland、Tesco Extra、M&S、Aldi;步行稍遠可到Asda和Waitrose;駕車/坐10分鐘巴士可以到Morrisons和中超;另外步行距離有不少土耳其超市、東歐超市和印度超市(現在你知道我為何不買車了嗎?)。

攝於Tesco extra

攝於Tesco extra

以下碎碎念物價為2023年第二季。

左上的烤雞是tesco的piripiri checken,聽說跟nando's的調味一樣

左上的烤雞是tesco的piripiri checken,聽說跟nando's的調味一樣

 1. 菜價還好——當然是指歐洲菜。大啡菇1鎊4朵,甜椒99p一條,比香港便宜;如果堅持吃香港菜,也很容易在本地超市買得到白菜和菜心,只是一包份量不足一磅,買夠一斤會比香港貴一倍。幸好居住的街道上有土超和印超,很容易買到亞洲菜。

在英國一定一定要吃羊肉,尤其是用薄荷醬醃好的,懶起上來掉進氣炸鍋裏grill也可以。這種羊扒在Iceland冰鮮櫃賣10鎊3 pack,1 pack二人吃一餐。牛扒有很多人說過了,在此不贅。附近的印超也有butcher,不過我不懂得買,要再多做功課才能開發這個領域。

家附近的魚檔總是飄出難忍的腥味,目前我只在超市買過急凍蝦和急凍青口來煮。話說回來,因為討厭處理魚類,加上老公不特別愛吃,我在香港時已很少蒸魚,頂多只是焗三文魚給自己吃。

 2. 歐洲水果便宜得可以,在瑪莎買一盒士多啤梨約1.5鎊,英國製造。其他便宜的水果有西瓜、芒果、菠蘿等。但很多時候要買一大份,我們吃不完,所以不常買。

常見的調味乳品牌

常見的調味乳品牌

大家都知道英國奶便宜,其實各種植物奶、無乳糖奶亦不貴。有一款在香港賣50港元的植物奶,在英國只需1.5鎊。值得一提的是玻璃樽裝starbucks只賣1鎊,更是meal deal的飲品選項,平到笑。

同時,粟米片1.8鎊兩大盒,麵包不用1鎊有一大條… …有時,我會覺得早餐連吃了十天一樣的東西有點厭。

 3. 如果很堅持要吃香港味道,在Sainsbury已經能買到維他奶、檸檬茶與各種李錦記醬料。超市也有亞洲炒麵套餐,2.5鎊已能煮出二人份量的晚餐。再切點beef skirt,可以自己做乾炒牛河。

攝於wetherspoon

攝於wetherspoon

 4. 外食方面,我們住的地方主要是連鎖店,二人由快餐7鎊(加埋)到西餐25鎊(加埋)左右,還未計著名的「英國大家樂」wetherspoon只需幾鎊人頭,便吃能得超飽,外加無限添飲咖啡奶茶。在銅鑼灣吃一個午餐也要60-90元的年代,我不覺得英國外食特別貴。

我覺得還好啦的便宜拉麵

我覺得還好啦的便宜拉麵

說到家鄉菜,有一次,我們去了一家香港人開的日本菜「試伏」。6.5鎊一碗拉麵,老實說,跟觀廣啊那種級數的地踎拉麵的價錢差不多,質素也不相伯仲。真的很想念日本時,我們會吃丸龜製麵,也許是日本公司的緣故,能保持水準,而且洗手間有日式廁板,值回票價。遠近馳名的wagamama、osaka等則未吃過,人生苦短,浪費金錢事小,浪費時間事大。

 我們住的地區沒有酒樓,只是一次到伯明翰找朋友時飲了一餐茶。另外我們沒吃過中菜館或Chinese take away,無法評論。聽說附近新開了港式茶餐廳,一個常餐10鎊有找。比香港貴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有機會仍是想一試。

avatar-img
陳星晴老師-教育斜棟人生
21會員
115內容數
由小一教到中六,由精英班教到特殊需要,由實習教師做到教師培訓。離開前線卻從未放棄教育體制,紀錄一下多年來的觀察與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西班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只說西班牙語可能是有點不便,但是這裡的街道和美食都絕對值得讓你克服這點困難。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西班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只說西班牙語可能是有點不便,但是這裡的街道和美食都絕對值得讓你克服這點困難。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