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因為世代偏見產生的對立 白飯事件讓人看到某種不合理的壓迫正在發生

2023/07/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台灣熱門的「白飯議題」總算告一段落,各方意見在話題熱燒的當下可說是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在不同的社群平台像是臉書、PTT、Dcard等展示出不同世代之間的觀念差異,更隨著後續更多延續話題,幾乎演變成世代間的對立,這種情況其實讓人看了有些遺憾。

不過,這件原本單純的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消費糾紛」,在媒體的高度渲染之下,卻真實暴露出「世代對立」、「世代偏見」其實在一開始就影響了這整件事情的網路風向。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想寫這篇文章,談談個人在這次事件看到的、感受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相信是大部分台灣人都不樂見的。

顧客有給予負面評價的權利

首先我想從基本的「消費糾紛」看起,Google評價系統是許多人在消費前的參考依據,幾顆星、正負評的說法尤其對初次造訪該店的顧客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第一印象。每個消費者依照自身的消費經驗給予評分,店家也能在上面為自己做出回應,我想沒人會有意見。

這次的事件,消費者因為本來就人數眾多,所以給予的負評看起來也是數量比平常多。但實際情況是27個消費者只有一半的人去留評價,而且很多則都寫出實際的消費經驗,並不是無憑無據的刷負評。光是這點,我不認為旁人有判定他們是「錯誤的」、是「不應該的」這樣的權利。每個人的消費要求不同、體驗不同,你的標準不是我的標準,像是白飯重要與否的認定、對店家態度能否接受等等,這本來就沒有統一規則的必要性,要給幾星也是個人自由。

店家有找媒體反駁的權利

Google評價是可以回應的,就以往媒體不時報導一些消費糾紛的經驗看來,大多時候網友們並不會不理性的選邊站,而是會參考顧客與店家一來一往的留言去判斷對錯。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特別去找媒體揭露的案例也不是沒有過,所以當然這次店家找媒體反駁,這個行為本身也是店家的權利,無所謂該或不該。也許老闆就是覺得負評一次出現太大量,就算一一回覆,擔心人們認定「多數=對的」這種謬誤觀念,也可能是老闆決定透過媒體一次性、高調發聲的原因。

釐清這兩件事的權利後,後面就牽涉到「事情還原」的過程。但實在太瑣碎,我就不一一去條例,只談大方向。總之比對各方說法的細節、時間序、媒體在事件中的操作痕跡等等,可以很明顯看出店家說法反覆、前後不一,特定媒體還裁切店家監視器的時間資訊(用於證明有無補飯),到了這個地步,整件事情就不是一般的「消費糾紛」了,而是牽涉到謊言、不實指控。

大學生身份的原罪&不是出於自願的道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路上瀰漫著一股認為「年輕人糟透了」的世代偏見,這也造成這次事件的大學生消費者從一開始就背負著原罪在身上。「屁孩」、「猴子」都是某些社會人士愛用來代稱大學生的字眼,在事件未釐清前就拿既定印象未審先判,將大學生放在一個不懂事、不負責任、情緒化的位置,實在不是很公平。就我的觀察看來,事件初期媒體帶風向狠狠修理大學生的力道,那才叫「宛如有著深仇大恨」般的惡意。

在事件躍上媒體後的初期,大學生們在系主任帶領下前往店家道歉,雙方上演和解戲碼。但隨後學生自行錄製澄清影片解釋糾紛當晚的一些細節,為自身立場辯護,另有同學在私人IG發聲表示會去道歉是出於系所給的壓力,大家這時候也才知道他們不是自願的。

raw-image

其實我對於學生錄製影片出面說明的這個舉動是讚賞的,對照後續慢慢被揭露的店家反覆說詞、不實指控,不難理解學生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就是不願意被抹黑、被誤會。當面對大量媒體照三餐用不對等的力道修理他們、網友的各種上對下的世代羞辱留言,還肯站出來為自己辯駁,我認為是很勇敢的一件事。

我們都當過學生,應該都明白當你的身份是學生時,就會有來自學校「維護校譽」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還敢為自己發聲,讓我看到的是對謊言與不實指控、對「委屈求全」這種過時的所謂美德的反叛。畢竟,在真相面前,沒有人該被大局犧牲。

壓制反叛的力道恰當與否

後續看著店家說詞反覆、媒體刻意裁切店家監視器時間來混淆事件還原的這種種行為,更讓我肯定這次事件中大學生站穩立場的堅持。而不明究理的部分網友、意見領袖卻依舊無視店家說詞反覆與媒體明顯用力過度的煽動行徑,堅持拿著一套自己的道德標準去批判大學生,更以非常情緒勒索的情義、做人道理這種毫無法治觀念、不尊重消費者主觀感受的說法去指責學生們不認錯、不懂人情世故,甚至取笑他們沒錢消費。看到這,實在難以理解整個社會怎會如此是非不分、罔顧真相?

年齡與人生經歷不應該凌駕於是非對錯的判斷之上,當我們期許社會要進步、學生要肩負起國家的未來責任時,怎能同時用不對等的權力去逼著他們屈就、逼他們認他們不至於被判定為錯誤的錯誤?更試圖壓制他們的聲音?難道社會只允許廣大店家們使用還未消費就給5星送商品提升Google評價的行銷策略,卻不允許消費者有依照實際消費體驗給予1星負評的權利?

忘了在哪個網路意見領袖指責學生的發文底下看到的留言這樣寫著:「等這些大學生出社會就知道了,這就是遊戲規則。」我不確定這種說法是對現實無力反抗後的低頭或是真心這樣想,但我還是認為,遊戲規則不該是如此,隨著時代的進步更該要把這種遊戲規則掃進垃圾桶中。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無說話資格」、「該說什麼話」都跟「你是誰」、「你的身份」無關,面對謊言、不實指控,該反駁的就要反駁。

在所有人生階段中,學生明明是還未被現實污染、打擊的一群人,古今中外許多反抗運動也是源自學生的這種單純與對某些理念的堅持而生的,我們也年輕過,怎麼當我們再也不年輕的時候卻反過來成為當年的那些壓制者?不應該是如此的。

白飯事件原本只是一個單純的消費糾紛,卻演變為世代對立,這絕對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會發生的事情。當你覺得這件事很無聊的同時,也應該要看清,正是因為我們的社會依舊停留在舊時代只看人情義理、看身份地位、看輿論大小聲來決定何謂真相的落後階段,這種事情才會大大佔據媒體版面。

我期許學生應該繼續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希望每一個閱聽人都要擁有這種能力,否則不只是媒體、掌握話語權者得以繼續玩著操弄風向的把戲,整個社會也只會繼續停留在舊時代無法前進。

在這裡可以看到什麼呢?你可以把這個園地想像成是個線上雜誌。有著五花八門各種不同主題的專欄,從時尚專業領域、職場內幕,跨到電影、音樂、藝術......各種和美有關的話題我都想聊一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