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環島花東行 D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群山環抱的慵懶早晨

回到花蓮,讓我想念的景色之一便是放眼可見的翠綠山脈與藍天,雖說從小看到大,但離開了故鄉之後,真的也沒多少機會能享受這樣的畫面。

路上隨手拍,都是好看的藍與綠

路上隨手拍,都是好看的藍與綠

我是習慣早起的老頭子,起床時家人還在睡;獨自坐在民宿的沙發上享受從落地窗曬進來的陽光,邊觀察這城市裡人們悠閒地動作與步調,只有愜意二字能形容。

正當沉浸在這慵懶的氛圍裡,一陣轟隆作響的聲音打破了寂靜,沒錯,軍機的聲音也是花蓮的名產,尤其一大早真能把人從睡夢中喚醒,比鬧鐘還管用。

將行李整裝上車後,原本想早早去吃個扁食就出發南下,查了下營業時間竟然是上午十點開始,與清晨五六點就去吃扁食的記憶實在落差很大,沒辦法,為了那一口,我得忍住飢餓…

戴記扁食

戴記扁食

與眾多有名的店家一樣,樹大分枝,著名的液香扁食當年是總統民間友人之一,所以名聲遠播,到了三代之後傳出了分裂;但後來我常去的不是原來的液香,反而是姐姐出來開的戴記扁食。大骨清湯配上皮薄肉鮮的扁食,吃完總能為人帶來滿滿的力氣,將白醋與白胡椒粉加在湯裡,更是我從小到大不變的吃法。

吃飽後,順道去了廟口紅茶買喝的,也是回憶滿滿啊。

鋼管不是拿來跳舞的,飲料會從鋼管出來

鋼管不是拿來跳舞的,飲料會從鋼管出來

台11 海岸公路

接近中午,才從花蓮市區離開,這次我們選擇了海岸公路作為南下的途徑,這是條只要天氣大好,景色就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路線,沿途停留了好幾個景點,直接上圖:

花蓮遊客中心

花蓮遊客中心

花蓮遊客中心在小山坡上,可遠眺濱海美景

花蓮遊客中心在小山坡上,可遠眺濱海美景

缺乏管理的磯崎海水浴場

缺乏管理的磯崎海水浴場

背後有故事的,親不知子海上古道

背後有故事的,親不知子海上古道

全台最大消防栓

全台最大消防栓

可以上消防栓三樓遠眺太平洋

可以上消防栓三樓遠眺太平洋

月洞,黑色物體都是蝙蝠

月洞,黑色物體都是蝙蝠

介紹人員說,這數量還不算多…

介紹人員說,這數量還不算多…

玉長公路

花蓮到台東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是台11號的海岸公路,另一條就是台九線,原本想一路沿海南下,但我為了去找金城武(的足跡),在長濱選擇玉長公路穿過海岸山脈到花東縱谷,途中景色的變換很是有趣,但家人似乎經過一整天的奔波,已經耐不住疲勞,我們也就沒特別停靠與拍照了。

轉進台九線,沒多久就到了池上,也是第二天落腳的地方,偏逢遇上週日,晚上開門的店家其實不多,在幾條街搜尋後,找了家還在營業的便當店,拎了幾個便當回民宿解決,簡單的處理民生問題後,洗洗睡了。

D2路線,小結,就是一望無際的藍

D2路線,小結,就是一望無際的藍

本日補映,海岸線上的午餐選擇,烤飛魚餐

本日補映,海岸線上的午餐選擇,烤飛魚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nikis-avatar-img
2023/07/26
記得某個火車小站前,某家花蓮扁食店,有好吃的牛骨湯。
馬克王-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28
索飛芽 應該沒有喝過。但花蓮商家賣的古早味紅茶,我都覺得帶有特殊的氣味與口感。印象中最愛的就是去早餐店吃蛋餅喝紅茶,美崙紅茶還有廟口紅茶都是我記憶裡的美味。
索飛芽-avatar-img
2023/07/26
台11線真的是最美的公路,好藍好美的藍色太平洋!夏天再熱,看這景色也開懷、開闊。「月洞」我沒去過,但也在別處看過蝙蝠洞😅
avatar-img
馬克王的沙龍
42會員
41內容數
中年男人的碎念空間,也許平淡無味,但卻是人生深切的體會。
馬克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7
世界好亂,人心也很浮躁。
Thumbnail
2025/03/27
世界好亂,人心也很浮躁。
Thumbnail
2024/12/14
2024/12/14
2024/11/06
每個小男孩的心裡面都有一個夢中情人,純潔而不帶遐想,如果哪一天能修成正果,那該多好?
Thumbnail
2024/11/06
每個小男孩的心裡面都有一個夢中情人,純潔而不帶遐想,如果哪一天能修成正果,那該多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自從欣賞過花蓮太平洋南濱公園的海濱景色後,常常興起再次探訪的念頭。這次到花蓮旅行特別早上五點就起床去南濱公園看日出。 從一個台北人的角度來看,可以起床從旅館不到10分鐘就能抵達海邊欣賞日出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知為何南濱公園的石頭拍起來就是特別美。
Thumbnail
自從欣賞過花蓮太平洋南濱公園的海濱景色後,常常興起再次探訪的念頭。這次到花蓮旅行特別早上五點就起床去南濱公園看日出。 從一個台北人的角度來看,可以起床從旅館不到10分鐘就能抵達海邊欣賞日出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知為何南濱公園的石頭拍起來就是特別美。
Thumbnail
環島進入第10天,也代表是倒數第二天啦,心中突然開始有一種不捨的感覺,覺得旅程真的要結束了。連日的大雨,今日天氣還是不夠穩定,加上又怕路上落鏈,所以決定還是略過新城-蘇澳新,改搭火車前進。少了好幾十公里後,今日的路程頓時輕鬆不少,也決定今日延長騎到大里,隔天直接從基隆回到台北,珍惜眼前這最後的海景吧
Thumbnail
環島進入第10天,也代表是倒數第二天啦,心中突然開始有一種不捨的感覺,覺得旅程真的要結束了。連日的大雨,今日天氣還是不夠穩定,加上又怕路上落鏈,所以決定還是略過新城-蘇澳新,改搭火車前進。少了好幾十公里後,今日的路程頓時輕鬆不少,也決定今日延長騎到大里,隔天直接從基隆回到台北,珍惜眼前這最後的海景吧
Thumbnail
環島正式進入第9天啦,真的在前面歷經太多挑戰後,到這邊已經覺得剩下沒什麼難關了。畢竟在縱谷平原且旁邊就有車站,真的沒什麼好擔心的。今天算是屏東之後,第2個同日無法跨出的縣市,不過這是因為花蓮真的太長了。一早在富里車站看到起霧了,只祈禱天氣可以溼氣重,但還是別下雨啊。
Thumbnail
環島正式進入第9天啦,真的在前面歷經太多挑戰後,到這邊已經覺得剩下沒什麼難關了。畢竟在縱谷平原且旁邊就有車站,真的沒什麼好擔心的。今天算是屏東之後,第2個同日無法跨出的縣市,不過這是因為花蓮真的太長了。一早在富里車站看到起霧了,只祈禱天氣可以溼氣重,但還是別下雨啊。
Thumbnail
回到花蓮,讓我想念的景色之一便是放眼可見的翠綠山脈與藍天,雖說從小看到大,但離開了故鄉之後,真的也沒多少機會能享受這樣的畫面。
Thumbnail
回到花蓮,讓我想念的景色之一便是放眼可見的翠綠山脈與藍天,雖說從小看到大,但離開了故鄉之後,真的也沒多少機會能享受這樣的畫面。
Thumbnail
五月的花蓮,涼爽、舒適。 我原本以為這次去花蓮會熱到不行,也許是因為我們住的民宿離花蓮海港非常接近,花蓮的海風非常強大,但是在民宿裡,我們都睡得非常香甜。 ((花蓮,第二天)) 微涼的清晨,我們三人走到民宿附近的公園繞繞,享受在花蓮沒有塵囂污染的空氣,舒服的擺個pose,那是都市裡沒有的舒適愜意。
Thumbnail
五月的花蓮,涼爽、舒適。 我原本以為這次去花蓮會熱到不行,也許是因為我們住的民宿離花蓮海港非常接近,花蓮的海風非常強大,但是在民宿裡,我們都睡得非常香甜。 ((花蓮,第二天)) 微涼的清晨,我們三人走到民宿附近的公園繞繞,享受在花蓮沒有塵囂污染的空氣,舒服的擺個pose,那是都市裡沒有的舒適愜意。
Thumbnail
黎明時刻,飛機安全的降落在桃園機場,這是個非常熟悉,也非常陌生的地方。入住酒店略微整理,就直奔華山市場,享受思念甚久的燒餅油條。餐後,率領全家搭乘捷運,先到[中正紀念館]看衛兵交接,再去[總統府]照張相,逛一下衡陽街成都路[西門鬧區],再搭捷運到東區[國父紀念館],在那兒可以有[一零一大樓]照相最佳
Thumbnail
黎明時刻,飛機安全的降落在桃園機場,這是個非常熟悉,也非常陌生的地方。入住酒店略微整理,就直奔華山市場,享受思念甚久的燒餅油條。餐後,率領全家搭乘捷運,先到[中正紀念館]看衛兵交接,再去[總統府]照張相,逛一下衡陽街成都路[西門鬧區],再搭捷運到東區[國父紀念館],在那兒可以有[一零一大樓]照相最佳
Thumbnail
【Day-3 台東→花蓮】 池上有名的不僅僅有飯包 還有黃豆料理 早上決定吃 台東【池上豆之間】 ・營業時間:8:00-17:00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中山路通水巷12號 品嚐在地黃豆的美味 這次點了【米刈包】、【豆漿】、 【香煎豆包】、【起司豆包捲】、【豆漿豆花】 都來試試看 吃飽喝足後繼續前
Thumbnail
【Day-3 台東→花蓮】 池上有名的不僅僅有飯包 還有黃豆料理 早上決定吃 台東【池上豆之間】 ・營業時間:8:00-17:00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中山路通水巷12號 品嚐在地黃豆的美味 這次點了【米刈包】、【豆漿】、 【香煎豆包】、【起司豆包捲】、【豆漿豆花】 都來試試看 吃飽喝足後繼續前
Thumbnail
如果不是嫁給這個男人,我應該不會來到這座小鎮 這個需要開車八小時的小鎮,群山圍繞,綠意盎然 第一次來訪,我便深深為它著迷 距離上一回到里瓏,已是六年前 每年清明,公公總是回去探親,與兄弟們團聚,看看兒時的同伴 雖說每年都會被邀請回東部,但因為距離以及孩子年齡尚幼, 我總是遲疑 累歸累,心總是雀躍的
Thumbnail
如果不是嫁給這個男人,我應該不會來到這座小鎮 這個需要開車八小時的小鎮,群山圍繞,綠意盎然 第一次來訪,我便深深為它著迷 距離上一回到里瓏,已是六年前 每年清明,公公總是回去探親,與兄弟們團聚,看看兒時的同伴 雖說每年都會被邀請回東部,但因為距離以及孩子年齡尚幼, 我總是遲疑 累歸累,心總是雀躍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