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怪物〉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一篇〈雨中噴泉〉難產中,所以先往下讀了〈怪物〉。怪物是誰呢?是這篇的主角松平齊茂,他有一個常在殺人犯的傳記中出現的特質,就是小時候都喜歡虐待動物,這股惡意在長大後轉換到人類的身上。故事中提到「經常給人以傷害和不幸,是支撐齊茂生存下來的力量。」他熱衷於慈善事業是因為喜歡看人飢貧交迫,他也喜歡中傷、誹謗、離間、諷刺,破壞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有數十個女子在他的手中死去,確實是個怪物。

按照寓言故事的邏輯,這種惡魔的下場都不會太好,不是自己少數珍惜的東西被破壞殆盡,就是受到無止盡痛苦的折磨。然而,故事的開頭只是說到齊茂在賞鳥時因為姿勢變化而導致了輕微中風,所以就以他躺在床上的視角來描述他看到的人事及他過去所經歷的。

就我的人生經歷來說,「變態」的人,舉例來說:連續殺人犯、曝露狂、虐待狂,他們跟一般因為氣一來控制不住而鑄下大錯的人來比,他們通常做這些事是為了讓自己產生快感的,而這份快感一部份來自於「你奈我何」的給小心態。就像柯南裡面的犯人都會故意留下線索來提示警察去找到他,但當警察問他們為何要留下這些線索時,他們就會講一些很無聊、無法說服人的理由,雖然小時候的我常常無法理解,但隨著我長大,我發現眾人的「目光」也能讓人變化。總有幾個同學懂得享受像大明星一樣站在舞台上,被大家景仰著的快感;相反地,也會有人喜歡看到整個社會因為他而沸騰鼓譟,自己卻可以在給出那麼多的提示後,仍可以安心躲在暗處嘲笑著愚蠢的正義。

主角則是變態中的一種分支,這類人同樣做盡壞事,卻也覺得自己應該受到審判,如果大家都原諒他的話,他自己可能還無法接受。這說起來是蠻奇怪的,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可能會比較好理解。在我小學的時候,男生跟自己暗戀的女生的互動方式不會是遠遠地以眼神守護,通常就是打是情罵是愛;或者有些同學會故意搶走我的某些東西,然後跑得很遠想讓我去追,這兩者的目的就是引起他在乎的人的注意。這時候如果不做出反應,冷處理那些人的話,他們有可能自討沒趣就算了,或者變本加厲,想辦法讓你不注意都不行。所以說齊茂這類人的行為又是來自小時候的延伸。

但上述其實是我局外人的角度,事實上,再平凡不過日常對齊茂來說都是可憎的。故事以他的女兒與別墅主人結婚收尾,他則腦溢血死去。筆觸平淡,刻劃入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混吃等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是第一篇,我想一點預備知識是必要的。 在考完分科後,我馬上跑去板橋圖書館借了日本名家三島由紀夫的短篇精選輯。這個衝動來自於聽到新資料夾某一集,呱吉說到在三島的其中一個小說有寫到「對著名畫自慰」這個行為,再加上之前也略聽聞《葉隱入門》或是「三島是日本最後幾個切腹的人」云云的趣聞。於是,我去誠品買
叔本華:「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擺盪。」
對自己的坦承是一種解脫。
因為是第一篇,我想一點預備知識是必要的。 在考完分科後,我馬上跑去板橋圖書館借了日本名家三島由紀夫的短篇精選輯。這個衝動來自於聽到新資料夾某一集,呱吉說到在三島的其中一個小說有寫到「對著名畫自慰」這個行為,再加上之前也略聽聞《葉隱入門》或是「三島是日本最後幾個切腹的人」云云的趣聞。於是,我去誠品買
叔本華:「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擺盪。」
對自己的坦承是一種解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三島由紀夫的書一向不太好讀。 憂國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昭和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著名的二二六事件發生後兩天。 二二六事件是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重要關鍵,一群青壯派軍官於東京發動失敗政變,其影響大者導致日本軍人權勢抬頭,帶領明治維新以來逐漸強盛的日本一路走向法西斯,終至戰敗毀滅。 其小者,參與政變的低層軍士官
Thumbnail
「我今天之所以來到這裡,是想要測試一下,語言這東西是否還有用?」三島由紀夫在和全共鬪的辯論會裡,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話語,看看是否能影響或改變這群與自己理念不同的人。他依然深信,語言還是有力量的媒介。
Thumbnail
如何定義「他人」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第一個論辯的命題。辯論會主辦人木村修,首先向三島由紀夫發起挑戰,希望他能就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發表意見。後來登場的芥正彥則繼續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與三島由紀夫對談。兩個看似個別的問題,實則無法切割地被連結到一處。
Thumbnail
電影《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是一個看見當代日本不同一面的珍貴紀錄片。電影內容敘述三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日本傳奇小說家三島由紀夫接受日本東大全共鬪組織邀約到900教室進行辯論,講述軍國右派三島由紀夫與受左派共產影響全共鬪之間的對話會激盪出什麼火花,是一場和解還是暴力的開端。
Thumbnail
1969年東京大學校區,一千多名左翼學生聚集在第900教室,等待與有著極右民族主義思想的當代知名文學家三島由紀夫一決高下。 強烈建議那些無法獨立思考的人,在買票進場前再認真思考一下。我深怕過度激烈且有邏輯的思想碰撞會傷害你們本來就已經相當孱弱的腦波。
Thumbnail
談到三島由紀夫,必不能迴避他對天皇的情結以及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維護。因此,在與全共鬪的辯論會上,這也成為了全共鬪成員挑戰、質疑三島由紀夫的重要問題。會中,雙方熱烈地討論「天皇」之於日本、日本民族的意義和象徵究竟為何,面對挑戰,三島由紀夫也透過話語,詮釋了他所認為的天皇。
Thumbnail
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Thumbnail
這一切都讓書中的「我」感到虛有其表。明明懦弱的母親根本不敢自殺,明明自己根本在老師眼中早已不是有前途的人,但人們一再以不合稱的方式裝模作樣,並逼迫自己一起跟著裝模作樣地活著。這讓他明白為了抵抗世間各種虛有其表的語言,自己只能以語言的沈默來回到「金閣的世界」。
Thumbnail
「我在《金閣寺》描寫了『個人』,這部《鏡子之家》想描寫的是『時代』。《鏡子之家》裡的主人翁,不是人物,而是一個時代。這部小說,並非所謂的戰後文學,而是『戰後結束』的文學。」——三島由紀夫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三島由紀夫的書一向不太好讀。 憂國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昭和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著名的二二六事件發生後兩天。 二二六事件是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重要關鍵,一群青壯派軍官於東京發動失敗政變,其影響大者導致日本軍人權勢抬頭,帶領明治維新以來逐漸強盛的日本一路走向法西斯,終至戰敗毀滅。 其小者,參與政變的低層軍士官
Thumbnail
「我今天之所以來到這裡,是想要測試一下,語言這東西是否還有用?」三島由紀夫在和全共鬪的辯論會裡,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話語,看看是否能影響或改變這群與自己理念不同的人。他依然深信,語言還是有力量的媒介。
Thumbnail
如何定義「他人」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第一個論辯的命題。辯論會主辦人木村修,首先向三島由紀夫發起挑戰,希望他能就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發表意見。後來登場的芥正彥則繼續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與三島由紀夫對談。兩個看似個別的問題,實則無法切割地被連結到一處。
Thumbnail
電影《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是一個看見當代日本不同一面的珍貴紀錄片。電影內容敘述三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日本傳奇小說家三島由紀夫接受日本東大全共鬪組織邀約到900教室進行辯論,講述軍國右派三島由紀夫與受左派共產影響全共鬪之間的對話會激盪出什麼火花,是一場和解還是暴力的開端。
Thumbnail
1969年東京大學校區,一千多名左翼學生聚集在第900教室,等待與有著極右民族主義思想的當代知名文學家三島由紀夫一決高下。 強烈建議那些無法獨立思考的人,在買票進場前再認真思考一下。我深怕過度激烈且有邏輯的思想碰撞會傷害你們本來就已經相當孱弱的腦波。
Thumbnail
談到三島由紀夫,必不能迴避他對天皇的情結以及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維護。因此,在與全共鬪的辯論會上,這也成為了全共鬪成員挑戰、質疑三島由紀夫的重要問題。會中,雙方熱烈地討論「天皇」之於日本、日本民族的意義和象徵究竟為何,面對挑戰,三島由紀夫也透過話語,詮釋了他所認為的天皇。
Thumbnail
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Thumbnail
這一切都讓書中的「我」感到虛有其表。明明懦弱的母親根本不敢自殺,明明自己根本在老師眼中早已不是有前途的人,但人們一再以不合稱的方式裝模作樣,並逼迫自己一起跟著裝模作樣地活著。這讓他明白為了抵抗世間各種虛有其表的語言,自己只能以語言的沈默來回到「金閣的世界」。
Thumbnail
「我在《金閣寺》描寫了『個人』,這部《鏡子之家》想描寫的是『時代』。《鏡子之家》裡的主人翁,不是人物,而是一個時代。這部小說,並非所謂的戰後文學,而是『戰後結束』的文學。」——三島由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