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身分詐騙」的驚人幕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含雷,慎閱)

一般而言,我的選書方式是:暢銷書榜、經典、感興趣的領域、豆瓣評分、有人推薦、參考書目等,然而這本書是我無意間在圖書館看到,覺得好像很有趣,就借回家讀了。

它被放在「犯罪」的分區,副標題是「一個關於背叛、家庭秘辛與身分竊盜的未解之謎」,當時看到我就疑惑了,甚麼是身分竊盜?假冒人頭詐騙嗎?加上簡介寫「真人真事改編,一樁最離奇的家族懸疑緝凶案」,我開始猜測:這是一個家族多年竊盜他人身分謀得巨利,卻逍遙法外,機智躲避警方追捕的自傳。

然而,我錯了。

故事主角非加害者,而是受害者。雖是親身經歷,但作者以類似推理小說的寫法,透過看似日常卻隱藏玄機的線頭,破解「誰竊盜我們家的身分?」、「為甚麼他要這麼做?」等疑問,最後謎底揭曉,卻是一樁家庭悲劇。


一、劇情:有些真相,殘酷到不敢直視

(一) 身分竊盜的開端

這一切巨大的疑惑,從一樁小事開始:父親的雜誌好幾期沒寄來了。然而出版社說他們絕對有寄出去。之後連電話繳費單都無故失蹤,主角跟筆友的信件也不翼而飛。

媽媽說:「有些人會為了偷你的社會安全號碼或帳戶資訊,偷你的信件。」

到底是誰做的?我們家哪裡得罪別人?百思不得其解。

之後,「窗簾拉緊」成為家中鐵則。不能應門,即使知道門外是甚麼人也不行。信件消失、電信服務中斷,脆弱感充盈日常,開始揣測任何人,只能相信自己人。父親對年幼的女兒說:「如果有人進到院子裡,妳就要想辦法,妳必須保護我們的財產。」

正因如此,少女無比警覺,有次水電工到家裡,只有她一人,對方說明身分,她不相信,高舉菜刀將對方轟出去。結果那是爺爺叫的水電工。對不確定的恐懼,信任的瓦解,並非一個幼小的女孩所需承受的,然家人卻並未感到異樣,甚至誇讚她。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這是媽媽的口頭禪,家裡也開始奉行這個信念,減少和親戚來往,減少出現在拋頭露面的場合。

(二) 接二連三的卡債

少女極欲逃離讓人呼吸不過來的家庭。終於,她開始上大學,以為到新空間能蛻變,過不一樣的人生,那竊盜她身分的家伙卻囂張無度:媽媽寄給她的支票被退回,導致學費欠下兩千元。

少女回家質問母親:「這是妳的支票、妳的銀行,全部都跟妳的一樣。有誰會做這種事?怎麼會有人寫空頭支票之後寄過來當我的學費?」

母親解釋:「一定是有人辦了我的鏡子帳戶。」

「為甚麼這樣做?」

「為了洗錢。還有,他們會為了不被察覺,故意偷我們家的信,還有先用這個帳戶繳一些乍看下沒有問題的帳單,再開始洗錢。」

身分竊盜如影隨形,讓她的銀行卡信用破產,討債者成天煩擾,然而她無法向銀行解釋那些錢都不是她花掉的,她滿肚子疑問與怨氣,發誓一定要抓到這位長久以來,籠罩著她家,摧毀她家的渾蛋。

她一路讀到博士班,論文也以身分竊盜為研究,希望透過深層知識,掌握嫌犯特徵,她開始列舉親近的人,梳理誰最有動機竊盜她的身分。

之後,博士順利畢業,她開始教課,看起來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母親卻病倒了。

(三) 真相水落石出

母親得到白血症。日漸消瘦,病情惡化快速。

因家中財務都由母親保管,作者請母親告訴她銀行帳號密碼,卻發現母親寫下的「很多都調換了」,並不能使用,可能是藥物導致頭腦記不清。

她只能從網路論壇找線索,此時臉書跳出通知,「阿,媽媽,妳的臉書沒有關,我看看妳的照片喔。」

說完這句,母親眼睛圓睜,全身掙扎發出聲響,努力擠出遺言卻做不到,一瞬間就斷氣了。

母親去世,還來不及難過,怪異的事情一樁樁浮現出來。

整理母親遺物,發現銀行結單,發現床鋪底下42雙鞋子,發現原來母親懼怕女兒打開臉書,是因交友軟體有她的聊天紀錄:謊稱離婚,與「農夫」出軌。發現母親其實用謊言在堆砌這一生。

原來,母親罹患解離性身分障礙症,俗稱「多重人格」,而害她家負債、信用破產、生活困難的罪魁禍首就是母親。


二、母親的異常舉動

雖本書前半段充滿疑惑,以些微懸疑的口吻敘述,然最後揭曉:母親正是摧毀家中秩序的人這件事,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書中有許多對母親怪異言行的著墨,得知真相後再回推,能看出更多線索。

(一) 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解離性身分患者通常會有最強勢的主人格,這個人格會依賴他人、情緒憂鬱,且往往充滿罪惡感。交替人格會和主人格產生全然不同的歷史、記憶與性格。家中的帕姆(母親)常攤在沙發上,長時間哀傷與憂鬱。

朋友認識的帕姆活潑、大方,充滿青春能量,她的背景也更換(結婚卻沒小孩、有虐待傾向的丈夫、離婚後交的新男友「農夫」)

此外,病徵還有難以解釋的失憶,對過往有強烈情緒,如帕姆隊幾乎不認識她的高中同學有莫名其妙的眷戀,對父母不在身邊的執著。(p.307)

很多時候,患者經歷過虐待,因太過痛苦,而發展不同面向的自己,難以整合。帕姆的母親有購買癖,把家裡搞的烏煙瘴氣,帕姆曾堅決說,自己絕不變成母親那樣(結果還是一樣)。

若說是身分障礙症患者,更像精神病態者。症狀:缺乏內疚、行事衝動魯莽、不負責任,高超的說謊技巧。「母親自信到自戀的地步,還有強迫行為、行事衝動,且自私自利。我確信,她並不具備愛別人的能力。」(p.308)

(二) 異常行為

1.強迫行為:小時候,幼女因一件洋裝與母親發生爭執。參加外公的葬禮,母親要求她穿討厭的洋裝,然作者認為,外公會希望她穿得舒服。「今天下午,全世界都會到場,妳打扮得那麼邋遢怎麼見人?」母親這樣說。

作者在小時候有對奶類過敏,當時學校會附牛奶,作者就帶果汁過去,但學校老師認為她不應有特權。

回到家她告訴母親這件事,本來以為只要請醫院提供證明過敏就行,母親卻拿牛奶逼迫她喝下去。「他們要我們證明她對牛奶過敏,那我就證明給他們看。」

少女掙扎,學到一件事:「媽媽如果認為世界羞辱她,就會不擇手段與世界對抗,甚至願意以我的痛苦為代價。」

2.購買慾:少女回家,常看到母親透過電話訂購耳環或項鍊,她說那些是「便宜、粗製的首飾」,然而加在一起不知有多少錢。她向朋友炫耀戰利品,少女訝異發現,原來她不是為了打扮漂亮,而是為了讓人關注她。不僅是自己打扮,女兒出門,亦會要求她撲粉。母親好面子。

3.情緒不穩:為了募款辦校外教學,家長會輪流烤餅乾。母親不擅長,她不高興,「我寧可直接給妳錢,可以直接給錢嗎?」她用食物攪切機,快速方便,做出來得的又醜又小。從學校回家,母親故做得意詢問餅乾賣得好不好,當女兒說出老師說太小時,馬上從笑容轉為怒容。「我該做的都做了。」

4.支票詐騙:一家人相信所有金錢破口都是因為身分竊盜。有次警察來逮捕母親,「支票詐騙。她們說妳在波特蘭的沃爾瑪超市開非法支票」,應確有其事,卻被以「家中遭身分竊盜,非她所為」而輕描淡寫帶過。

5.對身分詐騙這件事好像置身事外:「你們為甚麼要把身分被盜用的事看成個人攻擊?這和我們個人沒有關係。」母親不知道嚴重性,她是家中財務掌管者,希望她能採取行動,這種主意「沒有勇氣,還感到無比可笑」,怎麼可能有辦法解決呢?但希望她能擔心一下,生氣一下。

「母親死命否認有人對我們犯罪,一再堅稱犯人不是針對我們,這很快就會結束,彷彿只要這麼說,她就能逃離我們身為受害者的情緒苦難。」

當作者成為竊盜身分專家,有人描寫她家遭遇,她還興沖沖的拿到母親面前給她看。母親只是微笑。

這些是主角大學以前母親的行為,後面母親去世後,作者努力找出母親掩蓋的面貌,發現自己從來完全沒認識這個生下她的人。而這也正是上述提到,包括:捏造其他身分、操弄人、說謊等等。

母親帕姆

母親帕姆


三、後記

這本書和《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一樣,主角都是女生,童年悲慘,逃離家庭,最後獲得博士學位。然而《自學人生》著重家庭與教育的兩難,本書則充滿懸疑意味。

兩者風格相差甚多,我個人偏好《自學人生》,其中有許多細膩深刻的描寫,讓人念念不忘,且能共情。而本書只讓人覺得:「阿,原來有人遭遇過這樣的事。」

為甚麼感受會差這麼多呢?我想,是「與家人的情感濃淡」的關係。《自學人生》塔拉幼時對父親的話堅信不移,真心喜歡家人,就算獲得教育,仍願意改善家中狀況。然而本書,主角小時候就和母親發生爭執,對父親也不感冒,渴望離開家庭,當揭開母親真面目時,有種「哈,我就知道」的感覺,自己所有被害妄想,傷痛原來都是母親害的,頗有指責意味。總的來說,就是比較冷血吧。

本書著重於母親病情/怪異行為和竊盜身分疑雲,兩方面的描寫,對情緒拉扯、內心糾葛的部分比較少,重點清晰,所以易讀,看滿快的。



閱讀時長:3天/2h32m

寫作時長:2天/2h43m

avatar-img
13會員
20內容數
打造自己的圖書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家裡信箱的信件全都消失了,而你被告知身份被不明人士盜竊了,你該如何處理?我想絕大多數人肯定會報警處理,但若你是一個孩子,而且是被母親信誓旦旦地告知以後行事必須要低調,想必很難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及反抗能力。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這本書是作者艾克絲頓的親身經歷,描述自己晦暗的童年以
Thumbnail
有天我很悶對於原生家人欺騙故意騙取金錢 回想起來這一切都是早就鋪好的稉 因為家人知道我的收入加上他常常請吃飯都是聊他的公司營業額跟成功的模式 我跟先生都是聽聽加上這位兄長孝順媽媽都讓我沒有任何警戒 跟先生結婚到美國渡蜜月兄長還特別安排 一直住進他們的家我數十年未見的大嫂跟我哭訴兄長的外遇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獨居《護理師》索菲亞疑遭入室行竊宵小用榔頭斃命,筆電不翼而飛。既沒有工作上的得罪同仁病人,亦沒有喜獲橫財遺產,想不到何人會對她起殺心。遺體的狀態顯示未遭受性侵的跡象,也沒有防禦性的傷痕,這與猜想的竊盜案件猜想有異。因為神不知鬼不覺就可以逃離現場的話為什麼要攻擊被害人呢?恐是熟人犯案。
他們先盜我不太認識的人的帳號,然後傳一些東西給我點,就盜走我帳號,再建立一些它已知我過去高中、大學的同學同名和相同照片的帳號,再跟我聊天,一直找機會跟我說一些非常悲慘的事情,然後看我會不會借錢給他們....
其實參與詐騙集團的成員 有些人是有學習上的障礙或是反社會人格 有些人是家庭環境不好 單親家庭的小孩或是隔代教養 出生是無法選擇的 沒有爸媽陪伴成長也或許是被疏於照顧 在學校的學習裡得不到成就感與歸屬感 身世背景有著不同的際遇 遇到對他們獻殷勤的社會人士 社會新聞裡常見 被抓到的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不同人身邊的詐騙案例,表弟和一個女生交往十年,有榮民伯伯被比較年輕的阿姨詐騙,也有一個賣菜的小姐被年輕男生詐騙。最後強調遇到詐騙案例並不可恥,應該增加選擇並多認識人。
剛媽媽打電話給過客,說她接到勞保局服務人員的電話,服務人員說她是她住家那區的關懷人員,會不定期打電話拜訪° 我一聽媽媽這麼說:我就跟她說妳一定是遇到詐騙集團了,我說妳難道都沒有懷疑她怎麼會知道妳的電話嗎?更扯的是媽媽還把我的電話給了這位小姐° 接到電話我第一個直覺就是請問她,為什
Thumbnail
回想起怎麼會落入騙局?「貪婪」固然是首要因素,其次是缺乏「判斷的知識和智慧」,再來就是「缺乏智慧的仁慈」。這三樣我全都犯了。 騙子利用無知、利用人性的貪婪、利用人們的愛心,騙取財物。
Thumbnail
電影開場向觀眾展示了一起最典型的「詐騙過程」。退休女老師正在籌錢要為剛過世的警察丈夫蓋墳墓,沒想到一通隨機播打的電話,竟讓她失去了思考能力,聽著電話另一端的歹徒辱罵自己,逼她將屋內所有現鈔丟到樓下。對於一名總在糾正別人語法的知識份子,課堂上理性授課的她,卻在情急之下聽信了這邏輯充滿漏洞的謊言,彷彿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家裡信箱的信件全都消失了,而你被告知身份被不明人士盜竊了,你該如何處理?我想絕大多數人肯定會報警處理,但若你是一個孩子,而且是被母親信誓旦旦地告知以後行事必須要低調,想必很難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及反抗能力。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這本書是作者艾克絲頓的親身經歷,描述自己晦暗的童年以
Thumbnail
有天我很悶對於原生家人欺騙故意騙取金錢 回想起來這一切都是早就鋪好的稉 因為家人知道我的收入加上他常常請吃飯都是聊他的公司營業額跟成功的模式 我跟先生都是聽聽加上這位兄長孝順媽媽都讓我沒有任何警戒 跟先生結婚到美國渡蜜月兄長還特別安排 一直住進他們的家我數十年未見的大嫂跟我哭訴兄長的外遇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獨居《護理師》索菲亞疑遭入室行竊宵小用榔頭斃命,筆電不翼而飛。既沒有工作上的得罪同仁病人,亦沒有喜獲橫財遺產,想不到何人會對她起殺心。遺體的狀態顯示未遭受性侵的跡象,也沒有防禦性的傷痕,這與猜想的竊盜案件猜想有異。因為神不知鬼不覺就可以逃離現場的話為什麼要攻擊被害人呢?恐是熟人犯案。
他們先盜我不太認識的人的帳號,然後傳一些東西給我點,就盜走我帳號,再建立一些它已知我過去高中、大學的同學同名和相同照片的帳號,再跟我聊天,一直找機會跟我說一些非常悲慘的事情,然後看我會不會借錢給他們....
其實參與詐騙集團的成員 有些人是有學習上的障礙或是反社會人格 有些人是家庭環境不好 單親家庭的小孩或是隔代教養 出生是無法選擇的 沒有爸媽陪伴成長也或許是被疏於照顧 在學校的學習裡得不到成就感與歸屬感 身世背景有著不同的際遇 遇到對他們獻殷勤的社會人士 社會新聞裡常見 被抓到的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不同人身邊的詐騙案例,表弟和一個女生交往十年,有榮民伯伯被比較年輕的阿姨詐騙,也有一個賣菜的小姐被年輕男生詐騙。最後強調遇到詐騙案例並不可恥,應該增加選擇並多認識人。
剛媽媽打電話給過客,說她接到勞保局服務人員的電話,服務人員說她是她住家那區的關懷人員,會不定期打電話拜訪° 我一聽媽媽這麼說:我就跟她說妳一定是遇到詐騙集團了,我說妳難道都沒有懷疑她怎麼會知道妳的電話嗎?更扯的是媽媽還把我的電話給了這位小姐° 接到電話我第一個直覺就是請問她,為什
Thumbnail
回想起怎麼會落入騙局?「貪婪」固然是首要因素,其次是缺乏「判斷的知識和智慧」,再來就是「缺乏智慧的仁慈」。這三樣我全都犯了。 騙子利用無知、利用人性的貪婪、利用人們的愛心,騙取財物。
Thumbnail
電影開場向觀眾展示了一起最典型的「詐騙過程」。退休女老師正在籌錢要為剛過世的警察丈夫蓋墳墓,沒想到一通隨機播打的電話,竟讓她失去了思考能力,聽著電話另一端的歹徒辱罵自己,逼她將屋內所有現鈔丟到樓下。對於一名總在糾正別人語法的知識份子,課堂上理性授課的她,卻在情急之下聽信了這邏輯充滿漏洞的謊言,彷彿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