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阿德勒深層心理治療】

【古典阿德勒深層心理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僮小露推薦

對一般讀者來說這可能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

但是,如果你喜歡阿德勒心理學

或是你對於「教養」非常有興趣

這本絕對要收藏起來慢慢細讀!

 

曾端真老師是台灣精熟阿德勒心理學的大師級老師。前年和今年我去上曾老師的課,都意外收獲到不同於上課前我學習與認知中的「阿德勒教養」上的觀點,並拓展了我對「阿德勒心理學」可以如何運用在教養、及個人成長上,有新的看見與新的做法。

 

古典阿德勒深層心理治療:親子教養策略 × 心理治療技巧,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全面家庭診斷,糾正不良教養態度,引導孩子勇於面對自卑與超越自我》

 Dr. Henry Stein,這本書的作者,則是曾端真老師的老師。

 

這本書記錄了Dr. Henry Stein和他的導師Sophia de Vries如何針對一個家庭中孩子呈現出來的問題做討論、診斷、及如何實際與孩子對談、並鬆動孩子的「生命風格」,增長孩子的「社會情懷」。(完全就是大大師與大師師的對談實錄!)(我到底在講什麼有人能get我嗎??!xddd)

 

這本書我從3月底開始讀…一直到現在8月了

我都還沒完全讀完、也沒有完全理解啊啊啊

 

這4個月之間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好幾次想好好地跟大家介紹這本書,但是…實在是太困難了!因為書上的乾貨太多、重點太滿,完全就是#讀1本等於讀10本的概念。

 

然後我發現原,如果等我領略完再跟大家分享…那可能是2年後的事了xddd。最後我想,不行啊!這本書太精彩我必需盡快分享!

 

那…不如我就分享書中的幾個金句送給大家吧!

●我們透過知道什麼時候幫助他們,什麼時候讓他們在適當的挑戰中掙扎,來幫助兒童發展自信。

●在私人的互動關係中,要發展出穩固與親密的關係連結,正向和負向語言的比例至少要達到5:1以上。換句話說,一句批評指責謾罵或貶抑的話,就足以抵銷5句鼓勵的話。

●非常焦慮的家長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被寵壞的孩子會失去勇氣。

●大人不應該強迫孩子學游泳,而是應該培養他對水的親和力。

(最後這句正好很適合想送孩子去學游泳的8月炎夏啊是不是!)

 

 

如果你過去曾讀過阿德勒本人的著作,卻一直有一種…「每一個字詞我都看得懂,但怎麼合起來…我都讀不懂」的感覺,那這本書解釋阿德勒心理學中「專有名詞」的方式,會讓你覺得好理解得多,而且也很啟發人心!

 

若你是:教育工作者/專業輔導者/教養愛好者,這本書你一定會覺得非常精彩!

 

假如你對阿德勒心理學、或心理治療不甚熟悉,這本讀書來可能會有點硬,但只要你在關於「如何把阿德勒心理學運用在教養/教育中」這一類的議題有興趣,你一定也能從書中各處,拾到許多黃金!

 

這真是一本值得(也只能?)慢慢細細品味的書。

 

#古典阿德勒深層心理治療

#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

#大師與大師的對談實錄

 

#親子教養策略

#心理治療方法

#全面家庭診斷

#糾正有毒教養態度

#引導孩子面對自卑與超越自我

#和平國際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0會員
27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回母校,教授提汲:「現在的大學生因為 AI 的關係,對未來充滿迷茫和焦慮。」 我聽著,感受到老師們想幫忙,卻不知可以怎麼幫助這群困惑的年輕人。 回家路上,我反覆想著這件事。 腦海裡浮現出十幾年前,當時面臨即將畢業的我們,不也是一樣焦慮嗎? 那時沒有 AI,但對未來的迷惘與不確定感,一點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前陣子回母校,教授提汲:「現在的大學生因為 AI 的關係,對未來充滿迷茫和焦慮。」 我聽著,感受到老師們想幫忙,卻不知可以怎麼幫助這群困惑的年輕人。 回家路上,我反覆想著這件事。 腦海裡浮現出十幾年前,當時面臨即將畢業的我們,不也是一樣焦慮嗎? 那時沒有 AI,但對未來的迷惘與不確定感,一點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