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你說起那些歲月如梭的軌跡,腦海裡很自然的就浮現那些年的我的樣子,還有你的樣子,在同一條路上,原來我們曾經那麼近,卻又那麼遠。這些年來,我們又是如何在這同一座城市裡,各方天涯各自安好。我想,即使我讀了那麼多的書,可我或許永遠也不會懂得,人生與命運這回事。
今天是父親節,多年前的多年,爸爸剛離開的時候,每遇父親節前後,我總是非常的懷念爸爸,在那看似輕淡的想念裡,我偶爾會掉進濃重的孤寂之中。也許是那幾年間,媽媽精神與身體都不是太好的緣故。不是我愛傷春悲秋,而是那種無能為力,無依無根,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受,總會在那些時刻自我心中滲出。你想,那廣不可測的寂寥感,會是所謂的人海孤鴻麼?
今年薇兩次回台灣,每每看著她和小姨丈的相處,我真是既羨慕又嫉妒,有爸爸真好,那種情緒是複雜而難以向人開口言述的,是我內裡最不堪的一部份,我不總是你想像中那樣單純而美好,我亦有身而為人的貪嗔痴念。
那幾年,我曾反覆的讀《我們仨》一書,我經常在楊絳先生的這本書裡頭,看到過去我們家的影子,包括她與丈夫錢鍾書,只育有一獨生女錢瑗,還有小時楊絳因父親之故,啟發閱讀之路,以及許多他們一家共同生活的描述。
想到爸爸沒有牽著我的手,看我出嫁,媽媽困在她與爸爸的世界之中多年,我常在夜裡讀著就淚流滿面「我們三人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我那時還偶爾會懷疑,楊絳先生會否曾抄襲了我那美好得像似夢境般的家庭記憶。當然,這是我不齒說笑了,幸而幾年後,媽媽終究還是回到我身邊。
楊絳先生說起與丈夫之間的情感,和女兒的相處,還有身在那個動盪時代的憂患智慧,用筆淡然內斂,情感卻又極其細膩豐厚,同樣是細膩,又和張愛玲的文風不一,可她們的文采同樣令我傾心。
你知道麼,楊絳和錢鍾書也喜歡「走路」,他們將散步當做一種探險,即使年歲漸長,他們仍保有年少時對人世的熱情,他們在日常裡各自工作、讀書,為生活與家庭努力奮鬥。至於面對相處細瑣,難免而起的爭吵,兩人也很有智慧的找到解決之道。
楊絳先生在書中敘述,有次他們夫妻在出國的輪船上吵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bon的讀法。只因楊絳說了錢鍾書的口音有些鄉音,兩人竟就因此吵起架來,想當然爾,輸的人不開心,贏的人心裡也不是滋味。
於是從那之後,兩人便理性的決定,以後遇事若有不同,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你瞧,家人伴侶之間,於平淡日常若能長久以此相待,多好。(我講得不那麼好,所以把書找了出來,你有空看著,自己領會一番)
試想,這世間「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日朝月暮,君為吾之朝暮, 只願你是出路,亦是歸途。可不是麼,不要人海孤鴻。
我們一起想念我們的父親,在今日。
總是夏。
二〇二三.〇八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