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學】攝影是一種冥想 (重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以往在創作的時候,不管是透過文字、或是影像,我都很討厭鋪陳,總是想要趕快切入最精華、最有趣、最能展現自己的部分。

會養成這種習慣,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學習創作時,最先接觸到的是攝影這個媒材。攝影創作對我來說有種速度感,拿起相機,憑著直覺去捕捉最美的瞬間,所有故事的細節,就全都鎖在一張照片裡。但是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的話,他人可能不一定能夠理解我在照片中想留下的細節。

raw-image

這組照片是在家裡拍的。我們家是一個狹長的形狀,平時生活起居都在其中一側,而照片裡的場景則是比較不常活動的區域。這邊的物品大多是開雜貨店的姑姑拿來當作倉庫存放的,所以在這裡看見的東西,我大多都不知道被擺在這裡的原因是什麼。

大概也是因為這一層未知,才讓我對這個場所更加著迷。每次來這裡,都像是身在某個攝影師們會瘋傳的知名廢墟,瀰漫著神祕的氣息,也帶著一種歷史感。

raw-image

如同上一篇文章所寫,攝影對我來說就和冥想沒有兩樣。但我沒有把完整的故事說完。

過去這一、兩年的碩班生活,幾乎是一場永無止盡的工作地獄,我的身體已經忘記真正的放鬆是什麼感覺。而那天下午當我拿著相機來到這個地方,沉浸在光影中,我好像回憶起很久以前,很快樂的、無拘無束的自己。時間感覺起來像是靜止的,卻同時相當寬宏地從過去湧來當下,再沖刷到無限遙遠的未來。我終於可以把自己放著。放在這裡。踏實地安頓下來。

我不太喜歡把自己描寫地像是個很愛釋放情緒的人,那樣感覺不怎麼酷。所以,很多故事的細節時常會被蘊含在作品中,缺乏註解與他人的理解,只有我有能力、和權利,能夠讓它們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被精準地展開。

raw-image

這篇文章的概念,有點像是在二創自己的創作。我一直很想嘗試這個方法,也覺得這種帶有一點「打臉自己」意味的策略,能帶來的趣味滿值得品味的。

同一組照片,從上一篇的濃縮情感,到這篇的嘗試練習文字鋪陳,感覺是不太一樣的。

以前我總覺得鋪陳很無聊,只想要看到最好玩、有挑戰性的部分。但我現在對於鋪陳的看法有點轉變了。以創作來說,鋪陳就是替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建立穩固的地基,如果沒有好好說明故事的背景,再好的轉折、細節都沒有意義。如果沒有平穩的前奏,那麼也無法映襯出動感的副歌有多麼特別。


都花那麼多時間思考了,就順便寫下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攝影和冥想沒有兩樣,都是場神聖的自我追尋之旅。拿起相機,雙眼被置入觀景窗內的矩形視野,意識隨著環境的輪廓與光影流動起伏。那值得捕捉的瞬間無法強求。放開束縛,讓鏡頭沿著心流方向遊走時,畫面會自行前來。 捕捉到足夠亙遠、富有重量的意念,生命也會扎實地安頓下來。
從抨擊理科太太的輿論中,我看見的反而是台灣有很多人都是用「資格論」在看待事情的,有不少人都是帶著一種「笑死你根本不夠格做這件事,給我下去」的心態對待他人(以及對待自己)。 呂秋遠律師有針對理科太太的行為作出回覆,有些人在呂秋遠律師的貼文下方評論:根據理科太太的邏輯,我多年的育兒經驗也可以開課程了。我
當時博恩和他的夥伴們在台灣開創喜劇產業的時候,即使博恩的許多行為遭受大眾的批評,但我的直覺始終告訴我該抱持著支持的態度。我現在終於慢慢想通了。 但是把同樣的情境搬到台灣來,當博恩在台上說些看似荒謬的言論的時候,為什麼卻有不少人走心,抨擊他不應該這樣說話?我覺得這是信任的問題。
我覺得同理他人其實是一種利己的行為。 有時候我會不小心在同理他人的時候帶著「別人應該要同理回來」的預期,認為「我花了那麼多心思在了解你,你卻一點都不在乎我」,但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
長大以後,慢慢對於「就事論事」有全新的見解。 我覺得自己在需要情感支持、提供情感支持、需要實際解決方法、提供實際解決方法的角色上都體會過了以後,更能理解人在不同狀況裡會有怎樣的感受、需要怎樣的幫助。
表面上媽才是需要被爸保護的那個,不過在我看來,他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在互相保護,爸需要透過拯救媽,來為他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有時候,若是媽拒絕被他拯救,他就會像個孩子一樣被卡在原地,期待著媽會用他為這家庭所付出的同等生命力度,回頭照顧不知道如何把情緒拾起的他。
攝影和冥想沒有兩樣,都是場神聖的自我追尋之旅。拿起相機,雙眼被置入觀景窗內的矩形視野,意識隨著環境的輪廓與光影流動起伏。那值得捕捉的瞬間無法強求。放開束縛,讓鏡頭沿著心流方向遊走時,畫面會自行前來。 捕捉到足夠亙遠、富有重量的意念,生命也會扎實地安頓下來。
從抨擊理科太太的輿論中,我看見的反而是台灣有很多人都是用「資格論」在看待事情的,有不少人都是帶著一種「笑死你根本不夠格做這件事,給我下去」的心態對待他人(以及對待自己)。 呂秋遠律師有針對理科太太的行為作出回覆,有些人在呂秋遠律師的貼文下方評論:根據理科太太的邏輯,我多年的育兒經驗也可以開課程了。我
當時博恩和他的夥伴們在台灣開創喜劇產業的時候,即使博恩的許多行為遭受大眾的批評,但我的直覺始終告訴我該抱持著支持的態度。我現在終於慢慢想通了。 但是把同樣的情境搬到台灣來,當博恩在台上說些看似荒謬的言論的時候,為什麼卻有不少人走心,抨擊他不應該這樣說話?我覺得這是信任的問題。
我覺得同理他人其實是一種利己的行為。 有時候我會不小心在同理他人的時候帶著「別人應該要同理回來」的預期,認為「我花了那麼多心思在了解你,你卻一點都不在乎我」,但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
長大以後,慢慢對於「就事論事」有全新的見解。 我覺得自己在需要情感支持、提供情感支持、需要實際解決方法、提供實際解決方法的角色上都體會過了以後,更能理解人在不同狀況裡會有怎樣的感受、需要怎樣的幫助。
表面上媽才是需要被爸保護的那個,不過在我看來,他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在互相保護,爸需要透過拯救媽,來為他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有時候,若是媽拒絕被他拯救,他就會像個孩子一樣被卡在原地,期待著媽會用他為這家庭所付出的同等生命力度,回頭照顧不知道如何把情緒拾起的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模特為被攝影師控制的對象,是為影像服務的人偶。 模特在一分鐘內,分別展現出了不耐、失神、微笑、陰鬱、狂喜、平靜。攝影家能決定要在哪一刻按下快門。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Thumbnail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Thumbnail
在模糊的照片色調中,自然景觀或抽象畫的輪廓逐漸顯現。在這種含糊的景象中,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一刻由珍所捕捉的,她的攝影常探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細微之處。珍站在小鎮的邊緣,手持相機,凝視著眼前跳動的豐富色彩。
Thumbnail
找到喜歡的事物,拍出喜歡的感覺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很多人想在這方面發光發熱的圈子,但也細分出很多方面,有些人愛拍人物,有些人拍風景,更有些人追火車、追飛機,還有一些人愛拍鳥,就分成了好多掛 只要出門,我不會去堅持一定要拍什麼,大自然想讓我看到什麼,我就拍什麼,頂多拍不到,會一直碎念XD 對我而言,到公園散步,最大的動力,就
今年學了短影音,嘗試著在拍片。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要拍什麼,但還是勉強擠出一些跟「催眠」比較有關聯的文案去拍。拍一拍,覺得好破碎、不連貫,好像為了拍而拍。索性我就不拍了(好任性!)。不是,應該是說,先不急著帶著目的去拍,先拍自己喜歡的。 於是我發了一些探店的紀錄,因為那是我生活上很自然就會做
Thumbnail
不熟稔的人總會問起「為什麼喜歡拍照?」或「原來妳喜歡攝影阿?」 從來不覺得自己拿著這些玩意,就好像很厲害... 也從來不覺得自己就躍身成為什麼攝影人 說穿了,只不過是個愛拍照的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模特為被攝影師控制的對象,是為影像服務的人偶。 模特在一分鐘內,分別展現出了不耐、失神、微笑、陰鬱、狂喜、平靜。攝影家能決定要在哪一刻按下快門。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Thumbnail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Thumbnail
在模糊的照片色調中,自然景觀或抽象畫的輪廓逐漸顯現。在這種含糊的景象中,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一刻由珍所捕捉的,她的攝影常探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細微之處。珍站在小鎮的邊緣,手持相機,凝視著眼前跳動的豐富色彩。
Thumbnail
找到喜歡的事物,拍出喜歡的感覺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很多人想在這方面發光發熱的圈子,但也細分出很多方面,有些人愛拍人物,有些人拍風景,更有些人追火車、追飛機,還有一些人愛拍鳥,就分成了好多掛 只要出門,我不會去堅持一定要拍什麼,大自然想讓我看到什麼,我就拍什麼,頂多拍不到,會一直碎念XD 對我而言,到公園散步,最大的動力,就
今年學了短影音,嘗試著在拍片。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要拍什麼,但還是勉強擠出一些跟「催眠」比較有關聯的文案去拍。拍一拍,覺得好破碎、不連貫,好像為了拍而拍。索性我就不拍了(好任性!)。不是,應該是說,先不急著帶著目的去拍,先拍自己喜歡的。 於是我發了一些探店的紀錄,因為那是我生活上很自然就會做
Thumbnail
不熟稔的人總會問起「為什麼喜歡拍照?」或「原來妳喜歡攝影阿?」 從來不覺得自己拿著這些玩意,就好像很厲害... 也從來不覺得自己就躍身成為什麼攝影人 說穿了,只不過是個愛拍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