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澈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誰不為自己,但不能不把別人看在眼裡;不管在哪裡,都不能自私的那麼澈底。」

這句話是我自己曾經跟自己說的一句話,我認為沒有一個人不會先以自身為考量,但是你的自私會不會使別人不幸,或是人家說的把你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損害到他人的利益。

常常聽到不管是電視還是現實當中,自私澈底的人就會說:「我過的好就好、你的東西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這種話;最現實的,有些還會認為父母賺得錢,所擁有的東西,一定都會是他們的,不用去認真賺錢也沒關係,甚至把父母辛辛苦苦存下來的積蓄,通通揮霍掉,再來怨嘆父母怎麼沒有賺更多錢給他用,永遠都是別人的錯自己都沒有錯?!

在這當中,我們要思考的是同理心這點,當你能體會到父母賺的錢,可能是他們之後的養老金,賺的錢本來就該為自己而花,應當要花在自己身上,就不會認為因為你是他們的小孩,就應該要理所當然的得到他們的東西,更不該有父母就是要什麼都給我靠,沒錢就找父母要的心態;說句更實在的父母努力把你養大,讓你可以食住都不用擔心,付出了多少,但你能保證你未來能在他們需要你的時候,照顧他們嗎?

生活中就是這樣,同理心能使得你自私的心變得更柔軟,將心比心能讓你做人處事變得更圓滑。

願你和我都能在以自己為優先的同時,多點點同理他人的心,就不會成為那個自私的那麼澈底的人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雨娟 Yu Ja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一次和朋友們出遊時,一個朋友問:「你們對愛情的想法態度是什麼呢?」,我跟另一個朋友回答:「順其自然」,這四個字看起來沒什麼卻有平淡不強求的意味,並不是我們對愛情沒有渴望,而是我們相信「緣份」。 有緣千里就會來相會了是吧,有人不停的玩交友軟體,一心只想著戀愛,卻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那種愛情;有人好不
「幸福生活」- 是和他人有良好而溫暖連結的人。 那天看了天下雜誌的某篇版面,他們探討了哈佛精神病學家沃爾丁格的研究:幸福生活要有良好的社交健身,裡面寫了幾段話讓我想要分享。 「當走到生命最後階段,對人最有意義的是與他人聯繫的力量與溫暖。」 「若你的生活中至少有那麼一個人,你覺得他可以真正支持你
在一次和朋友們出遊時,一個朋友問:「你們對愛情的想法態度是什麼呢?」,我跟另一個朋友回答:「順其自然」,這四個字看起來沒什麼卻有平淡不強求的意味,並不是我們對愛情沒有渴望,而是我們相信「緣份」。 有緣千里就會來相會了是吧,有人不停的玩交友軟體,一心只想著戀愛,卻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那種愛情;有人好不
「幸福生活」- 是和他人有良好而溫暖連結的人。 那天看了天下雜誌的某篇版面,他們探討了哈佛精神病學家沃爾丁格的研究:幸福生活要有良好的社交健身,裡面寫了幾段話讓我想要分享。 「當走到生命最後階段,對人最有意義的是與他人聯繫的力量與溫暖。」 「若你的生活中至少有那麼一個人,你覺得他可以真正支持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尼采:「不能受命于自己,就要受命于他人。」 如果你不為自己做主,便只能被他人的期望、規範與目光所操控。 可悲的是,我們習慣了討好世界,卻從未學會如何討好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 不需討好任何人 不需向任何人索取愛 別人給予的都含有對方所想交換的條件 純粹的愛只有自己能給自己 當自己充滿愛 自然而然會活的暢快 當個有愛的人 身邊的愛都會靠過來 遇到的人事物都會是對自己有愛的 好好感謝一切讓自己生活順利的每件事 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Thumbnail
我認為對待俗語的觀念應該是這樣的:你要先知道這句話是誰講出來的,以及講述的對象是誰,而不是把任一句俗語當成真理來信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應該是父母來自我要求用的,而非合理化自己的過失。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私」的多重面向,分析「自私」在不同情境中的特性,並引導讀者在身處涉及「自私」的事情時,以多角度思考,探討「自私是相對的」的可能性。希望提供多一個角度令讀者能以全新的角度感受「自私」。
Thumbnail
③關於自私與所有人都贏的機制問題 先說基本觀念,所有人所有存在都是自私的,自私只有範圍。自我的包含範圍越大的人越會被說是無私的,但那從來沒有排除自己。例如媽媽通常都會把小孩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她的自我就會比沒有愛小孩的人範圍大。但這不代表媽媽不是自私的,只是她自私的範圍比較大。 菩薩是這世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Thumbnail
尼采:「不能受命于自己,就要受命于他人。」 如果你不為自己做主,便只能被他人的期望、規範與目光所操控。 可悲的是,我們習慣了討好世界,卻從未學會如何討好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 不需討好任何人 不需向任何人索取愛 別人給予的都含有對方所想交換的條件 純粹的愛只有自己能給自己 當自己充滿愛 自然而然會活的暢快 當個有愛的人 身邊的愛都會靠過來 遇到的人事物都會是對自己有愛的 好好感謝一切讓自己生活順利的每件事 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Thumbnail
我認為對待俗語的觀念應該是這樣的:你要先知道這句話是誰講出來的,以及講述的對象是誰,而不是把任一句俗語當成真理來信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應該是父母來自我要求用的,而非合理化自己的過失。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私」的多重面向,分析「自私」在不同情境中的特性,並引導讀者在身處涉及「自私」的事情時,以多角度思考,探討「自私是相對的」的可能性。希望提供多一個角度令讀者能以全新的角度感受「自私」。
Thumbnail
③關於自私與所有人都贏的機制問題 先說基本觀念,所有人所有存在都是自私的,自私只有範圍。自我的包含範圍越大的人越會被說是無私的,但那從來沒有排除自己。例如媽媽通常都會把小孩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她的自我就會比沒有愛小孩的人範圍大。但這不代表媽媽不是自私的,只是她自私的範圍比較大。 菩薩是這世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