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ng Dance|『Swing heil!』納粹政權下的搖擺青年們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Nein, das Nazi-Regime konnte meine Liebe zum Swing nicht brechen." 『不會的,納粹政權無法摧毀我對Swing的熱愛。』—Günter Dishcer, 一位第三帝國時期德國搖擺青年。

"Nein, das Nazi-Regime konnte meine Liebe zum Swing nicht brechen." 『不會的,納粹政權無法摧毀我對Swing的熱愛。』—Günter Dishcer, 一位第三帝國時期德國搖擺青年。


搖擺舞(Swing Dance)曾有一段不見天日的時光。1933~1945年第三帝國期間,搖擺樂、爵士樂被官方視為頹靡音樂而被禁止播放和演奏,而它所衍生的搖擺舞也無法倖免於被禁止的命運。而在這黑暗的時期,仍有一群熱愛搖擺舞和爵士樂的青年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對抗艱困的時代,搖擺自己的人生,和納粹帝國的民族主義、軍事規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Swing Kids們痛恨希特勒青年團軍事化的觀禮和風格。照片由August Priesack拍攝,收藏於德國聯邦檔案館。

Swing Kids們痛恨希特勒青年團軍事化的觀禮和風格。照片由August Priesack拍攝,收藏於德國聯邦檔案館。

1920年代,爵士樂、搖擺樂在美國崛起,很快地便席捲了歐洲,而德國也在這波爵士狂潮之中。最初,納粹政府並沒有完全禁止搖擺樂,而是採納了德國音樂界的主張—搖擺樂是另一種更有『文化底蘊』的爵士樂。然而隨著種族優越論越來越興盛,源自於黑人文化的搖擺樂,也被納粹德國定義為『透過猶太人的眼睛看到的黑鬼音樂』(Negro music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Jews)而逐漸被限制。


1935年,爵士樂被禁止播放,個人藝術家的唱片也在接下來的幾年被禁止、收聽非德國的廣播電台成為違法行為;樂團的演奏也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例如爵士樂不得超過表演曲數的20%,而搖擺樂和其他舞蹈也在某些地方被禁止。

「禁止搖擺舞」告示牌

「禁止搖擺舞」告示牌

不過呢,搖擺樂卻從來沒有真的被取締。宣傳部長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知道音樂是維持民心和保持士氣的重要工具,因此,當局用了奇怪的雙重標準來「管理」爵士樂:一方面大量宣傳「不得播放靡靡之音」並制定嚴格的演奏規則;另一方面卻試圖打造「德式爵士」來提振德國軍隊的士氣,並用短波廣播(Shortwave radio, SW)的方式向英國和美國放送,以打擊盟軍的士氣。例如「Charlie & His Orchestra」就是由納粹贊助的德國搖擺樂團,英國民眾在每週三和週六晚上9點左右會聽到他們的音樂。(BBC在戰後發表了一項調查顯示,英國聽眾裡有26.5%曾聽過德國的節目;德國宣傳部還會把音樂以78rpm的速度放送到戰俘營和佔領區。)

raw-image

在檯面上如此嚴明禁止的社會氛圍下,各地的搖擺青年們只能以私下聚會的方式,聽美國搖擺樂跳著代表黑人文化的搖擺舞,藉由穿著打扮和行為舉止來對抗嚴酷的現實。例如1939年在漢堡成立的爵士樂搖擺樂愛好者團體〈Swingjugend〉(譯自英文的Swing Youth),成員年齡大約在14-21歲,多半是中產階級或上流社會的學生。他們欣賞美國文化,會在防空洞內偷聽違法的搖擺樂廣播,並反對民族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希特勒青年團,而他們也相當歡迎猶太青年加入自己的陣營;而維也納的搖擺青年們則稱為〈Schlurfs〉,他們多半是勞工階級,會祕密聚在一起跳舞,用搖擺樂來定義自己。


搖擺青年們的穿著打扮也反映了生活態度。男孩們經常穿著oversized的格紋運動夾克,戴西部牛仔帽、穿著厚底皮鞋。在有些城市,有些人甚至不論有沒有下雨,都會帶著雨傘;而維也納的Schlurfs們則因為多半是勞工階級,所以經常只能用現有的衣服來做調整,但大家都是留著能碰到衣領的長髮,並向後梳。女孩們則化妝、塗指甲油、披散著長髮。不論男女,都跟當時「優良日耳曼青年」形象差距甚大。

除了服裝,他們也會用行為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例如用「Swing heil」來取代法西斯見面時的打招呼禮「Sieg heil(勝利萬歲)」。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德國青年們跳的,並不是我們現在熟知的Lindy Hop,而是Foxtrot加上模仿了照片上看到的美國搖擺舞者的動作後,更加狂野的版本。

某張德國搖擺青年的照片

某張德國搖擺青年的照片

但隨著納粹政權掌權的時間越長,搖擺青年們的存在就越有政治意義,即便他們自己不這麼認為。


當局對搖擺青年的制裁措施因地點而異。在維也納1940年3月開始取締搖擺文化活動,如果被抓到,這些青年們將面臨各種處罰,例如當眾剪頭髮、被迫加入希特勒青年團或國防軍,「罪責」嚴重一點的甚至會被送進青少年集中營。
而在搖擺文化非常盛行的漢堡,一位蓋世太保在當地希特勒青年團組織的幫助下,對搖擺青年們進行了嚴厲的鎮壓。


但兩年來的突襲和逮捕浪潮,對搖擺活動卻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納粹黨的高層對此十分擔憂,1942年1月26日,黨衛軍負責人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寫信給他的副手海德里西(Reinhard Heydrich),鼓勵加強取締這類活動和青年們。在1940年10月至1942年12月之間,僅在漢堡就有383人被捕,其中90%年齡不到21歲。他們經常在蓋世太保的監禁和殘酷審訊中忍受了數週之久,有些人被剪了頭髮、沒收唱片,較不幸的則被送到了前線,或是像爵士音樂家兼大屠殺倖存者Coco Schumann一樣被送進集中營。但由於他們所遭受的並不被承認為政治迫害,大多數人在1945年戰後並未獲得任何國家賠償,一直到1980年代,他們所受的不公正對待才開始得到解決。

1993年的電影《搖擺狂潮》,克里斯汀·貝爾主演

1993年的電影《搖擺狂潮》,克里斯汀·貝爾主演

有關搖擺青年們的故事,可以看1993年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主演的電影〈搖擺狂潮〉(Swing Kids),故事描述三〇年代三個純真的德國青年,他們熱愛英美文化並自己組了搖擺樂團,但卻被納粹組織迫害,原因是樂團禮雇用了太多黑人。這部電影也成功促成了90年代末到2000年初的搖擺舞復興;另一部荷蘭電影〈鹿特丹大轟炸〉(Het Bombardement)裡也有女主角發現秘密進行的搖擺舞會,而拉著男主角一起進去跳舞的橋段。


能跳舞是件很幸運的事。戰後,沒被迫害的搖擺青年們終於能夠自由地享受搖擺,並在漢堡、柏林、慕尼黑、維也納和其他城市帶起了Lindy Hop或Balboa等新氣象。現在,一些當年的搖擺青年也和新世代的Swingjugend們一起跳舞,一起將搖擺精神傳承下去。


參考資料:

"Swing Heil": Swing Youth, Schlurfs, and others in Nazi Germany

Swingjugend: The Real Swing Kids

Die Jagd der Nazis auf die Hamburger Swing-Jugen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dith的沙龍
8會員
20內容數
Edit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1
這是我第三度來到歐洲。我從來沒有只為觀光而來,每次都是久居。 距離上次離開已將近一年多,當時我以為能如願在布魯塞爾待下來,卻因為簽證問題,我不得不在春暖花開、即將邁入心心念念的歐洲夏日之際,踏上歸途含恨回台,把一切美好期待留在2023年的5月。然而,接下來一年多的經歷卻完全超出我的預期,最終被後來
Thumbnail
2024/11/11
這是我第三度來到歐洲。我從來沒有只為觀光而來,每次都是久居。 距離上次離開已將近一年多,當時我以為能如願在布魯塞爾待下來,卻因為簽證問題,我不得不在春暖花開、即將邁入心心念念的歐洲夏日之際,踏上歸途含恨回台,把一切美好期待留在2023年的5月。然而,接下來一年多的經歷卻完全超出我的預期,最終被後來
Thumbnail
2023/08/15
『摩登少年他說 他說愛你的時候 是無心之過 別輕易感動』                                                                                 -1976, 〈摩登少年〉 我曾經認識一個摩登少年。 並參與了他恣意揮霍的部分青
Thumbnail
2023/08/15
『摩登少年他說 他說愛你的時候 是無心之過 別輕易感動』                                                                                 -1976, 〈摩登少年〉 我曾經認識一個摩登少年。 並參與了他恣意揮霍的部分青
Thumbnail
2023/08/15
我剛剛經歷了失戀。 我們沒有分手,因為壓根沒真正在一起過。 即便我們相遇的過程可謂相當魔幻,也一同經歷了日本環島旅行,還是以帳篷為家、街頭賣藝為生、搭便車前進,很有七〇年代風格的流浪方式。 然後我遠渡重洋,來到德國,他的家鄉,受邀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慶祝聖誕節和跨年,並比預期還久的,在他家住了下
Thumbnail
2023/08/15
我剛剛經歷了失戀。 我們沒有分手,因為壓根沒真正在一起過。 即便我們相遇的過程可謂相當魔幻,也一同經歷了日本環島旅行,還是以帳篷為家、街頭賣藝為生、搭便車前進,很有七〇年代風格的流浪方式。 然後我遠渡重洋,來到德國,他的家鄉,受邀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慶祝聖誕節和跨年,並比預期還久的,在他家住了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使你更理解爵士樂的一本攝影集。 謝謝喜愛爵士樂的詩人鴻鴻願意出版這本書。   接觸搖擺舞Swing Dance後, 了解搖擺舞一開始是美國黑人跳的舞, 起源自1920 年代紐約的哈林區(Harlem) 當時他們還是奴隸, 為了宣洩情緒, 開始跳的舞蹈。 搖擺舞在非裔社群與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使你更理解爵士樂的一本攝影集。 謝謝喜愛爵士樂的詩人鴻鴻願意出版這本書。   接觸搖擺舞Swing Dance後, 了解搖擺舞一開始是美國黑人跳的舞, 起源自1920 年代紐約的哈林區(Harlem) 當時他們還是奴隸, 為了宣洩情緒, 開始跳的舞蹈。 搖擺舞在非裔社群與
Thumbnail
搖擺舞起源於 1920 年代的美國非裔社區,後來更流行至白人社區與影視媒體中。隨著 時代演進搖擺舞曾沉寂一段時間,在 80 年代後被積極的復興,倫敦、斯德哥爾摩也成為當 代搖擺舞重要的發展城市。如今搖擺舞在國際上累積了眾多愛好者,每年有國際型的比賽 (ILHC ,CHLC, The Snowball
Thumbnail
搖擺舞起源於 1920 年代的美國非裔社區,後來更流行至白人社區與影視媒體中。隨著 時代演進搖擺舞曾沉寂一段時間,在 80 年代後被積極的復興,倫敦、斯德哥爾摩也成為當 代搖擺舞重要的發展城市。如今搖擺舞在國際上累積了眾多愛好者,每年有國際型的比賽 (ILHC ,CHLC, The Snowball
Thumbnail
搖擺舞(Swing Dance)曾有一段不見天日的時光。1933~1945年第三帝國期間,搖擺樂、爵士樂被官方視為頹靡音樂而被禁止播放和演奏,而它所衍生的搖擺舞也無法倖免於被禁止的命運。而在這黑暗的時期,仍有一群熱愛搖擺舞和爵士樂的青年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對抗艱困的時代,搖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搖擺舞(Swing Dance)曾有一段不見天日的時光。1933~1945年第三帝國期間,搖擺樂、爵士樂被官方視為頹靡音樂而被禁止播放和演奏,而它所衍生的搖擺舞也無法倖免於被禁止的命運。而在這黑暗的時期,仍有一群熱愛搖擺舞和爵士樂的青年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對抗艱困的時代,搖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我是去年年底開始接觸Swing dance搖擺舞, 朋友大師兄(編劇魏國原,不是比句點更悲傷那位)推薦我去阿曼達大舞廳見識一下, 我就去參加新手體驗, 現場體驗完就報名Friday Swing的Beginner A班, 接著上到B班, 之後又去Swing Taiwan新手體驗, 後續又報了Lv 1、
Thumbnail
我是去年年底開始接觸Swing dance搖擺舞, 朋友大師兄(編劇魏國原,不是比句點更悲傷那位)推薦我去阿曼達大舞廳見識一下, 我就去參加新手體驗, 現場體驗完就報名Friday Swing的Beginner A班, 接著上到B班, 之後又去Swing Taiwan新手體驗, 後續又報了Lv 1、
Thumbnail
如果你還記得,兩年前就在臺中歌劇院,那場以搖擺為名的爵士樂歲末夜《今夜歌劇院很搖擺》,眾人隨著音樂律動身體,全場拿著小手帕揮舞,嗨到不行。兩年後,原班人馬回來了,不過他們不只是要復刻兩年前的搖擺盛典,他們要用更多的爵士和歌舞電影,燃燒你的小宇宙,召喚你身體裡的律動魂。
Thumbnail
如果你還記得,兩年前就在臺中歌劇院,那場以搖擺為名的爵士樂歲末夜《今夜歌劇院很搖擺》,眾人隨著音樂律動身體,全場拿著小手帕揮舞,嗨到不行。兩年後,原班人馬回來了,不過他們不只是要復刻兩年前的搖擺盛典,他們要用更多的爵士和歌舞電影,燃燒你的小宇宙,召喚你身體裡的律動魂。
Thumbnail
Shall we dance? (可以和我跳隻舞嗎?) 試問:這樣的起手式你想到的畫面。
Thumbnail
Shall we dance? (可以和我跳隻舞嗎?) 試問:這樣的起手式你想到的畫面。
Thumbnail
「青少年是永恆對抗的群體,每一代的青年都在對抗上一代的青年,而愛Love與和平Peace是不變的手段,所對抗的對象是階級、制度與壓迫。」《地下狂熱趴》從一個平凡的男孩說起,去梳理銳舞文化(RAVE)對於一整代青少年的影響,是因為先有了RAVE的出現,後來才有了現在被全球青少年熱愛的電子音樂。
Thumbnail
「青少年是永恆對抗的群體,每一代的青年都在對抗上一代的青年,而愛Love與和平Peace是不變的手段,所對抗的對象是階級、制度與壓迫。」《地下狂熱趴》從一個平凡的男孩說起,去梳理銳舞文化(RAVE)對於一整代青少年的影響,是因為先有了RAVE的出現,後來才有了現在被全球青少年熱愛的電子音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