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書籍之於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對我而言,靜下來深思內化資訊並不簡單。我常常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浪費時間的自我譴責,因為我會認為花費時間在沒有明確輸入或產出的情況下似乎不值得。在這些時刻,我通常會選擇寫下當下的感受,或者整理資訊,甚至拿起一本文學類書籍,尤其當我已經資訊頻寬滿載到沒辦法輸入一些成長或是商管類書籍時。文學書每一個場景跟對白與現實並不是完美的吻合,這些非吻合以及沒有說死的落句,恰好給我暫時喘口氣的空白。

有別於商管需要嚴謹呈現邏輯和推論以取信於讀者,文學作品則是像底片相機一樣,以破碎或蓄意零碎的方式一幀幀展現片段,讓我們不受先入為主的期待束縛,而是將自己完全融入其中,或從作者的視角,或從角色的立場,又或從自己的人生經驗來閱讀。

在閱讀這些書籍時我周圍的時間會走的很慢很慢,因為我不企求些什麼,僅是同步在爬梳自己內心為何對於某些語句特別有感觸,有時我會放下書本,靜靜地凝望天花板,或者走到窗前眺望,或者甚至去倒杯水、散步、洗個澡。這些片段成了我緩解焦慮的時光,填補了我心中無名空白的一部分。文本中的空白與留白與我內心的空白交相呼應,彷彿是作者的故事在我的閱讀時空中延伸。

讀完一本文學作品後,常常會在心頭湧起一股情感,有時是一種氣呼呼的感覺,有時是哽咽感,就像一口氣在喉間卡住。這種情感切實地體現在我皮膚的紋理上,彷彿每一段文字的書寫都能觸及我的內心,就像我寫完一篇段落後的感受一樣,那種一氣呵成的寫作感受,或許在下一刻就消失無踪,或許會重新湧現,但在那一刻,整本書中的時間彷彿凝固在最後一頁,而後面的空白則延伸到我未來的時空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但丁快書漫想
15會員
60內容數
分享書中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不同角度的看書視角,書作為一個載體不應該是在閱覽後乘載著灰塵,更應該可以作為串連起讀者傳遞共鳴感的故事,期許能夠一起成長一起思考將所思所感落實在生活中,培養閱讀心態也打磨處事心態。
但丁快書漫想的其他內容
2023/09/18
叮叮,不知是清脆的風鈴聲,還是妳銀鈴般的笑聲突然衝進我腦門,摘下耳機,但見妳在窗邊輕輕敲打著風鈴,叮叮,配上妳銀鈴般的笑聲,讓我雞皮疙瘩爬滿全身。 「我幫妳叫了計程車,大概五分鐘後到。」我看著書,靜靜地說。 「為什麼?為什麼?」妳的笑聲結束,聲音逐漸扭曲了起來。
Thumbnail
2023/09/18
叮叮,不知是清脆的風鈴聲,還是妳銀鈴般的笑聲突然衝進我腦門,摘下耳機,但見妳在窗邊輕輕敲打著風鈴,叮叮,配上妳銀鈴般的笑聲,讓我雞皮疙瘩爬滿全身。 「我幫妳叫了計程車,大概五分鐘後到。」我看著書,靜靜地說。 「為什麼?為什麼?」妳的笑聲結束,聲音逐漸扭曲了起來。
Thumbnail
2023/09/17
喀拉喀拉,死神踏出的沉重腳步聲,迴盪在大廳裡,沿著房門底下的門縫爬上床邊,竄入夜寐未熟的夢裡。 下意識地往右翻身,迅速地從床上躍起,信手拿床邊手電筒,抽起腹部的蝴蝶刀,用大拇指熟練的翻起刀,顫抖著將刀面向外,今夜依舊不得入眠。
Thumbnail
2023/09/17
喀拉喀拉,死神踏出的沉重腳步聲,迴盪在大廳裡,沿著房門底下的門縫爬上床邊,竄入夜寐未熟的夢裡。 下意識地往右翻身,迅速地從床上躍起,信手拿床邊手電筒,抽起腹部的蝴蝶刀,用大拇指熟練的翻起刀,顫抖著將刀面向外,今夜依舊不得入眠。
Thumbnail
2023/05/28
這是王先生死後的第十天,也是他(它)變成殭屍的第十天 這是一個人在死後會變成殭屍的世界,但不像傳統電影中的那些具有攻擊性的殭屍,他們會再重複著死時那天的生活,相反,這些殭屍只會重複著他們死亡前最後一天的生活,無法與活人溝通。
Thumbnail
2023/05/28
這是王先生死後的第十天,也是他(它)變成殭屍的第十天 這是一個人在死後會變成殭屍的世界,但不像傳統電影中的那些具有攻擊性的殭屍,他們會再重複著死時那天的生活,相反,這些殭屍只會重複著他們死亡前最後一天的生活,無法與活人溝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對我而言,靜下來深思內化資訊並不簡單。我常常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浪費時間的自我譴責,因為我會認為花費時間在沒有明確輸入或產出的情況下似乎不值得。在這些時刻,我通常會選擇寫下當下的感受,或者整理資訊,甚至拿起一本文學類書籍,尤其當我已經資訊頻寬滿載到沒辦法輸入一些成長或是商管類書籍時。
Thumbnail
對我而言,靜下來深思內化資訊並不簡單。我常常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浪費時間的自我譴責,因為我會認為花費時間在沒有明確輸入或產出的情況下似乎不值得。在這些時刻,我通常會選擇寫下當下的感受,或者整理資訊,甚至拿起一本文學類書籍,尤其當我已經資訊頻寬滿載到沒辦法輸入一些成長或是商管類書籍時。
Thumbnail
閱讀是用自己的步調走入他人的意念之中、是用獨有的生命體驗揉入另一種生命經驗、是用屬於自己的姿勢躍入一池腦海的暢遊。這種私人的體驗,以一種佇立的方式等著每個獨特的姿態與之共振。我也喜歡它與不同靈魂、心智震盪出的不同結果,既開放、又慈悲,能服貼於各種速度與狀態。
Thumbnail
閱讀是用自己的步調走入他人的意念之中、是用獨有的生命體驗揉入另一種生命經驗、是用屬於自己的姿勢躍入一池腦海的暢遊。這種私人的體驗,以一種佇立的方式等著每個獨特的姿態與之共振。我也喜歡它與不同靈魂、心智震盪出的不同結果,既開放、又慈悲,能服貼於各種速度與狀態。
Thumbnail
忘了是從何時開始,文學、書本、小說、文字就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 即使科技日新月異,世界進步得很快,細細品味一本小說、一篇文章,似乎都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奢侈。漸漸地,會發現隨隨著世界的進步,人們更偏好於速食式的「短影音」,快速且能馬上得到想要的資訊或是笑料,似乎把時間花在閱讀上是很不適合這個步調
Thumbnail
忘了是從何時開始,文學、書本、小說、文字就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 即使科技日新月異,世界進步得很快,細細品味一本小說、一篇文章,似乎都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奢侈。漸漸地,會發現隨隨著世界的進步,人們更偏好於速食式的「短影音」,快速且能馬上得到想要的資訊或是笑料,似乎把時間花在閱讀上是很不適合這個步調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最近發現對文字有不一樣的感覺。 以前唸文學作品會因為讀不懂而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是否理解力比不上別人,為何別人說的「經典」我卻讀不下去。昨天逛誠品,翻閱《湖濱散記》新譯本、海明威的散文、洛夫的詩集,突然發現這樣的焦慮消失了。
Thumbnail
最近發現對文字有不一樣的感覺。 以前唸文學作品會因為讀不懂而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是否理解力比不上別人,為何別人說的「經典」我卻讀不下去。昨天逛誠品,翻閱《湖濱散記》新譯本、海明威的散文、洛夫的詩集,突然發現這樣的焦慮消失了。
Thumbnail
又是久久一次的書寫。散文沒讀完,換詩來讀,也許可以讀快一點。 裝個文青也很花錢的,雖說享受生活沒有錯,怎麼偏偏就是來到一間需要低消的「書店咖啡廳」,讀本書,也是需要有個儀式感,然後什麼都要跟「錢」扯上關係,老實說很煞風景。 為錢苦腦非我本意,但偶爾的恣意ㄧ下,應該沒有不好吧!?如同某位詩人所說:「職
Thumbnail
又是久久一次的書寫。散文沒讀完,換詩來讀,也許可以讀快一點。 裝個文青也很花錢的,雖說享受生活沒有錯,怎麼偏偏就是來到一間需要低消的「書店咖啡廳」,讀本書,也是需要有個儀式感,然後什麼都要跟「錢」扯上關係,老實說很煞風景。 為錢苦腦非我本意,但偶爾的恣意ㄧ下,應該沒有不好吧!?如同某位詩人所說:「職
Thumbnail
我覺得閱讀是很看當下的心境、情緒與環境氛圍的,身處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歷後,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回饋也會不一樣。以前可能只是順順地讀完,但也許,在某個心疲力竭的下班夜晚讀到,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些救贖;有時候作者描寫個情境、拋出個問句,讀者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翻找出類似的記憶,而覺得感同身受。
Thumbnail
我覺得閱讀是很看當下的心境、情緒與環境氛圍的,身處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歷後,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回饋也會不一樣。以前可能只是順順地讀完,但也許,在某個心疲力竭的下班夜晚讀到,會在字裡行間得到一些救贖;有時候作者描寫個情境、拋出個問句,讀者就會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翻找出類似的記憶,而覺得感同身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