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書籍之於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對我而言,靜下來深思內化資訊並不簡單。我常常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浪費時間的自我譴責,因為我會認為花費時間在沒有明確輸入或產出的情況下似乎不值得。在這些時刻,我通常會選擇寫下當下的感受,或者整理資訊,甚至拿起一本文學類書籍,尤其當我已經資訊頻寬滿載到沒辦法輸入一些成長或是商管類書籍時。文學書每一個場景跟對白與現實並不是完美的吻合,這些非吻合以及沒有說死的落句,恰好給我暫時喘口氣的空白。

有別於商管需要嚴謹呈現邏輯和推論以取信於讀者,文學作品則是像底片相機一樣,以破碎或蓄意零碎的方式一幀幀展現片段,讓我們不受先入為主的期待束縛,而是將自己完全融入其中,或從作者的視角,或從角色的立場,又或從自己的人生經驗來閱讀。

在閱讀這些書籍時我周圍的時間會走的很慢很慢,因為我不企求些什麼,僅是同步在爬梳自己內心為何對於某些語句特別有感觸,有時我會放下書本,靜靜地凝望天花板,或者走到窗前眺望,或者甚至去倒杯水、散步、洗個澡。這些片段成了我緩解焦慮的時光,填補了我心中無名空白的一部分。文本中的空白與留白與我內心的空白交相呼應,彷彿是作者的故事在我的閱讀時空中延伸。

讀完一本文學作品後,常常會在心頭湧起一股情感,有時是一種氣呼呼的感覺,有時是哽咽感,就像一口氣在喉間卡住。這種情感切實地體現在我皮膚的紋理上,彷彿每一段文字的書寫都能觸及我的內心,就像我寫完一篇段落後的感受一樣,那種一氣呵成的寫作感受,或許在下一刻就消失無踪,或許會重新湧現,但在那一刻,整本書中的時間彷彿凝固在最後一頁,而後面的空白則延伸到我未來的時空中。

avatar-img
15會員
60內容數
分享書中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不同角度的看書視角,書作為一個載體不應該是在閱覽後乘載著灰塵,更應該可以作為串連起讀者傳遞共鳴感的故事,期許能夠一起成長一起思考將所思所感落實在生活中,培養閱讀心態也打磨處事心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但丁快書漫想 的其他內容
冠冕堂皇與真心相待其實都是自私的 最近深刻的體悟到很多人分享的:「好像在聽別人述說困擾並且給予建議時,好像都會覺得自己的是不是其實也處在這樣的困境中」。 這個論點對我來說更可以佐證其實人們都是自私的
慢慢的我藉由檢視自己對於他人的態度,也發現原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事或是覺得重要的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感染你的熱情和動力去一起理解箇中道理或是趣味,而成熟和不成熟的分界點在於以前的我可能會試著去改變別人,或是因此疏離無法理解的人,但這會產生免洗情緒的遺毒。
這是王先生死後的第十天,也是他(它)變成殭屍的第十天 這是一個人在死後會變成殭屍的世界,但不像傳統電影中的那些具有攻擊性的殭屍,他們會再重複著死時那天的生活,相反,這些殭屍只會重複著他們死亡前最後一天的生活,無法與活人溝通。
「這麼多專業的人憑什麼聽你的」 我想這是最近我最有感觸的話,也是費曼十二道難題中我第一個問自己的 哦,應該是第二個,第一個是什麼時候我才會承認自己不是OO的料 不想面對自己的缺失應該是好勝心作祟 不想面對自己的不夠格應該是自卑心作祟 不想面對自己的擁有的一切應該是忌妒心作祟
現代人總是承載的過多的情緒也將過多的情緒由他人來乘載
當半夜三點鐘突然因為惡夢醒來時你會嘗試的去勾勒那個讓你驚醒的場景輪廓; 卻無法在眼睛睜開時在小夜燈光暈下想起來,只能在閉上眼睛時眼周浮現綠色波紋時才能夠描繪。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鬼片中的鬼都是綠色的。
冠冕堂皇與真心相待其實都是自私的 最近深刻的體悟到很多人分享的:「好像在聽別人述說困擾並且給予建議時,好像都會覺得自己的是不是其實也處在這樣的困境中」。 這個論點對我來說更可以佐證其實人們都是自私的
慢慢的我藉由檢視自己對於他人的態度,也發現原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事或是覺得重要的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感染你的熱情和動力去一起理解箇中道理或是趣味,而成熟和不成熟的分界點在於以前的我可能會試著去改變別人,或是因此疏離無法理解的人,但這會產生免洗情緒的遺毒。
這是王先生死後的第十天,也是他(它)變成殭屍的第十天 這是一個人在死後會變成殭屍的世界,但不像傳統電影中的那些具有攻擊性的殭屍,他們會再重複著死時那天的生活,相反,這些殭屍只會重複著他們死亡前最後一天的生活,無法與活人溝通。
「這麼多專業的人憑什麼聽你的」 我想這是最近我最有感觸的話,也是費曼十二道難題中我第一個問自己的 哦,應該是第二個,第一個是什麼時候我才會承認自己不是OO的料 不想面對自己的缺失應該是好勝心作祟 不想面對自己的不夠格應該是自卑心作祟 不想面對自己的擁有的一切應該是忌妒心作祟
現代人總是承載的過多的情緒也將過多的情緒由他人來乘載
當半夜三點鐘突然因為惡夢醒來時你會嘗試的去勾勒那個讓你驚醒的場景輪廓; 卻無法在眼睛睜開時在小夜燈光暈下想起來,只能在閉上眼睛時眼周浮現綠色波紋時才能夠描繪。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鬼片中的鬼都是綠色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我喜歡寫書評,每當閱讀完一本書,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抓著每個遇見的人跟他們分享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心得,但是我身邊的人不多,喜歡這樣被我轟炸的人更少,所以我才會決定寫下來丟在網路上,想像很多人可以看見我的感受,就算真的沒人閱讀也沒關係,至少我能把我的炙熱轉化成文字,一段時間後回頭看雖然偶爾會害羞,但從沒有
Thumbnail
我為什麼喜歡閱讀?  因為閱讀能讓我跟外界搭起橋梁。  我聽不見,吸收資訊很有限,在人際關係上一直都是孤單的,不曉得怎麼跟人溝通,因此,書成了我的慰藉,它陪伴了我大半生,當我沉浸在書海,就會忘我,所有一切彷彿停止了,好像在對我說話,我停頓了,開始思考,自言自語。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我喜歡看書, 什麼種類都看. 小說, 翻譯小說, 各式各樣的散文, 漫畫等等. 也很喜歡隨手寫些什麼, 但總是三分鐘熱度. 剛開始熱情滿滿, 到最後無疾而終. 為什麼突然又想寫文章, 是因為今天經歷了一些事. 心裡很受傷. 那種感覺無奈也無言. 而且也有很重的無力感. 不是第一次的情緒滿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我喜歡寫書評,每當閱讀完一本書,我就會忍不住想要抓著每個遇見的人跟他們分享我讀完這本書之後的心得,但是我身邊的人不多,喜歡這樣被我轟炸的人更少,所以我才會決定寫下來丟在網路上,想像很多人可以看見我的感受,就算真的沒人閱讀也沒關係,至少我能把我的炙熱轉化成文字,一段時間後回頭看雖然偶爾會害羞,但從沒有
Thumbnail
我為什麼喜歡閱讀?  因為閱讀能讓我跟外界搭起橋梁。  我聽不見,吸收資訊很有限,在人際關係上一直都是孤單的,不曉得怎麼跟人溝通,因此,書成了我的慰藉,它陪伴了我大半生,當我沉浸在書海,就會忘我,所有一切彷彿停止了,好像在對我說話,我停頓了,開始思考,自言自語。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我喜歡看書, 什麼種類都看. 小說, 翻譯小說, 各式各樣的散文, 漫畫等等. 也很喜歡隨手寫些什麼, 但總是三分鐘熱度. 剛開始熱情滿滿, 到最後無疾而終. 為什麼突然又想寫文章, 是因為今天經歷了一些事. 心裡很受傷. 那種感覺無奈也無言. 而且也有很重的無力感. 不是第一次的情緒滿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