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失去自由與控制後,我們的下潛過程來到了最後一步:失去自我。
這一章我反覆看了三遍,因為前兩章的語境都是在說:「這些失去雖然痛苦,但卻是必要的。」但這一章的氛圍卻是在說:「失去自我是正常會發生、但卻不太好的。」我很想確定自己有沒有理解錯(笑)
這章的童話故事是「六隻天鵝」。
故事內容是國王娶了惡毒的後母,她將王子們都變成了天鵝,只有小公主倖免於難。為了將哥哥們變回來,公主要用麻織背心,並在過程中都不能言語。
小公主「失去聲音」這部分,很明顯就是在隱喻失去自我。你是否有過無法為自己發聲的時刻?可能是對上司的敢怒不敢言、對伴侶的言聽順從,甚至是對孩子的百般討好。這種時候,我們將感覺不到自己,「我都不是我了。」
失去自我,就是與自我的連結產生了斷裂。小公主為了拯救哥哥們(內心失去的正向能量),長年無法為自己辯解。小美人魚為了得到雙腳,也必須以她最代表性的聲音做為交換。
當我們無法與自己連結,跟他人的關係也不會好。
2020年的三立華劇「未來媽媽」,主題是不孕,沉痛地演出了女人為人妻子與媳婦的難處。立方(張寗飾演)嫁入豪門,乖乖扮演好媳婦(aka女僕)的角色,卻因為遲遲沒有懷孕,處處被婆婆嫌棄。在家,她的衣服、包包,甚至床單窗簾,都是婆婆挑選的。她沒有任何自己的東西。
只有在洗衣服時,坐在洗衣機旁的小凳子上,喝著養樂多,她才能找回一點屬於自己的感覺。
後來,她發現隱忍沒有終點,終於毅然決然地搬出去,在自己佈置的房間裡,配著電視吃泡麵,終於活出了一點自己的樣子。
上個月我帶著兒子出國,結果一路上他都在抱怨走路很累,這個肉不好吃,下雨還硬要去踩水坑。我氣到好幾次都不理他,自己走自己的,把他丟在後頭,內心委屈地想:「老娘花這麼多錢,帶你出國享受,結果你處處跟我作對!」
這就是「連結斷掉」的時刻。
長期的恐懼和防衛狀態會切斷我們與孩子的連結,也切斷我們對活著的感覺,我們會覺得好像失去了自我。(本書第106頁)
生產前,你是個懷孕機器,長輩忙著餵養你補品,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胎兒;生產後,孩子就是全世界。所有人在乎的,就只是他會不會冷、是否餓了、要換尿布了。孩子可以隨心所欲地為自己的需求而哇哇大哭,父母卻是心裡苦卻不能說。這種關係長期下去,會剝奪掉為人父母的自我,我們將常常感受到連結的斷裂,對孩子發脾氣,對自己感到無力。
我們對孩子開放程度的起起伏伏可能是必要的、也是健康的。從本質上說,它給了孩子空間去發展與我們分離的自我感。(本書第105頁)
我實在是看得頭很痛。一下說不能斷掉連結,一下又說適時的斷裂是好事。
我想,作者想表達的是,與孩子連結太過緊密,我們會變成上一章所提到的Marie,分不清自己與孩子的邊界;但若與孩子太過分離,我們則無法好好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且會在孩子內心落下陰影。
在愛孩子與自己間取得平衡,保有適度的自我,才能陪伴孩子一起長成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