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手機震動不斷,社群動態一直閃,你還是感到難以置信的無聊。有這種感覺是由於情感空虛,而非無所事事。不斷渴望做些什麼,生活被不間斷的活動塞滿,對於沉靜感到恐懼,那才是真正的問題。把無所事事視為是罪惡的思維, 完全大錯特錯。
在某年的12月,我好不容易幫自己安排了三天年假,在墾丁找了間海景民宿來個清靜之旅,心裡想著這是給自己在忙碌工作之後,一份徹底好好休息的美妙禮物。我窩在民宿陽台的沙發上,,望著眼前無際的海洋、聽著海浪拍打沿岸的聲音,讓我覺得這趟旅程真是棒極了,這種不用一早就趕著開晨會的感覺就是爽。這慵懶沙發上的時光,第一個小時的心情是輕鬆自在,第二個小時的心情是放空平靜,第三個小時的心情卻開始焦慮的起來,我的心情就像眼前的海浪一般,波瀾起伏不定。
放空與休息,並沒有因為時間的延長而有放鬆遞增的效果,反而讓我更加煩躁了起來,無所事事的狀態,突然讓我覺得大老遠跑來墾丁這麼一趟,真的是浪費時間。我開始想起自己在電腦前奮力工作的模樣,在會議上發表見解時展現出來的說服力,此時身在墾丁的我,心卻在台北的辦公室裡,你是否也有過跟我一樣的心情呢?
我習慣忙碌的生活,習慣那一整天塞滿八個會議的議程,習慣那中午邊吃便當邊開會的步調,電子行事曆上滿滿的色塊,沒有留下一小格的空白,總讓我覺得過的超級充實並極具成就感。我感謝自己的努力、欣賞自己的勤奮、驕傲自己極佳的工作管理,我有本事塞滿自己所有的時間,卻發現自己沒有勇氣拉出那麼一塊空白。
「留有餘地」,詩人稱它為「含蓄」,書法家眼中它是「飛白」,音樂家叫它「留聲」,而畫家則叫它「留白」。我缺乏了留有餘地的智慧與成熟。
#無所事事就是廢人嗎
#耍廢一整天就等於虛度光陰嗎
#不間斷的工作行程叫做充實嗎
#用別人的需要來證實自己的存在感嗎
#一整天都沒有人找就等於人際崩壞嗎
當工作與生活只有加法心態,我們太容易陷入「多就是好」的思維,徐志摩說過「數大便是美」,但,數大真的一定美嗎?有時數大帶來的是更多的煩惱與壓力。當加法生活過於極致,我們也許就該學習減法生活。因為,我們時常給自己施加多餘的壓力,這對於所謂的產出並沒有任何幫助,只是讓自己看起來很忙,然後累死自己。
留白與減法,讓自己心靈更加輕盈一些,如同劇場國寶李國修老師所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好好告訴自己,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你不可能什麼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