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醫師國考一階心得

2023/08/20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本份心得適合的人


l   自認是努力型,不是天才型的

l   短期衝刺,時間只剩下40天的人

l   看書有時候會漏掉某些小角落,所以需要多看幾次的人


背景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就讀公館大學醫學系,因為我們結束最後一次區段考是6/9,而考試時間是7/24,所以代表我只有將近6週的時間。

我在禮拜五考完試後,先讓自己放鬆一個週末,接著禮拜一寫前測,規劃接下來大概要讀什麼,禮拜二就開始讀書了。

雖然寫完前測當下,發現自己只要再10分左右就可以通過,但聽到其他同學不乏前測就通過的案例,依然有稍微懷疑人生,但很快就調適過來了。

  • 前測分數:

醫學一:61

醫學二:48

  • 後測分數:(共寫了7份考試,109-1到112-1)

醫學一:81-92

醫學二:75-82

  • 國考分數:(申覆前)

醫學一:88

醫學二:85


時間規劃


四階段

我將這六週的時間劃分為四個部分,這段期間除了公衛、病理以外,其餘每科每個單元都沒有放掉
  • 第一遍6/12-6/30
  • 第二遍7/1-7/9 (小科目 如:寄生蟲、微免…有讀超過兩遍)
  • 寫歷屆7/10-7/19
  • 總複習7/20-7/23


一天的時間安排

一天的時間不需要全部放在讀書上,畢竟…
  • 國考本質是求過、不是求高分
  • 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適當的轉移注意力可以幫助放鬆
  • 將時間拿去做其他會有成就感的事情,在40天的抗戰中蠻重要的
  • 人生多寶貴,不要完全花在讀完就容易忘的醫學知識上
所以在時間安排上,我通常就是…
  • 08:00-12:30 – 讀書
  • 12:30-13:30 – 中餐
  • 13:30-16:30 – 讀書
  • 16:30-19:00 – 運動 + 洗澡 + 吃飯
  • 19:00-24:00 – 讀書

除了讀書的時段以外,我也會安排運動的時間,我覺得運動蠻重要的,畢竟國考也不算是短期抗戰,一整天都坐著唸書,長時間沒有活動的話,對身體也不太好,而且運動完身體疲累,也能幫助晚上睡眠時更好入睡,當然有時候讀書的時段也不全然在讀書,讀累了就看YT或是滑手機紓解壓力,或是跟室友打屁聊天,不要讓自己壓力太大,讓身心靈保持在寧靜祥和(?)的平衡點上。

切記,即使天打雷劈、進度讀不完,也不要長時間的犧牲睡眠時間,畢竟國考不太算短期抗戰,如果長期犧牲睡眠時間,反而是殺雞取卵,反倒應該調整自己的計畫安排,看自己是不是安排太多,才導致無法完成預定進度。

通常同一天我會安排3-5個科目,避免讀同一科太久帶來的厭倦感,也可以在讀不同科時,搭配相對應的單元來讀,能更有統整性的了解特定章節內容。




個人建議:


1.讀一遍後,隔3-4天複習第二遍

我原本的策略是,將每一科都讀完一遍後,再開始讀第二遍,但是像我自己就遇到當讀完第一遍解剖,準備要讀第二遍的時候,發現忘的東西不少,有時候甚至要花到跟第一遍一樣的時間才讀得完第二遍,因此我覺得不用分每一科讀完一遍之後,才開始第二遍,會比較建議可以各科有自己的進度,這樣子成效才不會打折扣。

2.參考書不用太多,一科至多兩到三本即可

因為我有從各方拿到國考相關資源,而大部分的資源都會有各自的優缺點,我自己在選擇某項資源後,常常會想要邊看其他份,看有沒有缺漏的知識點,但是其實在這一來一往之間還蠻花時間的,通常缺漏的在寫歷屆的時候都會補回來,因此不用太過擔心自己可能會少讀什麼,大部分的資源都有囊括相對重要、比較經典的考題。

3.完成當天進度後,隔天用題目複習

像我在讀完當天解剖進度後,就會接著寫同一單元的歷屆題目(老趙那本,從民國90寫到108),但我發現,因為當天才剛讀完,所以記憶猶新,因此我就改成早上看完解剖,晚上再寫題目,又或者是隔天才寫題目,這樣在完成進度時,同時也有複習的功效。

4.不同科目相對應的單元一起讀

像是消化系統,就可以「解剖 + 生理 + 藥理 + 組織」一併讀完,其他器官系統也都可以參照相同的模式。

5.要預留幾份乾淨的歷屆來寫

大部分國考參考書,都會在章節內容後面附上可以練習的歷屆題目,要記得跳過某些年份的題目不寫,這樣最後寫歷屆時,才會有某幾年的題目是完全沒寫過,可以提升歷屆分數的準確性。

我的做法是:先規劃好自己會想要寫幾回歷屆題目(如109-1到112-1),在寫國考參考書時,我就會避開這些年份的題目不寫。




各科題號

醫學(一)

解剖:1-31

組織:32-41

胚胎:42-46

生理:47-73

生化:74-100

醫學(二)

微生物+免疫:1-28

寄生蟲:29-35

公衛:36-50

藥理:51-75

病理:76-100




各科計畫安排

醫學一


解剖(老趙奕翔三刷+老趙解剖題庫一刷)

我是暑考,而寒假時就有先聽取學長姐建議,把老趙影片看過一次,完成一刷。到了期末考結束時,發現之前看的忘得一乾二淨了,所以衝刺期看第一次時,速度特別慢。

(這邊建議大家可以在看完影片後,採用任何加強記憶的方式,像是用自己的話解釋圖譜上的每一個細節等等)

解剖的話,我是每天早上起床讀到中午吃飯,大概都花了3-4個小時讀完預定進度,讀解剖真的急不得,因為量很多,而且分數佔比又很重,相對應的歷屆題目也不少,所以建議大家還是紮紮實實的讀,畢竟解剖讀了還是可以拿得到一定的基本分。

 

組織(老趙奕翔二刷+考古檢討整理的筆記)

老趙本身就有教部分的組織,但是有些部分就沒什麼提到,像血管、肌肉、神經等等。而我參考了學長姐、其他人心得分享,因為組織的部分只佔10分,相比於解剖來說比較量比較少、考點相對固定,所以我是採取考古學習法,邊寫歷屆的同時,邊把新的知識點整理起來,沒有特別另外買組織的書來讀。

 

胚胎(老趙一刷 + 考古檢討筆記)

我裸考連寫幾回發現,我的答對率約落在3/5(完全是憑語感+解剖位置推理,胚胎實際教的大約只記得一成…),所以就打算放推了。其實,我老趙的胚胎一刷寒假就完成了,然而等到衝刺期發現忘光光,又覺得重讀一次CP值不高(因為答對率還算可以),因此也採取跟組織相同的策略,考古學習法

 

生理(何宣生理二刷 + 何宣題庫三刷)

在四下學期中,我就先把何宣生理 + 題庫看過一遍,寫前測時,發現該忘的差不多都忘了,於是就重頭到尾再看一遍。在寫歷屆時,發現最後幾份題目的生理答對率下降,因此在最後總複習時,又再把何宣題庫看過一遍,加深印象。

 

(補充:我個人覺得生理是所有科目中,最能有印象,而且隨著時間經過,解題答對率也不會下降太多的科目,所以奉勸生理一定要讀好,從前的醫學一有三好:解剖生化生理,我覺得到了近幾年只剩下生理了…)

 

何宣生理的缺點就是 ─ 整本書幾乎都沒有圖片,因此部分單元可能就需要自己找圖片補充,而且編排的方式讓書本各部分的內容很像是零散的知識點,需要自己建立一定的脈絡,優點則是某些章節的內容會涵蓋生理、生化、解剖的部分,可以達到多次複習的效果。

 

        熱門考點:消化系統激素、內分泌激素、心臟生理

 

生化(顏孟鐸生化講義三刷 + Winner生化小綠本一刷)

在開始準備前,就聽說了小綠本內容可能不太夠,幸好從學長那獲得顏孟鐸生化講義,鐸鐸生化可以說是非常詳盡,尤其是核苷酸、分子生物學的部分,如果能精讀完鐸鐸生化,個人覺得大約8-9成的題目都能應對,小綠本只有在我第一次讀生化時,有看過一次而已,在後續的複習階段,我主要都是仰賴鐸鐸生化。

我手邊雖然也有現成的生化大表(就是把各章節的醣類、脂質、蛋白質代謝路徑整理在同一張表),但我在準備時沒有用到,我比較傾向於將各個章節的小細節讀熟。

 

        熱門考點:DNA複製、轉錄轉譯、維他命比較、醣解、TCA跟電子傳遞。

醫學二

 

細菌(細菌家慧表格n刷 + FC一刷)

讀FC一遍 + 細菌家慧表格,將缺漏或錯的觀念,補充在表格上(如下圖)

整理熱門考點的時候,也可以編口訣幫助記憶,像是細菌當中的「人是唯一宿主」就包含了「奈瑟、結核、梅毒、嗜血、幽門、霍亂、沙門、志賀、白喉、百日咳」,因此我就各取一個字,編成「奈何沒寫憂禍殺治喉咳」,自己編口訣的好處就是記憶會非常長久。

熱門考點

  • 絕對需氧、絕對厭氧、微厭氧
  • β溶血
  • 不具有oxidase活性的
  • 人是唯一宿主
  • 肽聚醣薄(青黴素藥物無效)
  • 毒素會使cAMP ↑的細菌
  • 莢膜組成
  • 分枝桿菌屬
藍色螢光=近五年考題,橘色螢光=曾經考過,紅字=錯題補充

藍色螢光=近五年考題,橘色螢光=曾經考過,紅字=錯題補充

病毒(病毒家慧表格n刷 + FC一刷)

讀FC一遍 + 病毒家慧表格,一樣是把題目錯的地方補充到表格(如下圖,紅線表示常考)。

熱門考點

  • 皰疹病毒科HHV:各病毒的疾病特色
  • 蟲媒病毒
  • 肝炎病毒
  • 愛滋病毒
raw-image

真菌(幾乎放掉)

真菌通常都只考兩題,而且其中一題通常都是真菌藥物,讀藥理的時候就會學到了,因此答對率就會是1/2,基於以上原因,我幾乎是半放棄的狀態,就連寫歷屆考古的時候也不會檢討。

免疫(FC免疫二刷+陽明考古檢討整理的筆記)

免疫建議不要太過依賴FC,以我的情況來說,FC引領我進入免疫的世界,奠定基礎,但真正讓我免疫知識更上一層樓的,則是陽明國考詳解,詳解裡面都會有學長姐整理的精美表格、原文書圖片,補足FC在某些章節缺少的內容。我在寫歷屆時,有將FC缺漏、陽明詳解有附上的部分整理成筆記,當天考試時就是帶筆記進考場。

Tips:免疫章節中,最重要的幾乎就是T細胞、B細胞的成熟,每一個階段具備什麼特徵,正選擇、負選擇、耐受性等等都很常考,這部分FC寫得遠遠不夠,大家可以翻閱以前的共筆,或是像我一樣,在寫歷屆時,將FC缺少的部分再補上。MHC I和II的比較、細胞表面標幟、細胞激素功能、免疫缺乏等等也都是很熱門的考題。

寄生蟲(蟲蟲大表五刷 + FC題目)

第一遍把FC看過+蟲蟲大表對應的部分,然後把錯的題目整理到表格上,表格內常考的、近年的考點標記螢光(如下圖,),然後就背背背背背。

Tips: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寄生蟲的生活史幾乎都不太考,但例外是瘧原蟲,我記得109-112曾經有連續好幾次都考了瘧原蟲在紅血球、肝臟、瘧蚊內的生活史,如配子、合子、孢子、裂殖子的差異,此外,也考了相關的疾病成因等等,因此建議瘧原蟲的部分要讀熟(瘧原蟲藥物反倒沒什麼考)

raw-image


我自己覺得病毒、細菌、寄生蟲真的就是多看多記,難度上來說,細菌>病毒>寄生蟲(個人心得)寄生蟲的話盡量不要錯超過一題,把會錯的留給細菌或是其他科目。病毒的考題也相對比較親民,只有細菌每年都會考一些根本沒看過的菌種。

流病(winner一刷)

流病,不同於公衛,建議大家可以熟讀,因為流病的部分就是只要有讀就有分,流病是我最後一個禮拜才開始讀的科目(真的不用太早讀),可以注意下面的熱門考點。

熱門考點:

  • 不同變數的統計分析(這個可參考FC的表格,FC在整理流病的部分整理得很好)
  • 線性迴歸、相關係數
  • 顯著水準、虛無假設、檢定力、敏感度特異度、單尾雙尾檢定
  • 中央極限定理、標準誤
  • 各種類型的偏差(回憶偏差、選擇偏差etc)
  • 病例對照研究、世代研究、橫斷式研究


公衛(winner一刷)

公衛也是我最後一個禮拜才開始讀的科目(真的不用太早讀),我也是先一刷winner後,就開始寫歷屆考古題,發現答對率還算滿意,大約有7-8成,因此在考前就把健保的論質計酬、論件計酬等等背一背就上考場了。結果,今年根本沒有考!!!因此,我自己的事後心得,是建議大家公衛部分採取無心流,有看過一次+寫考古即可,不需要過度鑽牛角尖,因為公衛的題目簡單的就是憑常識就可以秒殺,困難的就是送分題(送分給考選部)


藥理(國防藥訣n刷 + FC題目)

我第一遍藥理是把FC看過一次,對照國防藥訣相關的單元,背現成口訣or自己想,再寫題目,刷一遍下來,我個人覺得太花時間,雖然FC會有國防藥訣沒有提到的內容,但這些內容多半都不會考,所以大家可以直接看國防藥訣+ 寫FC題目FC的其他內容可自己斟酌是否跳過

Tips:在讀第一遍時,就可以開始採取隔天,或是隔兩天複習的方式,我自己是會搭配一個程式Anki,Anki有電腦版(免費)跟手機版(付費),我是用電腦版,Anki對於背誦類型的知識非常有效,我就直接截國防藥訣的表格,放到Anki,然後就每天花大概一小時在Anki藥理上,複習當天Anki安排的進度(一天複習100 up張卡片都是常態),直到考前都維持一樣的節奏。

大家也可以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我個人是建議偏記憶類的科目真的要養成隔一段時間複習的習慣。

病理(刷歷屆考古but不檢討,時間有限可跳過這部分)

病理⋯天真如我原本想安排每天至少看個類似《陽明每日一病理》的檔案,讓自己有心安的感覺,結果⋯光是完成其他科的預定進度就來不及了,所以就只有寫歷屆。

寫了幾年歷屆後,發現我在25題的答對率差不多都落在12-15,所以就決定毅然決然放棄最後衝刺病理的機會,只寫了幾年歷屆,也完全不檢討,就當陶冶性情+訓練語感。

(建議大家病理的題目還是認真看,某些題目還是可以靠語感跟邏輯推敲,至於那些直接從Robbins擷取語句的題目就送給考選部吧)



醫學生
醫學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