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憂慮的起源──《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不覺得謀殺是我的主題,如果有人問我,我會說罪惡感才是。⋯⋯罪惡感的存在與否,或說是對告解的強烈渴望,讓人想踏入自己的陷阱。「噢天啊!我做了什麼?」讓人如坐針氈。

反觀雷普利,他對自己做的事一派輕鬆,一點也不在乎,而且逍遙法外。(「妳打算怎麼處理他呢?」「他會一直逍遙法外。」)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 1921-1995)是當代人們最熟悉、最耳熟能詳的女性作家之一,有二十餘部小說與多部短篇小說,幾乎所有著作都改編成電影,甚至不只一次,其中包括希區考克的《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文.溫德斯的《美國朋友》(American friend, 1977, 改編自小說《魔鬼雷普利》(Ripley's Game)、安東尼明格拉的《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由麥特戴蒙、裘德洛、葛妮斯派特洛主演)以及陶德海恩斯的《因為愛你》(Carol, 2015)。不同世代的讀者與觀眾,都深深沉浸在海史密斯的世界。

raw-image

作為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以其犯罪和偵探小說裡的冷冽和飽滿張力為世人所知,這些故事有著滿載爆發力的跌宕情節、高度原創性的設定、主要人物都透著一份迷人但難以穿透的曖昧性,海史密斯這個名字多年以來,也就連結著這些作品的膾炙人口。書「太好看」了,那麼環環相扣又緊湊,那麼無一絲鬆懈的連續性,以致於讓人們忽略了在這些書頁後頭,竟是一個在某種意義上不相像、拼湊不起來的崎嶇靈魂。

對於熟悉海史密斯小說/改編電影(但不曾瞭解過這位作家)的讀者/觀眾來說,紀錄片《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是非常特殊的──與其說它揭曉了我們不曾聽聞、無從想像的關於作家藏在書寫後頭的日常模樣,不如說它提出了各種劇烈的生命事實,而這一切以我們乍看陌生、可終究能領略的親近的方式,迂迴但完全合理地繞回、繞出那些我們熟悉的故事。

紀錄片開始就引了海史密斯的話,「好的故事由作者的情感所構築,即使一本懸疑小說完全經過精算(calculated),仍有些情景是作者親身經歷的。」由此提示了這部紀錄片的策略與企圖心:那些耳熟能詳的段落與場景,我們是否曾經或能夠想像它們來自於怎樣的際遇情境、怎樣的生命階段及其擺脫不去的著魔與憂鬱?

莫妮克布菲,法國人,是海史密斯的忘年戀人

莫妮克布菲,法國人,是海史密斯的忘年戀人

《尋愛小說家》詳盡地結合幾條進路來呈現(真正的?)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包括海史密斯不多但珍貴的訪談影像與聲音、最重要的之前未公開私密日記內容、走訪她生前工作與生活的空間、親密友人與伴侶的訪談,以及搭配著前述資料所收束的某種意象、由那裡對應出來的小說文字段落與改編電影片段。

《尋愛小說家》更重要的意義,且在於帶出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最私密、卻是纏繞她一生最根本性的關注,即是她的性向、由其而來的藏匿與難言之苦、那所帶給她的反身焦慮與自我懷疑,而她誠實又深入地對待這一切所書寫的《鹽的代價》,對當時的同志文化造成了撼動與影響,亦為多年後的讀者封凍了該個時空底那個渴望自由卻壓抑的氛圍。

《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一書的遭遇相當曲折,這是海史密斯最特殊的作品,無論是文體和題材上,或者對她與書迷的意義皆然。此書在 1952 年出版,當時已成名的海史密斯用假名「Claire Morgan」發表;初時是想寫下不為外人道也的真實心情,卻意外引起迴響,且在社群中不斷廣為流傳。1983 年,因為書的大受矚目,一家出版社提出重新出版,若願意掛本名「派翠西亞.海史密斯」,願意支付五千美金,而若是繼續掛名「Claire Morgan」,則支付兩千美金。海史密斯選擇了後者。不過,到了 1990 年,海史密斯點頭以本名重新出版,書名也更名為《Carol》(即《因為愛你》據以改編的同名),當年宣傳文案甚至有一句「本書啟發了納布可夫的《蘿莉塔》」。

raw-image

《尋愛小說家》這樣的紀錄片其實有一定的兩面性意義,因為它提出的作者形象是那麼鮮明強勁,以致於在往後的關於海史密斯作品的閱讀或重讀中,無法不被滲入了某種由銀幕上展現的作者內向、孤僻、害羞、各種擔憂和深思而來的氣息,再也回不去原本閱讀時,單單被高度戲劇性情節所拉扯出的純粹沉溺。海史密斯的小說有種令人難忘的陰翳感,一直以為這個暗影來自於情節推進間聰明的連環設計互相掩出的不透明性,可看了紀錄片後,注意力幾乎完全被引至那些表面上俐落有效、實則內心層層疊疊的人物。

從某個角度來看,《尋愛小說家》亦可說是擁有某自成一格的劇情,它完整地介紹出場了一個人物,我們藉著那些從各面向而來的凝視、描述,以及在親密關係中才做得出的觀察,看到一個人被慢慢建構出來,然後再將此一人物與我們熟知的段落來回對話。對「她」(海史密斯)的瞭解越多,書中那某個如影隨形、最接近「我」的視角,就越微妙。

raw-image

在小說《因為愛你》中,有一封卡蘿寫給特芮絲的信,當我們不再能夠將此書讀為「兩個人的故事」,而是「我與她的故事」,則這封信就變成了「(我想像)『她』怎麼想我、怎麼對我說話」,由此又有新出土的再進一步的對海史密斯與她的時代與世界的瞭解。

比如這段,「昨天有人說,或至少暗示我說,我現在的所作所為會讓我墜入人類邪惡和墮落的深淵。的確,自從他們把妳從我身邊奪走後,我就已經深深沉淪了。事實上,如果我繼續這樣下去,持續受到監視,持續被人攻訐,永遠無法長時間擁有一個人,到頭來我對其他人的認識都只會停留在表面,那這樣的情況才是真正的墮落。或者說墮落的本質,就是逆著自己的天性生活。」

海史密斯酷愛雌雄同體的蝸牛

海史密斯酷愛雌雄同體的蝸牛

作家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曾在給海史密斯的短篇小說集寫的前言中指她是「書寫憂慮的詩人(the poet of apprehension)」,葛林將憂慮與恐懼(fear)辯證分別,當後者終究對人做出麻醉而後沉沉睡去,憂慮卻是持續困擾著神經,人將得永遠相處與這份纏祟。

這組對比,精準地廓清了海史密斯小說所帶給我們情緒上的無歇拉扯,而紀錄片《尋愛小說家》亦讓我們看到「憂慮」是如何通過生命的蜿蜒延展,不由分說地飄落和累積,直到每一筆情節,無論其起伏,都籠罩在某種暗影之下。

全文劇照提供:目宿媒體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為非典型愛情作品,《戀夏500日》劍走偏鋒,雖然試圖挖掘愛情的醜陋,卻又把它包裝成一則尋常的失戀故事,然後在敘事的過程中,持續埋下各種不對勁,讓人開始懷疑失戀者的說詞,甚至開始思考「失戀」是否就代表毫無過失?純粹的受害者,會不會只是一廂情願?
我們都難忘《愛情影片》將偷窺暗戀的情意刻劃得絲絲入扣,情節的轉折更是神來一筆,毫無疑問是當年最佳電影。但《雙面薇若妮卡》與後來的「藍白紅三部曲」更是奠定他在台灣市場藝術片大師名聲的重要作品。本文將從他九〇年代的這四部作品切入,來淺談奇士勞斯基在創作生涯最後階段的作品。
橫跨語言的唇齒、兩座顛倒的晨夕,諾拉與海聖不只輕輕在街頭擦肩,他們相伴,相擁,這是因緣;停駐兒時階梯,靜佇深夜紐約,他們相望、輕聲告別,這也是因緣。《之前的我們》刺癢而親密,作為一部典型的 what-if 電影,諾拉、海聖與亞瑟各自持佔著關係裡的不同端點,卻有同生為人的自疑:如果⋯⋯
末日是我觀測、思考、並成為《奧本海默》其後的「我」的種種。末日是將以下趨近為零,把「它」們鎖死:當你尚未、無法成為我的起點之前,當我尚未、無法成為你企及終點之後。而我,在零的另一端等「你」。遇見。
然而濱口竜介的處理方式恰恰相反,他透過一個通俗的故事情節,來讓了解故事上下文的我們去意識到當前的簡單對話中是如何推進一個看不見的深度,直搗對方內心黃龍的探測正在進行著,但同時它也在這種誠實正在發生的努力當中,展現出另一個反命題,也就是誠實的不可能,以至於我們會如此在情感關係中透過無盡的溝通來追尋它。
這是部相當溫柔的電影。許多說不出口的情感透過眼神交會,潛藏日常底下,看似不戲劇化的平靜,實際上盡是波瀾驚濤。這樣一部片要談什麼?是移民身份,還是遠距離戀愛,抑或人生追尋?以上種種似乎都說不盡電影內含的一切,它更像是一段關係隨著人生軌跡的自然質變,摻著遺憾,在兩人互動之間,故事徐徐展開,情感溫和慢燉。
作為非典型愛情作品,《戀夏500日》劍走偏鋒,雖然試圖挖掘愛情的醜陋,卻又把它包裝成一則尋常的失戀故事,然後在敘事的過程中,持續埋下各種不對勁,讓人開始懷疑失戀者的說詞,甚至開始思考「失戀」是否就代表毫無過失?純粹的受害者,會不會只是一廂情願?
我們都難忘《愛情影片》將偷窺暗戀的情意刻劃得絲絲入扣,情節的轉折更是神來一筆,毫無疑問是當年最佳電影。但《雙面薇若妮卡》與後來的「藍白紅三部曲」更是奠定他在台灣市場藝術片大師名聲的重要作品。本文將從他九〇年代的這四部作品切入,來淺談奇士勞斯基在創作生涯最後階段的作品。
橫跨語言的唇齒、兩座顛倒的晨夕,諾拉與海聖不只輕輕在街頭擦肩,他們相伴,相擁,這是因緣;停駐兒時階梯,靜佇深夜紐約,他們相望、輕聲告別,這也是因緣。《之前的我們》刺癢而親密,作為一部典型的 what-if 電影,諾拉、海聖與亞瑟各自持佔著關係裡的不同端點,卻有同生為人的自疑:如果⋯⋯
末日是我觀測、思考、並成為《奧本海默》其後的「我」的種種。末日是將以下趨近為零,把「它」們鎖死:當你尚未、無法成為我的起點之前,當我尚未、無法成為你企及終點之後。而我,在零的另一端等「你」。遇見。
然而濱口竜介的處理方式恰恰相反,他透過一個通俗的故事情節,來讓了解故事上下文的我們去意識到當前的簡單對話中是如何推進一個看不見的深度,直搗對方內心黃龍的探測正在進行著,但同時它也在這種誠實正在發生的努力當中,展現出另一個反命題,也就是誠實的不可能,以至於我們會如此在情感關係中透過無盡的溝通來追尋它。
這是部相當溫柔的電影。許多說不出口的情感透過眼神交會,潛藏日常底下,看似不戲劇化的平靜,實際上盡是波瀾驚濤。這樣一部片要談什麼?是移民身份,還是遠距離戀愛,抑或人生追尋?以上種種似乎都說不盡電影內含的一切,它更像是一段關係隨著人生軌跡的自然質變,摻著遺憾,在兩人互動之間,故事徐徐展開,情感溫和慢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和小說家做朋友是一項危險的賭注,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寫進他的小說裡,成了一號人物。小說家維琴尼亞‧吳爾芙曾在日記裡說,每當她遇到一個朋友時,就想「我要如何把她寫進我的小說裡」,雖然她對此一念頭深感「慚愧」,但卻積習難改,照寫不誤。也難怪很多讀者在曉得小說「寫些什麼」後,會轉而對「它在寫誰」
Thumbnail
當編輯蘇珊拿到艾倫.康威最新作品的書稿時, 她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本小說即將改變她往後的一生。 和這位暢銷推理作家合作多年,蘇珊對他筆下的偵探艾提克思.彭德瞭若指掌。 而艾提克思.彭德系列是蘇珊任職的三葉草圖書出版最暢銷的書。 為了工作蘇珊別無選擇,只能忍受艾倫種種惱人的行為舉止。 在艾倫的新
Thumbnail
《魚獵》———史邁 這本推理小說,不僅是單純的推理小說,更帶出了社會陰暗的角落,不管是校園霸凌、性侵,甚至是階級複製,每個角色都描繪得十分鮮明,像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懸疑版。
Thumbnail
本文(上集)介紹「雷普利」的原著小說、作者及電視劇內容,並介紹本劇的導演及人物/演員,最後介紹劇中的重要道具(打字機、信件、電話、報紙、其他)。「雷普利」是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所著的小說「天才雷普利」,由史蒂芬·柴里安編劇兼導演,已於4月4日於Netflix上線。
Thumbnail
忘掉小鮮肉時期的麥特戴蒙、忘掉裘德洛的盛世美顏,風光旖旎的義大利上了黑白濾鏡,長鏡頭拍攝的是斷垣殘壁,既然標題的雷普利都不天才了,放過自己,不需要和1999年的舊版本作比較。 雷普利的故事源自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敘述默默無名的雷普利因為被造船大亨誤以為是兒子迪基的朋友,被指派去將旅居
Thumbnail
懸疑與純粹,是Netflix 最新影集《雷普利》送給觀眾的禮物。 無論你有沒有讀過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原著,或者看過1999年麥特戴蒙主演的改編電影《天才雷普利》,都無所謂,因爲四月剛上架的最新《雷普利》野心極大。 改編經典難,改編「已成經典的改編」,難度更高。 四月4日上架的Netflix 劇
Thumbnail
什麼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我相信這在許多人的心理當中一定會有一套相當的推論,認為歐系的懸疑推理最為好看,或者日式的本格推理以及新本格推理,雖然我對於推理小說的歷史目前先不贅述太多,畢竟知識只有九牛二毛,因此不勘一提,可能要等到我近期下足功夫研究推理小說的發展史時論述吧。 比起講求福爾摩斯的物證推理,
Thumbnail
他可能看過<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原著,當然還有翻拍的電影,他太想知道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筆下的這個角色如果形象化會長得怎麼樣?麥特·戴蒙(Matt Damon)?或許吧,顏值說不上怎麼讓人過目不忘,但仔細著裝似乎還算
Thumbnail
#阿加莎是誰# 原名阿加莎·克裏斯蒂,是20世紀全球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偵探小說作家,被譽為“偵探小說之母”。 她的作品不僅在文學領域具有極高的成就,還在戲劇、電影、電視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有想像過孩子們的圖畫集中隱藏的無窮秘密嗎?一個隱形的幻想朋友、一個詭異神秘的大宅、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連帶著七十多幅童稚塗鴉,讓眾人進入迷離徜恍的超現實世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和小說家做朋友是一項危險的賭注,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寫進他的小說裡,成了一號人物。小說家維琴尼亞‧吳爾芙曾在日記裡說,每當她遇到一個朋友時,就想「我要如何把她寫進我的小說裡」,雖然她對此一念頭深感「慚愧」,但卻積習難改,照寫不誤。也難怪很多讀者在曉得小說「寫些什麼」後,會轉而對「它在寫誰」
Thumbnail
當編輯蘇珊拿到艾倫.康威最新作品的書稿時, 她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本小說即將改變她往後的一生。 和這位暢銷推理作家合作多年,蘇珊對他筆下的偵探艾提克思.彭德瞭若指掌。 而艾提克思.彭德系列是蘇珊任職的三葉草圖書出版最暢銷的書。 為了工作蘇珊別無選擇,只能忍受艾倫種種惱人的行為舉止。 在艾倫的新
Thumbnail
《魚獵》———史邁 這本推理小說,不僅是單純的推理小說,更帶出了社會陰暗的角落,不管是校園霸凌、性侵,甚至是階級複製,每個角色都描繪得十分鮮明,像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懸疑版。
Thumbnail
本文(上集)介紹「雷普利」的原著小說、作者及電視劇內容,並介紹本劇的導演及人物/演員,最後介紹劇中的重要道具(打字機、信件、電話、報紙、其他)。「雷普利」是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所著的小說「天才雷普利」,由史蒂芬·柴里安編劇兼導演,已於4月4日於Netflix上線。
Thumbnail
忘掉小鮮肉時期的麥特戴蒙、忘掉裘德洛的盛世美顏,風光旖旎的義大利上了黑白濾鏡,長鏡頭拍攝的是斷垣殘壁,既然標題的雷普利都不天才了,放過自己,不需要和1999年的舊版本作比較。 雷普利的故事源自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敘述默默無名的雷普利因為被造船大亨誤以為是兒子迪基的朋友,被指派去將旅居
Thumbnail
懸疑與純粹,是Netflix 最新影集《雷普利》送給觀眾的禮物。 無論你有沒有讀過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原著,或者看過1999年麥特戴蒙主演的改編電影《天才雷普利》,都無所謂,因爲四月剛上架的最新《雷普利》野心極大。 改編經典難,改編「已成經典的改編」,難度更高。 四月4日上架的Netflix 劇
Thumbnail
什麼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我相信這在許多人的心理當中一定會有一套相當的推論,認為歐系的懸疑推理最為好看,或者日式的本格推理以及新本格推理,雖然我對於推理小說的歷史目前先不贅述太多,畢竟知識只有九牛二毛,因此不勘一提,可能要等到我近期下足功夫研究推理小說的發展史時論述吧。 比起講求福爾摩斯的物證推理,
Thumbnail
他可能看過<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原著,當然還有翻拍的電影,他太想知道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筆下的這個角色如果形象化會長得怎麼樣?麥特·戴蒙(Matt Damon)?或許吧,顏值說不上怎麼讓人過目不忘,但仔細著裝似乎還算
Thumbnail
#阿加莎是誰# 原名阿加莎·克裏斯蒂,是20世紀全球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偵探小說作家,被譽為“偵探小說之母”。 她的作品不僅在文學領域具有極高的成就,還在戲劇、電影、電視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有想像過孩子們的圖畫集中隱藏的無窮秘密嗎?一個隱形的幻想朋友、一個詭異神秘的大宅、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連帶著七十多幅童稚塗鴉,讓眾人進入迷離徜恍的超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