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b-3】謂語分類與四大句型(三:判斷句)

2023/09/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判斷句的結構與敘事句有無句相同,都是「主語+述語+賓語」的結構,但是由於其述語的特性,有必要獨立探討。

1. 判斷句:A=B、AB

「判斷」的意思就是辨別事物、將事物分類,而「判斷句」也具有這種功能。這類句型以「是」為述語(判斷句的述語又稱為「繫詞」),說明主語的分類、性質等。例如下面的白話文例句:

圖一:判斷句的例句與結構

圖一:判斷句的例句與結構

從上圖可以發現判斷句的述語、賓語分別又稱做「繫詞」、「斷語」。圖一例句中,(1-A.)利用斷語進一步說明主語、(1-B.)則以斷語說明主語的類別。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上面例句歸納出判斷句的主語、斷語有兩種關係:

  • 第一種是「主語A=斷語B」,例如「我是王小明」這類句子,主語「我」=斷語「王小明」
  • 第二種是「主語A∈(屬於)斷語B」,例如「他是高中生」這類句子,主語「他」是屬於斷語「高中生」裡面的一份子。


2. 文言文的判斷句

白話文的判斷句繫詞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是、不是」兩個,但是在文言文中,還有其他幾個述語動詞,例如「為、即、乃、蓋、則、亦、非」等,也可以進入判斷句的句型中,形成繫詞。利如下面的例句:

2-A. 學問濟世之本。(〈青年守則〉)
2-B. 團結力量。
2-C. 冰凍三尺,一日之寒。

再判斷上,如果白話文翻譯可以翻譯為「A是B」或「A不是B」都可以是判斷句的一種;或者你也可以利用「A=B」、「A∈B」來檢視A、B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判斷這句話是否是判斷句。


3. 繫詞的省略:A(者),B也。

文言文中還有一種特別的句型,它省略了判斷句的繫詞,形成「A(者),B也。」的句型,例如下面的例句:

3-A. 法,天下所與天下公共。(司馬遷〈張釋之執法〉)──法律,天子與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3-B. 儉,美德。(司馬光〈訓儉示康〉)──節儉一種美德。

上面的例句可以解釋為「A這個東西,是B」,逗號前後兩個部分雖然沒有繫詞但整句也有如判斷句一般的功能。


4. 判斷句的陷阱

華語的繫詞通常身兼多種功能,因此有時候不一定只出現在判斷句中,以下就舉幾個不屬於判斷句的情況,大家做題目的時候也可以多加留意喔!

4-A. 他總是考第一名。
  • 這句話雖然也有「是」,但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詞,而是與前面的「總」形成一個結合緊密的副詞「總是」,表示「always」的意思。
  • 「總是」後面的「考第一名」是主語「他」的動作行為,所以這句話屬於「敘事句」。
4-B. 主義從。(〈國歌〉)──遵從三民主義。
  • 這句話是一句倒裝句,表示「從主義」,此時的「是」並沒有意義,不屬於繫詞。有關倒裝句的用法,之後在特殊句型篇會再詳細介紹。
4-C. 掘地,遂得水。(《韓非子.說林上》)──於是挖掘土地,然後得到了水。
  • 這句話的「乃」是連詞,表「於是、就是」,並沒有繫詞的意思,這句話也就不是判斷句。


5. 小結

【本章重點小結】

  • 判斷句分成主語、斷語兩個部分,主要表示「主語=斷語」或「主語∈斷語」兩種關係。
  • 文言文的繫詞除了「是、不是」之外,還包含「為、即、乃、蓋、則、亦、非」等。或者省略不用,以「A(者),B也。」的句型表示。
  • 句子中就算出現「是」、「乃」等述語,也不一定是判斷句,需要進一步從語意來判斷。

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介紹華語的四大基本句型,還請大家繼續鎖定【原來華語有文法[文言篇]】這個專題系列,讓我們一起發掘語言的奧妙。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26會員
50內容數
不定期努力更新,介紹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與歸納結果,分享自己學習語言的方法心得,希望讓語言學習者對於語言發音、結構有了基本認知之後,可以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